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事诉讼法》 增加规定了 诉前证据保全制 度, 在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该制度。但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 度还需要在借鉴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诉前证据保全的适用范围,完善适用程序,引导争议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关键词:诉前 证据保全 立法完善
  一、引言
  依据进行证据保全的时间,可将证据保全划分为诉前证据保全和诉讼证据保全。其中,后者主要目的在于保全证据; 前者除具有证据保全功能外,还具有确定事实、证据开示、促成裁判外纠纷解决等功能。2012 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借鉴域外立法经验,总结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在特别立法及司法的经验基础上,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并将诉前证据保全扩展至所有民商事案件。但由于立法上的疏浅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该项制度并未达至立法者的立法目的。
  二、诉前证据保全的性质
  诉前证据保全属证据保全和证据调查的范畴,是证据保全的特殊形式,其性质与证据保全相同。现代法上非讼性质的证据保全已不复存在,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为,证据保全属法院证据调查行为,如认为证据保全是“一种特殊的调查取证方法”;证据保全是证据调查收集制度的一部分,是法官对证据做出预先调查并以期获得待证事实的心证过程等。
  此外,诉前证据保全还具有独立于诉讼证据保全的独立价值。基于上世纪末现代型诉讼的大量出现和诉讼爆炸引发司法资源紧张的时代背景,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改革了证据调查制度,通过扩展诉前证据保全功能增加证据收集手段,强化审前证据收集程序,从而达到促进确定事实、诉讼集中化审理以及实现纠纷诉讼外解决的目的。一方面,这种制度设计是为了适应现代型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实现程序公平。由于当事人双方诉讼地位实质上存在不平等,证据保全制度有必要突破传统的起诉在先而证据在后的做法,预先进行证据保全,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资料,以促进案件的集中审理和保障诉讼实质上平等。另一方面,设置独立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也是缩减讼源、节省司法资源的必然要求。由于诉前证据保全具有的证据开示功效,当事人通过诉前获得的资料可以评估事实、预见诉讼结果,因此纠纷存在和解、调解的可能。立法理应通过设置适当的规则,充分发挥诉前证据保全蕴含的增大诉讼外纠纷解决机会、预防诉讼功用。
  三、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我国 2012 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 81 条对原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做了修改,“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该条款在立法上确立了诉前证据保全的合法性,并规定了其适用的基本条件、管辖法院,具有积极意义。但条款内容过于简略和原则化,缺乏具体的制度规范,不利于司法运用,应在借鉴和反思的基础上予以完善。
  (1)扩大诉前证据保全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为,设置合理的保全类型及条件对于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独立证据调查程序”以证据保全的不同作用层次为标准对证据保全进行分类,并规定其适用的不同条件。就保全条件而言,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经由相对人同意的证据调查; 2.为避免证据方法灭失而为的证据调查; 3.存在有法律利益时,由鉴定人进行鉴定。这一规定在保证证据保全制度功能扩展的同时,也较好地协调维护了相对方合法利益,避免了制度被滥用,提高了制度运用实效。我国可参照德国的做法,设置诉前证据保全具体类型和适用条件。我国现行民诉法虽然新增了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但未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划分。笔者认为,为扩展证据保全制度功能,根据适用阶段和情形的不同对诉前证据保全进行分类,十分有必要。
  (2)完善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保障
  我国立法也应强化相对方程序保障。例如, 诉前证据保全只能依当事人申请提出,而不得由法官依职权提起,此为诉前证据保全与诉讼证据保全制度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此外,应采纳类似法国立法的严格的诉前证据保全审查程序,即原则上保全申请须经对席审理和言辞辩论,方能做出裁定。紧急情况下不能或无法通知对方当事人时,作为例外情形,证据保全裁定可由法官依一方当事人申请做出,但裁定应附理由,并且应为相对方提供充分的程序救济途径,如自裁定送达和执行后提出异议、上诉等,使相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得以效保障,也使法院有机会及时变更不当的证据调查方式。
  (3)明确诉前证据保全的当事人和解功能
  诉前证据保全的功能之一便是促进诉讼外纠纷解决的实现, 引导利害关系人达成和解协议即是该功能的具体体现 目前就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看,法律基本都规定了引导利害关系人在诉前证据保全中达成和解协议的规定。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92 条第3 款规定: 在预期可以达成一致时,法院可传唤双方当事人进行口头讨论; 和解应计入法庭笔录。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就两造达成的协议计入笔录,且该协议具有执行名义。诉前和解有利于疏解诉源,减轻法院负担,同时也具有避免纠纷扩大,促进纠纷彻底解决的功能。因此,笔者建议,我国 也竟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引导当事人在诉前证据保全过程中的和解导向,以有利于促成裁判外纠纷解决的实现,并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参考文献:
  【1】丁朋超.试论我国民事訴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6)
  【2】王艳.试析我国诉前证据保全程序的完善.天中学刊,2015(3)
  【3】熊跃敏.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论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曝光频率越来越高,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反映许多社会问题,也能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社会防治。本文对中小学校园欺凌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社会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社会防治;策略  中小学校园欺凌不是学生和学校的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很多情况下是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引诱。未成年人对性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有限,由于自身的认识问题,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性侵害。最近几年侵害未成年人性权利的案件屡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也会给未成年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加强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严厉的惩罚,是保护未成年人性权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侵犯罪、法律缺陷、法律完善
期刊
摘要: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的创新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造林工作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协调的工作,财政支持、管理方法、施工执行等等,当这些方面融汇一起的时候,就需要一个高效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程造林过程中,造林工程所需条件很多,需要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改善管理水平,确保林业工程可以稳定、健康的运转。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意义  1工程造林管理的意
期刊
摘要:《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该制度,但通过比较法研究,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着重在启动条件、管辖、程序性权利保障等方面予以完善,从而赋予该制度较强的可操作性 。  关键词:诉前 证据保全 完善  一、問题的提出  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是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新确立的一项制度,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把握。在阐述此项制度之前,有必要分析首先明确证据保全的概念。目前学界的
期刊
摘要:重大误解行为是行为人因对与行为相关的重要事实发生错误认识, 而做出的与内心意思不一致的表示行为, 该行为给行为人或相对人造成了较大损失。我国民法对于重大误解制度的规定, 无论在定义上, 还是在法律后果上, 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应加以完善。  关键词:重大误解 意思表示 撤销权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民事主体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重大误解行为是难以避免的。按照我国学界通说,现行民事立法中的“重
期刊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就未成年人侵权的责任责任主体及归责原则进行了规制,确立了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无过错责任,致使监护人责任过重。因此,应充分发挥该条第1款后半段关于监护人责任减轻的相关规定,同时区分不同类型监护人的责任承担标准。  关键词:未成年人 监护人 监护责任 减轻规则  一、问题的提出  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制度是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受害人合法权利的合理保护,也关系到未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和影响。自从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以来,许多传统产业都进行了联网升级,广电行业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转型。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互联网+”技术在广电网络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互联网技术如何给广电行业带来转型升级,并就如何更好的推动广电网络的转型和升级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广电网络
期刊
摘要:刑法关于某一犯罪经过一定时间便不受国家公权力追究的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时效起算制度作为追诉时效制度的起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法研究,提出我国追诉时效起算制度的完善建议。  关键字:追诉时效 起算 犯罪成立  刑法追诉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制度。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或者有告诉权的人不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追诉时效完成,是刑罚请求权消灭的重要事由之一
期刊
摘要:主审法官责任制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作为实现“审判合一”的重要措施,应在明确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去司法行政化、法官职业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主审法官 司法改革 主审法官责任制  一、引言  客观公正地裁判是法官的职责所在,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将审判权还给法官,真正实现法官的独立审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
期刊
摘要:授益性行政行为分为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本文选取行政给付这一角度,探究以行政给付为中心的授益性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我国关于行政给付的举证责任没有统一规定,本文对其举证责任的法理基础、分配、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比国外授益性行为的举证责任,以此重塑我国授益性行政行为中行政给付举证责任。  关键词:行政给付诉讼 举证责任  目前,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主流观点认为:行政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