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地理教师越来越重视地理课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实践中,在如今地理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使得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很多学生什么也没学到”。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从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思路、原则、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合作学习 学习模式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在培养国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地理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忠实的执行者。在这种新的课程环境下,地理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要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班级氛围,创造适宜于学习某个地理知识的学习环境,设计出生动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及思想情感。
一、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教学模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创造合作环境,教师积极引导”,构建以“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模式,即强调开展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而言,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思路如下:
(一)在主动参与式学习方面,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精心选择案例或创设研究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弥补学生实地观察和环境感知的不足,并提供相应的学案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获得相应的环境感知,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而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在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品质,即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协作和竞争,相互激励、启发,彼此取长补短。
(三)在合作形式方面,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包括均衡分组,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由教师选择、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须借助全组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解决的学习专题,或由学生自主发现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供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四)在合作学习的步骤上,应“先感知后学习、先提问后探索、先自主后合作、先小组后班级”。“先感知后学习”即首先向学生展示学习情境和背景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是教学的关键,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先提问后探索”是指教师要首先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渐进问题,或设计相应导学学案,并最终获得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先自主后合作”是指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应当先有自我的环境感知和对问题的思考,再开展小组合作,集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先小组后班级”是指开展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应采取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小组辩论、课堂提问或课堂检测等形式,综合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发现普遍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全班总结,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程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述模式构建思路,可以构建“情景感知―自学探索―小组协作―课堂总结”四阶段式的初中地理合作教学模式。
1.情景感知。情景感知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研究区和研究专题的资料,形成学习情境,使学生初步获得环境感知,并初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自学探索。自学探索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环节,主要依托导学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预设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分析,加深对研究区或研究专题的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
3.小组协作。小组协作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解决问题环节,是模式的主体环节,在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发现问题、初步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明确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和主攻方向,并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分工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4.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反馈提升环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总结,以解决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
1.精彩导入。一节课如果有精彩的开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欲望。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动式课堂导入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开头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力。音乐、图片、视频、短片、学生演讲等都可以作为导入的素材。
2.学案导学(课上或课前自习课时)。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在学习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练习等。学生有了学案之后,他们就知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程序学习。
3.自学思考、小组合作。在自学过程中,老师应尽可能多地巡视,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自学目标或者自学过程中需要老师适当引导的内容随时答疑,以便自学顺利进行。目前小组学习是以四人为单位,这是比较符合教育规律的,使学生参与的频率大大提高。如果人太多了,则容易形成多中心,使一部分学生边缘化。
4.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自学成果的展示是自主合作课堂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环,应多鼓励学生展示,而且在展示过程中,本组参与的学生面应该列入考核。应避免每次汇报的学生相似,应多鼓励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多参与汇报展示。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是代表各自所在的小组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可以提出异议,并由此引发讨论和辩论,这就是探究。
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老师应该立刻纠正,以免误导其他学生;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解释得不够明确时,老师应该再结合地图或者板图在加强一下,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5.课堂的及时反馈。通过自学、学生讲解、老师强化,教学效果如何,当堂课的检测能在第一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堂反馈应是自学合作课堂应该设计的一个环节。
(三)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策略要点
针对我校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具体环境,我认为除借鉴专家较精辟的观点外,还应注重以下两点:(1)及时根据课堂教学进展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合作教学顺序,形成循环渐进的教学过程。(2)综合采用多媒体手段,依托网络构建开放式的知识体系(如微课),将课堂延伸至课外,突破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课堂学习打下先期基础或巩固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合作学习 学习模式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在培养国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地理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忠实的执行者。在这种新的课程环境下,地理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要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班级氛围,创造适宜于学习某个地理知识的学习环境,设计出生动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及思想情感。
一、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教学模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创造合作环境,教师积极引导”,构建以“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模式,即强调开展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而言,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思路如下:
(一)在主动参与式学习方面,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精心选择案例或创设研究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弥补学生实地观察和环境感知的不足,并提供相应的学案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获得相应的环境感知,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而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在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品质,即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协作和竞争,相互激励、启发,彼此取长补短。
(三)在合作形式方面,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包括均衡分组,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由教师选择、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须借助全组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解决的学习专题,或由学生自主发现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供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四)在合作学习的步骤上,应“先感知后学习、先提问后探索、先自主后合作、先小组后班级”。“先感知后学习”即首先向学生展示学习情境和背景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是教学的关键,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先提问后探索”是指教师要首先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渐进问题,或设计相应导学学案,并最终获得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先自主后合作”是指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应当先有自我的环境感知和对问题的思考,再开展小组合作,集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先小组后班级”是指开展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应采取小组展示、小组竞赛、小组辩论、课堂提问或课堂检测等形式,综合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发现普遍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全班总结,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程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述模式构建思路,可以构建“情景感知―自学探索―小组协作―课堂总结”四阶段式的初中地理合作教学模式。
1.情景感知。情景感知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研究区和研究专题的资料,形成学习情境,使学生初步获得环境感知,并初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自学探索。自学探索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环节,主要依托导学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预设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分析,加深对研究区或研究专题的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
3.小组协作。小组协作阶段是合作教学模式的解决问题环节,是模式的主体环节,在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发现问题、初步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明确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和主攻方向,并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分工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4.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反馈提升环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总结,以解决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
1.精彩导入。一节课如果有精彩的开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欲望。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动式课堂导入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开头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动力。音乐、图片、视频、短片、学生演讲等都可以作为导入的素材。
2.学案导学(课上或课前自习课时)。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在学习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练习等。学生有了学案之后,他们就知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程序学习。
3.自学思考、小组合作。在自学过程中,老师应尽可能多地巡视,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自学目标或者自学过程中需要老师适当引导的内容随时答疑,以便自学顺利进行。目前小组学习是以四人为单位,这是比较符合教育规律的,使学生参与的频率大大提高。如果人太多了,则容易形成多中心,使一部分学生边缘化。
4.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自学成果的展示是自主合作课堂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环,应多鼓励学生展示,而且在展示过程中,本组参与的学生面应该列入考核。应避免每次汇报的学生相似,应多鼓励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多参与汇报展示。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是代表各自所在的小组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可以提出异议,并由此引发讨论和辩论,这就是探究。
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老师应该立刻纠正,以免误导其他学生;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解释得不够明确时,老师应该再结合地图或者板图在加强一下,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5.课堂的及时反馈。通过自学、学生讲解、老师强化,教学效果如何,当堂课的检测能在第一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堂反馈应是自学合作课堂应该设计的一个环节。
(三)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策略要点
针对我校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具体环境,我认为除借鉴专家较精辟的观点外,还应注重以下两点:(1)及时根据课堂教学进展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合作教学顺序,形成循环渐进的教学过程。(2)综合采用多媒体手段,依托网络构建开放式的知识体系(如微课),将课堂延伸至课外,突破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课堂学习打下先期基础或巩固增强课堂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