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当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
关键词:兴趣;情境;思维
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努力为幼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下面就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诗歌学习活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戲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诗歌《春雨》中,老师设置场景花园,鱼池,田野,让孩子们分别扮演花儿,小鱼,麦苗。老师手拿沙球模仿小雨点:沙沙沙。孩子听到老师摇沙球,就一起朗诵“小雨点沙沙沙”,当老师把沙球对着花园沙沙沙时,扮演花儿的孩子要长大嘴巴做高兴状,并说“落在花园里,花儿乐的张嘴巴”,沙球对着鱼池里时,“小鱼”则朗诵“落在鱼池里,鱼儿乐的摇尾巴”……一遍过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意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朗诵,这样的情境中,孩子当然会快乐的游戏,当然会喜欢朗诵诗歌,自然也能更好的掌握教学的目标。又如:诗歌《新年》“我做了个梦,梦见新年到了,我坐上飞船遨游太空。我问星星:“什么是新年?”星星细声地说:“新年就是灯笼、鞭炮”。我问月亮:“什么是新年?”月亮大声的说:“新年就是新衣、新帽。”;我问太阳:“什么是新年?”太阳高声地说:“新年就是快乐、进步”……当幼儿初步学习了诗歌后,我采用游戏“看谁说得对”,“老师说诗歌的上句,小朋友来对下句”,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我请幼儿和我一起做游戏,幼儿被这个带有一定竞赛性质的游戏形式所吸引,注意力很集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记住了诗歌。这种方法可起到巩固教学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幼儿思维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把。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带着问题,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如诗歌《摇篮》中,教师一边出示天空、大海、花园、妈妈、宝宝等画面,一边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诗歌,然后通过提问“诗歌里哪些是摇篮,哪些是宝宝”“诗歌里的摇着哪些宝宝”“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什么样的”等等,引导幼儿理解诗歌里和宝宝的关系以及动词飘、翻、吹、唱的运用。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接着祟小河、大树、虾、水草等画面,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句式创编诗歌。如:引导幼儿说出“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风儿轻轻吹,鸟宝宝睡着了。”并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动词组合句子,如:树叶轻轻拍,水草轻轻摇等。总之,要尽可能运用诗歌欣赏教学课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逐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直观情境,诱发幼儿情感
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幻灯、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置身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具体鲜明,声色俱全的形象的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能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爱听、爱看、爱学,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如在学习诗歌《云彩和风儿》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现了这样的场景:蓝蓝的天空中,云儿多多,一阵风儿吹来,云儿变成一只小白船,船上有桅杆,有风帆,小白船慢慢地飘呀,飘向远处。动画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一边看着生动的画面,一边倾听优美的诗歌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诵:“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白船飘呀,飘到远处不见了”,还轻轻竖起小手模仿桅杆,学着小船飘的样子。在这有声有形、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幼儿通过多种通道理解并掌握了这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同时还拓展幼儿想象:云彩还会变成什么东西?孩子们有的说:“吹呀吹,云彩变成大飞船,冒着烟火冲向天空”,有的说:“吹呀吹,云彩变成魔术师,大手一挥,盖起高楼一座座”……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大班散文诗《秋天》,老师事先在活动室中悬挂上许多枯黄的叶子与红叶随风飘舞似乎在说悄悄话,各种水果成熟了,黄澄澄、红艳艳地挂在枝头、墙角,到处是秋天丰收的景象。幼儿进入活动室,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直观情境所吸引,孩子们个个大叫:“好美呀!这么多的水果……”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说说秋天果实成熟了,天气开始凉了,树叶有了什么变化?它们在干什么?景色美吗?从而引出散文诗,幼儿置身于这种直观的情景中主动快乐地参与到散文诗活动的学习。
四、创设表演情境,鼓励幼儿表现
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道德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生活的空间是其成长的基本环境,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课堂,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做一做,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作品的情节与主题,从而作出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选择。如儿歌《谁饿了》,我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儿歌内容。如“一号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小老鼠”(做出看见食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孩子们看完哈哈大笑。又如儿歌《小狗抬花轿》,我模仿小狗抬轿、老虎摇扇的动作。我用不同的嗓音表现不同的角色。我的表演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儿歌的内容,而且还大大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体态、表情、优美的动作,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孩子们,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儿歌教学活动《小熊过桥》,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剧情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儿歌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儿歌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创设心理情境,引发幼儿想象
诗歌教学要注意触发、调动幼儿的情感,将幼儿理智的思考引人情感体验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让幼儿在情感中动真情。给幼儿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小班诗歌《梦》就是很好的例证,老师一开始就为孩子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从睡梦中醒来,告诉幼儿自己刚才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里爸爸妈妈在为自己过生日,还吃到了漂亮的香香的冰淇淋哩。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也说说自己做的梦,再通过电子白板,向孩子们呈现一幅梦幻般的动画,孩子们眨巴着大眼睛,欣赏着蔚蓝色的天幕下,摇动着的小草、开着的小花、闪动着的星星、滚动的露珠,沉睡着的小鸟、荡着秋千的小朋友等。幼儿心理上很快就融入到那幅画面中,所以很快就自己连想带猜地将这首儿歌学会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画面中的其他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创编出新的诗句来。
六、创设艺术情境,培养幼儿“美”感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诗歌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拾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又如:在进行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平面的秋雨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私语》,雨嘀嗒嘀嗒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诱人的糖炒栗子冒着香气,秋天的落叶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到、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使其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美。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幼儿以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诗歌活动的组织更实效。
关键词:兴趣;情境;思维
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努力为幼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下面就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诗歌学习活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戲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诗歌《春雨》中,老师设置场景花园,鱼池,田野,让孩子们分别扮演花儿,小鱼,麦苗。老师手拿沙球模仿小雨点:沙沙沙。孩子听到老师摇沙球,就一起朗诵“小雨点沙沙沙”,当老师把沙球对着花园沙沙沙时,扮演花儿的孩子要长大嘴巴做高兴状,并说“落在花园里,花儿乐的张嘴巴”,沙球对着鱼池里时,“小鱼”则朗诵“落在鱼池里,鱼儿乐的摇尾巴”……一遍过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意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朗诵,这样的情境中,孩子当然会快乐的游戏,当然会喜欢朗诵诗歌,自然也能更好的掌握教学的目标。又如:诗歌《新年》“我做了个梦,梦见新年到了,我坐上飞船遨游太空。我问星星:“什么是新年?”星星细声地说:“新年就是灯笼、鞭炮”。我问月亮:“什么是新年?”月亮大声的说:“新年就是新衣、新帽。”;我问太阳:“什么是新年?”太阳高声地说:“新年就是快乐、进步”……当幼儿初步学习了诗歌后,我采用游戏“看谁说得对”,“老师说诗歌的上句,小朋友来对下句”,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我请幼儿和我一起做游戏,幼儿被这个带有一定竞赛性质的游戏形式所吸引,注意力很集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记住了诗歌。这种方法可起到巩固教学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幼儿思维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把。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带着问题,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如诗歌《摇篮》中,教师一边出示天空、大海、花园、妈妈、宝宝等画面,一边放录音让幼儿欣赏诗歌,然后通过提问“诗歌里哪些是摇篮,哪些是宝宝”“诗歌里的摇着哪些宝宝”“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什么样的”等等,引导幼儿理解诗歌里和宝宝的关系以及动词飘、翻、吹、唱的运用。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接着祟小河、大树、虾、水草等画面,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句式创编诗歌。如:引导幼儿说出“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风儿轻轻吹,鸟宝宝睡着了。”并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动词组合句子,如:树叶轻轻拍,水草轻轻摇等。总之,要尽可能运用诗歌欣赏教学课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逐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直观情境,诱发幼儿情感
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幻灯、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置身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具体鲜明,声色俱全的形象的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能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爱听、爱看、爱学,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如在学习诗歌《云彩和风儿》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现了这样的场景:蓝蓝的天空中,云儿多多,一阵风儿吹来,云儿变成一只小白船,船上有桅杆,有风帆,小白船慢慢地飘呀,飘向远处。动画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一边看着生动的画面,一边倾听优美的诗歌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诵:“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白船飘呀,飘到远处不见了”,还轻轻竖起小手模仿桅杆,学着小船飘的样子。在这有声有形、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幼儿通过多种通道理解并掌握了这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同时还拓展幼儿想象:云彩还会变成什么东西?孩子们有的说:“吹呀吹,云彩变成大飞船,冒着烟火冲向天空”,有的说:“吹呀吹,云彩变成魔术师,大手一挥,盖起高楼一座座”……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大班散文诗《秋天》,老师事先在活动室中悬挂上许多枯黄的叶子与红叶随风飘舞似乎在说悄悄话,各种水果成熟了,黄澄澄、红艳艳地挂在枝头、墙角,到处是秋天丰收的景象。幼儿进入活动室,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直观情境所吸引,孩子们个个大叫:“好美呀!这么多的水果……”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说说秋天果实成熟了,天气开始凉了,树叶有了什么变化?它们在干什么?景色美吗?从而引出散文诗,幼儿置身于这种直观的情景中主动快乐地参与到散文诗活动的学习。
四、创设表演情境,鼓励幼儿表现
活动与情境的各种因素对道德情感具有诱发、熏陶作用,幼儿生活的空间是其成长的基本环境,让幼儿在其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培养和激发幼儿语言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教育的过程中,不宜枯燥地照本宣科,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恰当地把相声、小品、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引进课堂,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做一做,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作品的情节与主题,从而作出正确的语言表达和行为选择。如儿歌《谁饿了》,我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儿歌内容。如“一号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小老鼠”(做出看见食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孩子们看完哈哈大笑。又如儿歌《小狗抬花轿》,我模仿小狗抬轿、老虎摇扇的动作。我用不同的嗓音表现不同的角色。我的表演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儿歌的内容,而且还大大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体态、表情、优美的动作,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孩子们,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儿歌教学活动《小熊过桥》,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剧情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儿歌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儿歌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创设心理情境,引发幼儿想象
诗歌教学要注意触发、调动幼儿的情感,将幼儿理智的思考引人情感体验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让幼儿在情感中动真情。给幼儿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小班诗歌《梦》就是很好的例证,老师一开始就为孩子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从睡梦中醒来,告诉幼儿自己刚才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里爸爸妈妈在为自己过生日,还吃到了漂亮的香香的冰淇淋哩。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也说说自己做的梦,再通过电子白板,向孩子们呈现一幅梦幻般的动画,孩子们眨巴着大眼睛,欣赏着蔚蓝色的天幕下,摇动着的小草、开着的小花、闪动着的星星、滚动的露珠,沉睡着的小鸟、荡着秋千的小朋友等。幼儿心理上很快就融入到那幅画面中,所以很快就自己连想带猜地将这首儿歌学会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画面中的其他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创编出新的诗句来。
六、创设艺术情境,培养幼儿“美”感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诗歌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拾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又如:在进行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平面的秋雨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私语》,雨嘀嗒嘀嗒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诱人的糖炒栗子冒着香气,秋天的落叶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到、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使其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美。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幼儿以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诗歌活动的组织更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