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学有效果,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课程改革推进以来,老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了变化,生物课程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活跃了,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尤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老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一、问题提出,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了解所学内容
  1.通过故事、谜语引出课题。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开始时,先让一位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开始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2.通过实物引入课题。例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教学中,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株有花有果的植物,这样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二、有效教学的提出,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即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怎样提高40分钟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
  “听到了,我会忘记;看到了,我会记住;只有做了,我才理解了。”这里所说的“做”,即“亲身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及对过程、行为的体察,从而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最终形成能力。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课前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教师课前也先准备好实验,每个瓶子的条件如下:
  甲瓶:种子、水、适宜的温度。
  乙瓶:种子、没水、适宜的温度。
  丙瓶:种子、水、放在冰箱里。
  丁瓶:种子、很多水(使种子完全浸在水中)、适宜的温度。
  上课时,先让个别学生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和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提问学生:
  1.甲与乙对比,为什么甲瓶的种子萌发,而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2.甲与丙对比,为什么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甲与丁对比,为什么丁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对比、观察,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趣的试验、实物、生动的生物现象、各种图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矢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3.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样,应从“实效”的角度出发。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使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得更深刻和更具体,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
其他文献
继"嗨学网"被曝乱象后,7月29日开始,央视《经济新闻联播》《天下财经》《第一时间》《央视财经评论》等栏目集中报道了在线教育乱象,涉及培训贷、预付制消费、师资力量与教学
暑期的夜晚,天气格外闷热,值班教师和更夫在校庭纳凉聊天,空荡荡的教学楼内,只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仍然亮着灯。灯光下一位中年女同志时而两手在计算机键盘上飞驰,时而
通过对高职生进行网络道德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缺失、网络道德取向紊乱、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系列问题。提高高职生网络道德水平根本上要靠教育。加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宁南山区缓坡耕地土壤水分的运动分布规律及其水分利用率特征,在2013年期间,开展了玉米常规平作(CK)、免耕(NH)、秸秆覆盖(SM)、覆膜(PM)4种不同耕作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性耕作均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率,减少了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相比CK,NH、SM和PM初始入渗率分别提高了68.56%、210.52%和63.89%,稳定入渗率分别提高63.58%、82.76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利用2013~2015年水稻生长季期间气象因子、O3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O3浓度与AOT40的变化,引入并修订了水稻气孔导度模型,模拟了水稻气孔O3吸收通量的动态变化,评估
1病倒介绍:例1,女,24岁,孕2产1,因宫内妊娠40天要求药物流产。尿HCG(+),B超检查胚囊1.8cm×1.5cm,无食物及接触性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一般检查正常。于2000—10—020开始常规服米非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意识的同时,却忽略了课堂目标的预设。本文主要对课程目标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一个新奇的单个戒指的绝对的光柄编码器被在这篇论文学习传统的绝对的光柄编码器的编码原则设计。对编码器的取向算法的描述被指定,并且为向取向解释算术的一个例子被给它显示
空肠血管瘤少见,脾囊肿亦少见,两病并发极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空肠壁血管瘤与脾囊肿并发1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