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幼儿挑食现象在各个幼儿园普遍存在,而挑食引发的不仅仅是幼儿个体的生活习惯问题,也成为了引发幼儿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幼儿挑食现象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幼儿挑食的现象,如何探寻幼儿挑食背后的真正原因,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从而对症下药,为幼儿成长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挑食;案例分析;家园共育
一、案例概述
2019年9月,因为岗位调动原因,我接手了中一班,经过小班一整年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好的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但是一位叫嘟嘟小朋友的饮食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嘟嘟挑食现象很严重:没见过的食物不吃;颜色太深的不吃;难咀嚼的食物不吃;肥肉不吃;豆腐不吃;豆子不吃;海鲜不吃;米饭上沾了菜汁不吃……只喜欢吃饼干和甜味的糕点。如果老师强制让他吃某种食物,他会大吵大叫甚至哭闹进行反抗,其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幼儿的模仿,不利于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案例分析
嘟嘟是家中独子,且父母生育比较晚,对其宠爱有加,加上父母均在高校工作,平时工作都很忙,回家后对其在学习上监督较严格,生活上则不大操心,全由奶奶负责。嘟嘟很聪明,反应快,认识很多字,知识储备也很丰富,但在家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都由奶奶包办代替。班上教师曾与奶奶多次沟通,但效果不佳。因为嘟嘟体弱多病,小班期间家人经常午餐时间将其接走,导致挑食的坏习惯难以改善。经过与教师、家长多方沟通,发现该生挑食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一)代养人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
奶奶作为嘟嘟的代养人采用的是典型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孩子要吃什么就吃什么,当出现挑食和不良进食习惯时,为了不和孩子发生冲突奶奶会选择听之任之。奶奶自身缺乏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家人也基本上不管孩子饮食上的问题,因此嘟嘟很难有健康的饮食认知,也没有人培养其健康的饮食行为。
(二)代养人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学龄前期是儿童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此时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模仿能力加强,独立与自主性增强,各种探索性行为增多。有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更愿意接受所看见成年人吃的食物,当监护人在吃某种食物时,儿童经常也在吃这种食物。[1]通过和嘟嘟奶奶聊天了解到,奶奶因为有痛风,所以在饮食上很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豆制品、海鲜、肥肉等,平时也经常将饭菜煮的比较软烂,孩子很少咀嚼稍硬的食物,因此在幼儿园碰到此类食物都很抗拒。
(三)家园共育未达成一致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挑食问题最多的阶段,绝大多数挑食偏食的问题出现后,教师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并达成共识。在教师的帮助下,家长们会形成较科学的饮食观,并与教师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嘟嘟到中班还存在严重的挑食问题,可见家园共育收效甚微。由于家长长期逃避和不配合,导致幼儿在园期间难以持续纠正坏习惯。其挑食时的反抗情绪更是严重影响其他幼儿,导致其他幼儿的模仿。
三、解决方案
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要加强班上三位教师的沟通配合之外,还要做好家长和幼儿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管理好其行为,培养好其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当遇到问题时,如何快速的解决好问题,将班级管理得更加和谐有序是每一位主班老师需要思考的事情。针对嘟嘟的实际情况,我积极联系两位配班老师、嘟嘟父母、嘟嘟奶奶,形成是三方联动的帮扶模式,共同纠正嘟嘟的饮食坏习惯。
(一)询问幼儿挑食的原因,鼓勵幼儿不挑食
嘟嘟在园期间,首先,当其碰到不喜欢的食物时,三位教师耐心询问,给与其表达的机会,通过言语上的表达与教师建立情感上的依恋并形成信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饮食做适当调整,让食物更加符合他的口味和喜好,增加他的进餐意愿。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嘟嘟尝试吃不喜欢的食物,在爱和鼓励中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最后,发挥班级的榜样作用,让不挑食的幼儿与他同桌,使其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逐步改变。
(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及饮食行为
通过和家长的深入沟通,我们尝试帮助嘟嘟家人树立科学的饮食观。让其了解幼儿餐食和成人餐食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同时,帮助他们制定适合嘟嘟的营养菜单,并为其推荐相关故事、儿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对于奶奶应对孩子挑食行为的方法中缺少坚持、立场不坚定的现象,我们逐个对奶奶的应对策略进行指导,并与其父母达成关注共识,强调父母与奶奶间的沟通,使家人在对待幼儿挑食行为时上有始终一致的立场。[2]
(三)帮助家长采取科学的培养行为
第一,做好榜样示范。家人是幼儿模仿的首要对象,家人挑食会直接导致幼儿的挑食行为。因此,家人应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如丰富食物的种类,不吃不健康的食物,不挑食深色食物、稍硬食物、肥肉等。
第二,共同制定规则。与幼儿共同制定吃饭规则并严格执行,如餐前不能吃零食,吃饭途中不能离开饭桌,不能边吃边玩或看电视,端上桌的食物都要吃等等。在规则的制定上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内容,且家人要做到赏罚分明,多鼓励幼儿的进步。
第三,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当遇到幼儿因挑食而出现的不良情绪时,家长应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幼儿,以免发生呛食等事故,可以在饭后及时沟通。如果幼儿在餐桌上出现不当行为,家长应尽量温柔指出幼儿的问题,并说明此行为的后果,让其能够理解问题所在。若幼儿在餐桌上因被批评而哭闹,家人可以先让幼儿到旁边冷静一下,然后再与其沟通。不要让其养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坏习惯。
四、经验与启示
(一)家长应尽早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有研究表明,尽早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早减少幼儿的饮食问题。[3]因此,家人应尽早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如让幼儿独立进食,餐桌前固定吃饭,从小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等等。
(二)父母辈与祖父母辈应加强沟通
代养人是祖父母的幼儿常常比代养人是父母的幼儿的饮食问题要多,因为祖父母辈们的常溺爱。父母应尽早与祖父母辈做好沟通,与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明白过分溺爱幼儿不利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
(三)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双向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缺一不可,面对幼儿的挑食现象,教师应向家长了解幼儿挑食的种类,家长对此问题的态度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也应向教师了解幼儿挑食的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等。以便双方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实现家园共育。
五、结语
幼儿的挑食现象只是表面现象,在面对不同幼儿的挑食现象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幼儿挑食背后的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只有教师、家长协同合作,才能够真正改善其挑食现象,加强班级日常习惯的养成工作,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文杰,高永清.家长与幼儿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55- 157
[2]赵爱军.孩子挑食的起因及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2011(14):303
[3]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5.
关键词:挑食;案例分析;家园共育
一、案例概述
2019年9月,因为岗位调动原因,我接手了中一班,经过小班一整年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好的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但是一位叫嘟嘟小朋友的饮食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嘟嘟挑食现象很严重:没见过的食物不吃;颜色太深的不吃;难咀嚼的食物不吃;肥肉不吃;豆腐不吃;豆子不吃;海鲜不吃;米饭上沾了菜汁不吃……只喜欢吃饼干和甜味的糕点。如果老师强制让他吃某种食物,他会大吵大叫甚至哭闹进行反抗,其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幼儿的模仿,不利于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案例分析
嘟嘟是家中独子,且父母生育比较晚,对其宠爱有加,加上父母均在高校工作,平时工作都很忙,回家后对其在学习上监督较严格,生活上则不大操心,全由奶奶负责。嘟嘟很聪明,反应快,认识很多字,知识储备也很丰富,但在家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都由奶奶包办代替。班上教师曾与奶奶多次沟通,但效果不佳。因为嘟嘟体弱多病,小班期间家人经常午餐时间将其接走,导致挑食的坏习惯难以改善。经过与教师、家长多方沟通,发现该生挑食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一)代养人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
奶奶作为嘟嘟的代养人采用的是典型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孩子要吃什么就吃什么,当出现挑食和不良进食习惯时,为了不和孩子发生冲突奶奶会选择听之任之。奶奶自身缺乏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家人也基本上不管孩子饮食上的问题,因此嘟嘟很难有健康的饮食认知,也没有人培养其健康的饮食行为。
(二)代养人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挑食行为的影响
学龄前期是儿童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此时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模仿能力加强,独立与自主性增强,各种探索性行为增多。有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更愿意接受所看见成年人吃的食物,当监护人在吃某种食物时,儿童经常也在吃这种食物。[1]通过和嘟嘟奶奶聊天了解到,奶奶因为有痛风,所以在饮食上很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豆制品、海鲜、肥肉等,平时也经常将饭菜煮的比较软烂,孩子很少咀嚼稍硬的食物,因此在幼儿园碰到此类食物都很抗拒。
(三)家园共育未达成一致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挑食问题最多的阶段,绝大多数挑食偏食的问题出现后,教师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并达成共识。在教师的帮助下,家长们会形成较科学的饮食观,并与教师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嘟嘟到中班还存在严重的挑食问题,可见家园共育收效甚微。由于家长长期逃避和不配合,导致幼儿在园期间难以持续纠正坏习惯。其挑食时的反抗情绪更是严重影响其他幼儿,导致其他幼儿的模仿。
三、解决方案
管理好一个班级,除了要加强班上三位教师的沟通配合之外,还要做好家长和幼儿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的观察每一个幼儿,管理好其行为,培养好其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当遇到问题时,如何快速的解决好问题,将班级管理得更加和谐有序是每一位主班老师需要思考的事情。针对嘟嘟的实际情况,我积极联系两位配班老师、嘟嘟父母、嘟嘟奶奶,形成是三方联动的帮扶模式,共同纠正嘟嘟的饮食坏习惯。
(一)询问幼儿挑食的原因,鼓勵幼儿不挑食
嘟嘟在园期间,首先,当其碰到不喜欢的食物时,三位教师耐心询问,给与其表达的机会,通过言语上的表达与教师建立情感上的依恋并形成信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饮食做适当调整,让食物更加符合他的口味和喜好,增加他的进餐意愿。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嘟嘟尝试吃不喜欢的食物,在爱和鼓励中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最后,发挥班级的榜样作用,让不挑食的幼儿与他同桌,使其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逐步改变。
(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及饮食行为
通过和家长的深入沟通,我们尝试帮助嘟嘟家人树立科学的饮食观。让其了解幼儿餐食和成人餐食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同时,帮助他们制定适合嘟嘟的营养菜单,并为其推荐相关故事、儿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对于奶奶应对孩子挑食行为的方法中缺少坚持、立场不坚定的现象,我们逐个对奶奶的应对策略进行指导,并与其父母达成关注共识,强调父母与奶奶间的沟通,使家人在对待幼儿挑食行为时上有始终一致的立场。[2]
(三)帮助家长采取科学的培养行为
第一,做好榜样示范。家人是幼儿模仿的首要对象,家人挑食会直接导致幼儿的挑食行为。因此,家人应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如丰富食物的种类,不吃不健康的食物,不挑食深色食物、稍硬食物、肥肉等。
第二,共同制定规则。与幼儿共同制定吃饭规则并严格执行,如餐前不能吃零食,吃饭途中不能离开饭桌,不能边吃边玩或看电视,端上桌的食物都要吃等等。在规则的制定上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内容,且家人要做到赏罚分明,多鼓励幼儿的进步。
第三,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当遇到幼儿因挑食而出现的不良情绪时,家长应避免在餐桌上批评幼儿,以免发生呛食等事故,可以在饭后及时沟通。如果幼儿在餐桌上出现不当行为,家长应尽量温柔指出幼儿的问题,并说明此行为的后果,让其能够理解问题所在。若幼儿在餐桌上因被批评而哭闹,家人可以先让幼儿到旁边冷静一下,然后再与其沟通。不要让其养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坏习惯。
四、经验与启示
(一)家长应尽早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有研究表明,尽早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早减少幼儿的饮食问题。[3]因此,家人应尽早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如让幼儿独立进食,餐桌前固定吃饭,从小接触不同种类的食物等等。
(二)父母辈与祖父母辈应加强沟通
代养人是祖父母的幼儿常常比代养人是父母的幼儿的饮食问题要多,因为祖父母辈们的常溺爱。父母应尽早与祖父母辈做好沟通,与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明白过分溺爱幼儿不利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
(三)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双向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缺一不可,面对幼儿的挑食现象,教师应向家长了解幼儿挑食的种类,家长对此问题的态度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也应向教师了解幼儿挑食的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等。以便双方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实现家园共育。
五、结语
幼儿的挑食现象只是表面现象,在面对不同幼儿的挑食现象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幼儿挑食背后的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只有教师、家长协同合作,才能够真正改善其挑食现象,加强班级日常习惯的养成工作,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文杰,高永清.家长与幼儿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55- 157
[2]赵爱军.孩子挑食的起因及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2011(14):303
[3]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