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对物理教师提出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我们的教育多以抓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验教学,这就造成了学校和教师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观念更加淡薄。
(一)教师方面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把物理实验仅当作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而忽视了对每个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
(二)学生方面
由于现在的学生实践少、动手少,对实验缺少直接的体会,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在演示中,有些教师是自己做,自己读,学生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讲边实验,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分析当前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加强课本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适当对课本的某些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力求优化实验过程,力争提高实验效果,从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实例1:巧做演示实验,化难为易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当玻璃板脱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是瞬间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我们不妨这样改进一下:用剪刀将质量较轻的塑料板剪成半径约8cm的圆板,用烧烫的细铁钉在板的中央灼穿一小孔,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一个小孔,并在穿过去的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一根轻小细棒,使之不会脱落。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观察此时橡皮筋的长度,再将圆板放入水中,用手向上提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的长度伸长至原来的2至3倍时,圆板就能被提出水面。这样,学生就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引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拓宽、深化,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的,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例2:改进实验装置,加强演示实验的操作便利性
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教材(如图1所示)实验的设计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测力计的读数不断变化,因此感性地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2所示;将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这样木板不需匀速拉出,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也会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且测力计在静止中读数,误差较小。
经过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演示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演示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
1.重视“参与式”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演示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介绍“惯性大小”时,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实验:请一名学生用气吹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随气而动,摆出一个很大的角度。然后,让这个学生用气吹悬挂的钢球,只见这名学生用足力气吹气,结果钢球“丝毫不动”,全班同学兴趣盎然。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获得直接经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创设学生探究空间
“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边实验,每四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所成像的大小、位置及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也很活跃。事实证明,“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更新实验思路,激励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更乐于探究。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是真空罩中的闹钟,对其描述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然后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并注意其声音的变化。显然,要在实验中随时控制闹钟铃声是较为麻烦的一件事。我改用学生熟悉的手机代替闹钟来做这一实验,既简单便捷,又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其具体操作是:把手机设置为“来电铃声”后放置在玻璃罩内。在抽出其空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用另一手机去拨打该手机,即可清楚地听取与发现玻璃罩内手机铃声大小的变化情况,直至最后空气全部被抽出,再次拨打该手机也不能听到铃声。这一实验过程,会非常直接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英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多角度地創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发现、去想象、去实验,学会探究,敢于创新,在探究创新学习中寻找物理规律,树立物理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实现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l]吴惟粤.初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陶昌宏.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2(7).
[3]张俊.关于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策略之思考[J].物理教师,2011(10).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对物理教师提出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我们的教育多以抓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主,过于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验教学,这就造成了学校和教师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观念更加淡薄。
(一)教师方面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把物理实验仅当作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而忽视了对每个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
(二)学生方面
由于现在的学生实践少、动手少,对实验缺少直接的体会,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在演示中,有些教师是自己做,自己读,学生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讲边实验,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分析当前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加强课本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适当对课本的某些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力求优化实验过程,力争提高实验效果,从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实例1:巧做演示实验,化难为易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当玻璃板脱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是瞬间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我们不妨这样改进一下:用剪刀将质量较轻的塑料板剪成半径约8cm的圆板,用烧烫的细铁钉在板的中央灼穿一小孔,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一个小孔,并在穿过去的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一根轻小细棒,使之不会脱落。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观察此时橡皮筋的长度,再将圆板放入水中,用手向上提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的长度伸长至原来的2至3倍时,圆板就能被提出水面。这样,学生就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引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拓宽、深化,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的,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例2:改进实验装置,加强演示实验的操作便利性
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教材(如图1所示)实验的设计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测力计的读数不断变化,因此感性地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2所示;将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这样木板不需匀速拉出,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也会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且测力计在静止中读数,误差较小。
经过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演示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演示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
1.重视“参与式”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演示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介绍“惯性大小”时,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实验:请一名学生用气吹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随气而动,摆出一个很大的角度。然后,让这个学生用气吹悬挂的钢球,只见这名学生用足力气吹气,结果钢球“丝毫不动”,全班同学兴趣盎然。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获得直接经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创设学生探究空间
“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边实验,每四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所成像的大小、位置及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也很活跃。事实证明,“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更新实验思路,激励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更乐于探究。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是真空罩中的闹钟,对其描述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然后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并注意其声音的变化。显然,要在实验中随时控制闹钟铃声是较为麻烦的一件事。我改用学生熟悉的手机代替闹钟来做这一实验,既简单便捷,又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其具体操作是:把手机设置为“来电铃声”后放置在玻璃罩内。在抽出其空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用另一手机去拨打该手机,即可清楚地听取与发现玻璃罩内手机铃声大小的变化情况,直至最后空气全部被抽出,再次拨打该手机也不能听到铃声。这一实验过程,会非常直接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英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多角度地創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发现、去想象、去实验,学会探究,敢于创新,在探究创新学习中寻找物理规律,树立物理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实现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l]吴惟粤.初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陶昌宏.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2(7).
[3]张俊.关于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策略之思考[J].物理教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