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订版“大纲”要求:“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而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在备课时只备课内,忽视课外。事实上,仅靠一两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里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既重视课内,又高度重视课前与课后,才能打通课内外壁垒,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造机会,才能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备好课前,丰富多彩广开源
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他們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1.搜集资料。修订版“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也就是说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一是搜集文章。
2.亲身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一是游览。教师要提前浏览下一册课本,在假期开始时,就建议学生与家长一同到课本中所描述的风景名胜去旅游。如到北京去数一数卢沟桥狮子的数量,观察每一只狮子的形态,并写游记。在学课文时,就可以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文对照,看在对狮子的数量与形态描写上有何不足,从而吸取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描写方法。二是种植饲养。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前,就指导学生种一株爬山虎,观察它发芽、长叶,长出“脚”,向上“爬”的生长过程,还要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身边有经验的人,使爬山虎茁壮成长。定期写好观察日记,记述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苦与甜、喜与忧,日记的形式还可因人而异,既可撰文,也可绘图。再学习课文时,学生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欢欣与鼓舞,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二、备好课后,生动活泼促发展
提起课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课内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强化训练,于是在繁琐、机械的习题中,学生对课内学习的好感被一一消磨殆尽。“哈达式”长卷所束缚掉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童年的欢乐,还有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认真备好课后,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游戏、美术、幻想后造的世界里,体验到自主实践的欢乐使健康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1.扩展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修订版“大纲”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阅读理应成为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学完一篇课文,仅仅是阅读的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
2.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是已被实践检验过的,可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学完一课后,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
3.发展特长。学生是有差异的,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各方面能力上都参差不齐,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的重要依据。在作业内容与完成方式上要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展特长。
备好上课前与上课后,沟通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园内与校园外,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是每一位教师应树立的“备课观”。学生由课上一篇课文所形成的微澜,游人到生活这个广阔的海洋里,去搏击风浪,汲取营养,将会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是一生的需要。
一、备好课前,丰富多彩广开源
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他們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1.搜集资料。修订版“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也就是说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一是搜集文章。
2.亲身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一是游览。教师要提前浏览下一册课本,在假期开始时,就建议学生与家长一同到课本中所描述的风景名胜去旅游。如到北京去数一数卢沟桥狮子的数量,观察每一只狮子的形态,并写游记。在学课文时,就可以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文对照,看在对狮子的数量与形态描写上有何不足,从而吸取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描写方法。二是种植饲养。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前,就指导学生种一株爬山虎,观察它发芽、长叶,长出“脚”,向上“爬”的生长过程,还要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身边有经验的人,使爬山虎茁壮成长。定期写好观察日记,记述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苦与甜、喜与忧,日记的形式还可因人而异,既可撰文,也可绘图。再学习课文时,学生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欢欣与鼓舞,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二、备好课后,生动活泼促发展
提起课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课内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强化训练,于是在繁琐、机械的习题中,学生对课内学习的好感被一一消磨殆尽。“哈达式”长卷所束缚掉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童年的欢乐,还有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认真备好课后,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游戏、美术、幻想后造的世界里,体验到自主实践的欢乐使健康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1.扩展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修订版“大纲”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阅读理应成为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学完一篇课文,仅仅是阅读的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
2.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是已被实践检验过的,可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学完一课后,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
3.发展特长。学生是有差异的,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各方面能力上都参差不齐,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的重要依据。在作业内容与完成方式上要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展特长。
备好上课前与上课后,沟通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园内与校园外,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是每一位教师应树立的“备课观”。学生由课上一篇课文所形成的微澜,游人到生活这个广阔的海洋里,去搏击风浪,汲取营养,将会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是一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