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能力的实践方式。在新课改中也要求教师必须构建富有个性的、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和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广阔空间自由发展,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那么教给学生哪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呢?
  1、摘抄法。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内容,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了课文《蝙蝠和雷达》后,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或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摘抄相关的重要内容,既丰富了积累,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2、批注、摘录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想、去悟,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活动过程中,及时圈画出重点词句,在书中空白处记下自己在自读中的感受及认识,用不同符号标记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达到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目的。启发学生读读、想想、划划、议议。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价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3、精读法。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熟读的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略读法。是对所读的内容,快速的浏览,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略读的方法能提高效率。
  三、让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起来
  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本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本身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本身的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有本身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相比,有的时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习作所表现的恰恰就需要是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假设依据他们的认识本领,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去拔高他们的认识本领,再加上得力的、充足的语言训练,假设他们对语言现象、语言的形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积累,对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更加准确乃至于带有一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习作大概就不会感到太困难。起码文从字顺是不难做到的。也便是说,习作的内容对小学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作文教学无非便是处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何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如何写要有关到写作的基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基本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要有关到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的词汇,了解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还要有对语言比力敏锐的体会本领和理解本领,这些不是作文教学所能处理的难题,而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处理。所以,阅读教学就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假设: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朗读,重视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本文从学生接受能力及喜爱表达的方式、内容进行探究、关于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这几点内容展开讨论,为学生的写作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努力做到求“活”、求“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创新;情境创设  一、仿写与创新作
期刊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时真的感到悲哀,面对众多的学生喜欢读文学作品,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文章,却不喜欢目前你所上的语文课。是不是你所上的语文课,除了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或分析一下中心思想,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从此,你的语文课堂就变成了很无聊、很乏味的、缺乏新意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我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别具匠心地设计
期刊
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精读是略读的基礎,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达到这个目的呢?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
期刊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
期刊
作文是学生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对现实生活的纪实叙事,还是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只有让学生受到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时,才能激发其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理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  一、诱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诱为诱导、引导,发为启发,诱发的意思就是启发诱导。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对写作有兴趣,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1.利用课本里的好文
期刊
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的践行了课改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似乎越来越热闹了,但同时,很多老师也走入了误区。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的转变的自己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初中课堂上,一改以前的教师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学习,学生的主体地
期刊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筑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为紧迫。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为保障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农
照明设计就是对光所形成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运筹帷幄的一项工作,通常其中既包括景观性照明的效果表现也包含功能性照明的技术实现,因此可以说其实质就是空间光环境的把控问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语文学科中的美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把艺术美所包含着的形象美 情感美 语言美和意蕴美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把生活和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贴近语文,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在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笔者做了一些探索。朱自清的《春》是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