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所体会,在这里谈谈进行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尝试和体会。
一、重视基础抓好课本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重视课本,掌握基础知识是中考复习的第一关。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中考要体现课本的价值,因此中考数学试题包含了“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和“高于教材”的提高题,原型大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或是例题、习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其中有主要是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方程为基架和以圆、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这类问题的解决,就是运用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特别的答题技巧,所以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另外还要精心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 无复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 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①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②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③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不讲。
3. 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①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②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③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搞好第一阶段复习我们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有几个重要因素:①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要理解深透,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②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多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④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要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果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⑤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而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
二、系统整理搞好专题复习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选择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题,做到既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又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问题以及几何知识的联系,利用图形的关系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因此第二阶段的复习应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1. 专题复习要根据《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好专题。初中数学可确定下列专题组织复习:①方程思想及其应用,②函数思想及其应用,③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④几何中有关变换,⑤解直角三角形,⑥圆中比例线段,⑦圆中有关计算与证明,⑧中考中的数形结合问题,⑨中考中五大新题型问题,⑩实际问题中转化思想的运用。
2. 专题确定之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为核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其中精选范例是编写专题教案中最费时费神的一项工作,专题复习内容量大、时间短,因此对例题必须精选,使所选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
3.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组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通过作业点评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①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②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③防止过多高难题。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做到:①变第一阶段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②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转变。③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加强探索性试题的研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探索性问题,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经过推理与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所以教师要把近几年的相关中考试题分类整理,集中研究,抓住本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技能,逐步形成能力。课程标准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主体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等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学会“问题—探究—发现—推广”,这就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经历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也将会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重视新教材、新理念,除了注重对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之外,还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试题。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路,会提高其应用和探究能力,真正达到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的目的。
一、重视基础抓好课本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重视课本,掌握基础知识是中考复习的第一关。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中考要体现课本的价值,因此中考数学试题包含了“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和“高于教材”的提高题,原型大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或是例题、习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其中有主要是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方程为基架和以圆、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这类问题的解决,就是运用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特别的答题技巧,所以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另外还要精心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 无复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 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①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②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③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不讲。
3. 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①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②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③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搞好第一阶段复习我们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有几个重要因素:①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要理解深透,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②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多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④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要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果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⑤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而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
二、系统整理搞好专题复习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选择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题,做到既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又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问题以及几何知识的联系,利用图形的关系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因此第二阶段的复习应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1. 专题复习要根据《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好专题。初中数学可确定下列专题组织复习:①方程思想及其应用,②函数思想及其应用,③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④几何中有关变换,⑤解直角三角形,⑥圆中比例线段,⑦圆中有关计算与证明,⑧中考中的数形结合问题,⑨中考中五大新题型问题,⑩实际问题中转化思想的运用。
2. 专题确定之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为核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其中精选范例是编写专题教案中最费时费神的一项工作,专题复习内容量大、时间短,因此对例题必须精选,使所选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
3.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组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通过作业点评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①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②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③防止过多高难题。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做到:①变第一阶段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②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转变。③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加强探索性试题的研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探索性问题,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经过推理与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所以教师要把近几年的相关中考试题分类整理,集中研究,抓住本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技能,逐步形成能力。课程标准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主体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等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学会“问题—探究—发现—推广”,这就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经历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也将会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重视新教材、新理念,除了注重对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之外,还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试题。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路,会提高其应用和探究能力,真正达到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