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河丁丁笔下的西峒,平静而纯粹,古老而闭塞。然而这一切却在一个陌生闯入者的搅动下泛起了微微波澜。根雕艺人为寻梦中之根而来,他对艺术理想的炽热追求犹如一缕清风撩拨着村民沉寂已久的耳畔。根雕艺人与瑶人的争执无关乎金钱利益,而是为了各自的理想与坚守。乡土社会古朴稚拙的精神信仰与人类至真至纯的艺术理想都巧妙地凝结在了蔸疤这个物象上,根(蔸疤),成为了梦的载体。而对于少年丁丁来说,从一块块蔸疤中生发出的是童年生命里层出不穷的奇思异想,随着外来根雕艺人的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年少的心正在逐渐燃起对“梦”的憧憬与期待。而我们不禁猜想,这是否也预示着这个古老而稳定的乡土世界将迎来它新的改变。
儿童文学作家 何家欢
从我的阅读来看,小河丁丁的小说在近年来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转向——我很难用文学理论上的术语来概括这种转变,但我有一个猜测,小河丁丁老师可能更加醉心于中国画了。
我不是说现实中的小河丁丁开始了对中国画的学习,我甚至不知道他会不会执毛笔。我的意思是,他的小说里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趋近于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里的旨趣和意味。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旁逸斜出”和“留白”。《夢根》说的是“我”和根雕艺术家楼叔叔的故事,但是这篇小说里讲了很多和根雕、和楼叔叔无关的事情,比如西峒官话和北方普通话的微妙差异,比如“我们”是如何用火灰煨东西吃的,比如那棵神树上古怪的符箓……这些内容重要么?我想它对于推进小说的叙事来说是不重要的,可它们对于形成一篇小说乃至一位作家的风格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而“留白”在这篇小说里体现得就更丰富了。小说的结尾,楼叔叔带着四卡车收集来的树蔸要离开我们这儿了,他没有带走梦寐以求的神树,也没说什么话,只是给我留下了一把小镐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交待呢?是的,我们习惯了在一篇小说的结尾,等待作家为我们送来一个交待。可是这里好像没有,或者说有吧,但至少我们很难看出来。这可能就是中国画里高级的“留白”艺术了,“留白”的表现是“没有”,可它不代表真的什么也没有。而人生中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表的、如霞光一刻般的情绪和感受,可能只有通过“不说”才能说清楚了。
儿童文学作家 汪琦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是根雕的精髓,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对自然之形的遵循,对自然之美的发掘。在小河丁丁的笔下,对那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大地与自然生灵永远有写不完的赞美。从“做根雕不用活蔸疤,用死的、枯的”,到雕刻家楼叔叔“像望着朝思暮想的情人”似的“审根”,几次三番去购买“神树”却因它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连而最终作罢,无不张扬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年纪最小的“我”与根雕家最为精神契合,“我”发现了杜鹃根“像妖精”,挖出了像鱼的小蔸疤,梦见了雕刻家要找的大树根……这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在未经过多雕饰的孩子身上有着想象力的不竭源泉,这也正是艺术创造的活力所在。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在育人中因材施教,或许正与根雕艺术的因势造形、因才施艺同构。在这里,雕根与雕人异曲同工。
资深童书编辑 孙蔷
小河丁丁,男,生于湖南西峒,四海为家。《外星系老师说的话》获首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大奖,《牧笛哥哥》获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佳作奖,《丑婆》获首届小十月文学奖佳作奖,《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获第三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和2016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单篇作品奖。
儿童文学作家 何家欢
从我的阅读来看,小河丁丁的小说在近年来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转向——我很难用文学理论上的术语来概括这种转变,但我有一个猜测,小河丁丁老师可能更加醉心于中国画了。
我不是说现实中的小河丁丁开始了对中国画的学习,我甚至不知道他会不会执毛笔。我的意思是,他的小说里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趋近于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里的旨趣和意味。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旁逸斜出”和“留白”。《夢根》说的是“我”和根雕艺术家楼叔叔的故事,但是这篇小说里讲了很多和根雕、和楼叔叔无关的事情,比如西峒官话和北方普通话的微妙差异,比如“我们”是如何用火灰煨东西吃的,比如那棵神树上古怪的符箓……这些内容重要么?我想它对于推进小说的叙事来说是不重要的,可它们对于形成一篇小说乃至一位作家的风格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而“留白”在这篇小说里体现得就更丰富了。小说的结尾,楼叔叔带着四卡车收集来的树蔸要离开我们这儿了,他没有带走梦寐以求的神树,也没说什么话,只是给我留下了一把小镐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交待呢?是的,我们习惯了在一篇小说的结尾,等待作家为我们送来一个交待。可是这里好像没有,或者说有吧,但至少我们很难看出来。这可能就是中国画里高级的“留白”艺术了,“留白”的表现是“没有”,可它不代表真的什么也没有。而人生中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表的、如霞光一刻般的情绪和感受,可能只有通过“不说”才能说清楚了。
儿童文学作家 汪琦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是根雕的精髓,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对自然之形的遵循,对自然之美的发掘。在小河丁丁的笔下,对那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大地与自然生灵永远有写不完的赞美。从“做根雕不用活蔸疤,用死的、枯的”,到雕刻家楼叔叔“像望着朝思暮想的情人”似的“审根”,几次三番去购买“神树”却因它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连而最终作罢,无不张扬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年纪最小的“我”与根雕家最为精神契合,“我”发现了杜鹃根“像妖精”,挖出了像鱼的小蔸疤,梦见了雕刻家要找的大树根……这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在未经过多雕饰的孩子身上有着想象力的不竭源泉,这也正是艺术创造的活力所在。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在育人中因材施教,或许正与根雕艺术的因势造形、因才施艺同构。在这里,雕根与雕人异曲同工。
资深童书编辑 孙蔷
作者档案
小河丁丁,男,生于湖南西峒,四海为家。《外星系老师说的话》获首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大奖,《牧笛哥哥》获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佳作奖,《丑婆》获首届小十月文学奖佳作奖,《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获第三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和2016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单篇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