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演变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在诸子学发展变迁中反映出来,从《庄子·天下篇》到《论六家要旨》再到《汉志·诸子略》,通过学者对诸子百家的发展源流以及其学术特点加以总结概括,使后人了解当时的各家学术流派,继承和发展了《七略》,体现出先秦至西汉学术发展、思想传承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先秦;诸子学;庄子天下篇
  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发展中,诸子学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中国的古籍和古学,不得不从诸子入手。在论述先秦学术的文献里,《庄子·天下篇》、《论六家要旨》与《汉志·诸子略》是极富有代表性的。《庄子·天下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准确而详细的论述先秦诸子的学术文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儒家独尊后的一篇学术文献,从儒学的角度对诸子百家做出评价。我们将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可以知晓诸子百家由先秦至汉的大致转变。
  1 发端:《庄子·天下篇》
  “诸子”一词,源自于刘向刘歆父子撰写的《七略》,后世对于诸子的界定一直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最终集中表现为“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子部”,在狭义上的“诸子”常被特指为先秦诸子。《庄子·天下篇》是迄今我们能看到的最在的先秦学术史著作,作者在文章中评论了天下的学术,并且涉及到墨翟、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惠施等十多位学者,在开篇处,作者即表示:“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随即将天下道术分为六类。
  第一类以墨翟和禽滑厘为代表,作者认为二者的意愿是好的,但方法却不可取,“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在作者看来,这种主张推行的太过激烈,所反对的也过于严苛。尽管这一思想也值得褒扬,但是这种道术却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乱世中这未尝不是好的政策,但是在治世的角度而言,却仅为下策。
  第二类则是宋鈃、尹文。他们对战争表示反对,把抑制个人的情感和欲望作为主旨,但这恰恰也是这一观点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不愿意遵从和响应。
  第三类有彭蒙、田骈、慎到。他们把平等对待外在事物放在首要地位,“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作者对这类道术给予直白和严厉的批评,在他看来,这三位并不真正明白什么是道,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对道的理解有错误,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类的道术始终无法得誉。
  第四类包括关尹、老聃,对于这一类,作者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认为他们的学术思潮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宣扬建立常有、常无的学说,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对待,不要侵犯他人,作者对于这种思想极大认同。
  第五类则是庄周,在此,作者毫不吝惜褒奖之词,“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调适而上遂者矣。”可见在作者看来,这一道术已经到达最高境界。因此,在《天下篇》的评价中,庄子的地位远在其他诸子之上。
  第六類是惠施及其他辩者,包括桓团、公孙龙,作者首先肯定了他的学问,学富五车,但是他的思想却显得十分杂乱,言辞表达也不足恰当,总之,对其评价不高。
  在学术批评的角度而言,《庄子·天下篇》中,作者对诸家学派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后世提供了古代学术及其流传状况,完整、单一变得分裂、复杂。在行文中看得出作者十分痛心于此,但这正是学术的进步。
  2 形成:《论六家要旨》
  《论六家要旨》的突破性创造在于其打破前人诸子学的局限,讲先秦诸子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奠定了后世诸子学的基本脉络框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各家要旨并作出了全面的评述。对“诸子”称为“家”即开始于此。
  在学术倾向上,司马谈对道家充满溢美之词,“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种观点与作者生活年代以及成长时所接受的思想有关。
  司马谈认为此六家“务为治者也”,并且有着一致的治世目标,只是采取的手段不同:“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体现的是各家学派对于“治世”问题的不同思考和解答。可以看出,作者目的在于为统一的汉朝探索治理天下的办法,虽然司马谈对道家的黄老学说推崇备至,且专门与儒家坐了一番比较,但是仍旧得出结论:其他五家都有不可替代之处,建议各家之间不要局限于自家,应不拘一格为治世发挥作用,表现了学术上的融合趋势。
  3 演变:《汉书·诸子略》
  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早已亡佚失,索性仍有《汉书·艺文志》做参引。《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简编而成,除了删除各书书录外,基本保存了《七略》的原貌。《汉书·艺文志》将天下书籍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中《诸子略》列先秦诸子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合称“十教九流”。大序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各家的情况分别为:“儒学53家,836篇;道家37家,993篇;阴阳家21家,369篇;法家10家,217篇;名家7家,36篇;墨家6家,86篇;纵横家12家,107篇;杂家20家,403篇,农家9家,114篇;小说家15家,1380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先秦诸子学之流变情况。
  从时代变迁的角度看诸子学说,可以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王权对思想的控制力衰退,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代表不同阶层的诸子各家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主张,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自己的学说寻找强有力的后盾,从而造就了那样一个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百家争鸣时代。各家学派在学术论战的环境下相互渗透,相互弥补因而做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学术的辉煌时代。到两汉时期,随着政治的“大一统”的局面实现,思想学术也逐渐走向统一。西汉初年,先秦游说之风仍然保存,但社会毕竟安定下来,因此凌厉的表达在逐渐向温和转变,形成了从先秦时期诸子争鸣到汉代独尊儒术的形势。
  在这种情形之下,儒家已经地位独尊,《汉书·艺文志》也表现出明显的尊儒崇儒的倾向。全篇来看,皆以儒家为尺度来评论各家。在学术批评上,《汉书·艺文志》对前代学术批评有所继承,可以说《庄子·天下》《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的。《汉书·艺文志》中指出,“诸子百家,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一观点与《庄子·天下篇》“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基本一致。并且《汉书·艺文志》也看到了诸家是不可或缺的,认为“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并引用了和司马谈一样的话:“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这又反映出两人观念的相似之处。虽然班固之时代儒家为主流,司马谈时代黄老之学是主流,但两人都具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学术共识。而《汉书·艺文志》认为“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则是《汉书·艺文志》的学术胸襟更在《论六家要旨》之上!至此,先秦诸子由分裂又达融合。
  从《庄子·天下篇》到《论六家要旨》,再到《汉书·诸子略》,不同时代的学者总结并梳理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源流,详尽展示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学术特色和发展趋势。诸子之学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方面,当然不能忽略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诸子学说经历了分裂到一统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张丰乾.庄子天下篇著述四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 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靳之林认为,中国本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上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以生存与繁衍为核心的文化主题,追求、向往生命的延续,因而形成以阴阳观、生生观为主线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推及民间美术依照本原哲学思想绵延与传承至今,时下却被打上“伪科学”标签。靳之林《绵绵瓜瓞》一书无疑通过对民间文化中本原哲学的总结,为读者提供艺术发展新的启思。  关键词:本原哲学;本原文化;民间美术;绵延与传
期刊
摘 要:困惑和好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哲学与这两者更是关系密切。在我们的眼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爱智之学,哲学与幼童更是不会有关联哲学与幼童。但是,真的是我们所想的这样吗?“小草从哪里来的呢?”“飞机为什么掉不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这些充满思考的问题都是来自可爱的幼童。  关键词:《哲学与幼童》;儿童哲学;幼童  在我的眼里,一般人是看不懂哲学的。而在加雷斯.马修斯的《
期刊
摘 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文备众体是其主要特征。《红楼梦》将诗词曲等文学形式大量运用在各种人物描写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很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其实在小说中,为数不多的骈体文也体现着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创新。本文仅从《警幻仙姑赋》及《芙蓉女儿诔》两篇文章入手,探讨曹雪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革新。  关键词:《红楼梦》;骈体文;承继;创新;《警幻仙姑赋》;
期刊
摘 要: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传奇剧本、“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揭露了明万历朝的黑暗腐朽,以及世人唯官至上的官本位思想。而他的这些思想,是通过“葫芦缠”这一意象得到了集中的表达。  关键词:葫芦缠;邯郸记;意象  著名史学家孟森曾在其《明史讲义》中指出:“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①正德帝玩物丧志,英年早逝。嘉靖帝在位四十余年,不仅沉迷
期刊
摘 要:《苏亚人为什么歌唱》,是由民族音乐学家安东尼·西格尔(Anthony Seeger)所著,赵雪萍、陈铭道翻译的民族音乐学著作。这是一本关于南美土著社区歌唱的书,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很鲜明:“为什么他们会(以这么特殊的方式)歌唱和表演,而不是以其他方式?”然后从这个问题周旋开去,你会读到一本洋洋大观的人类学调查笔记,从苏亚人的生活、语言、食物、捕猎、祭祀,绕了一大圈,极尽详细之事,最后回归到了全
期刊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歌咏。而《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男女婚爱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婚爱习俗,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古人们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美;意境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
期刊
摘 要:1985年莫言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一时“评家蜂起,各善其妙”[1]。《透明的红萝卜》叙事模式的改变,被认为是奠定莫言小说艺术大厦一块重要基石,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修辞三个方面来探析莫言所采取的叙事策略,窥探其艺术的发生因子。  关键词:《透明的红萝卜》;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修辞  1 成精的感官——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  故事和故事叙述者是叙事文学作品必不可少
期刊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期刊
摘 要:“疼痛”作为毕飞宇小说的创作主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疼痛”主题与小说《推拿》中的女性书写为切入,深入解读小说中女性的两种“痛”:“切肤之痛”和“情欲之痛”。探究“疼痛”主题对毕飞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具體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推拿》;“疼痛”;女性  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和激荡,是不幸的、痛苦的、支离破碎的,是令人颤栗而毫无意义的。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期刊
摘 要:《文心雕龙·比兴》篇是专论我国诗文写作的两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重新为比兴下了定义,分析比兴的种类及论述比兴特征;从创作论的角度认定了比兴发生的时代变化。刘勰比兴说与前人相比有了质的超越,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地被改变和丰富。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比兴”的阐释,对比兴做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观;演变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创作论、文学鉴赏与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