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观念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音乐课程也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以韵律美感的引导,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顺应了时代改革潮流。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意识;素质教育
最新课堂教育改革目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也是符合社会时代潮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主要教学观念。全面发展就是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化发展,在该理念的引导之下,原本被认为是辅助性学科的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而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韵律能力以及审美意识便成为了当今音乐教学的重点探索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技术引入、素质教学、拓展延伸三方面加以举例叙述,简要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技术引入,提升音乐鉴赏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也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传统教学中运用录音机或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将音乐教学与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认识较薄弱,且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乐感教学时,笔者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并加以了解,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一起进行了“猜曲”小游戏。笔者会提前准备一些各种类型的歌曲,如儿歌、流行乐、影视剧片尾曲等,将这些歌曲用多媒体进行随机播放,但是没有歌词只有伴奏,学生们要根据曲谱来判断出该歌曲的歌名、歌手或者其中的一句歌词,学生们按照小组参赛,回答出正确答案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学生们每次都会十分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结束后笔者就会与学生们一起总结出不同歌曲的性质以及曲风特点,以此来展开音乐鉴赏的进一步教学。在游戏驱动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学生们对于音乐鉴赏学习的兴趣也被高效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素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价值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素质教育观中的重要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切实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进行教学,因此在进行音乐审美培养的过程中也要贴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宜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范畴内容,并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讨论,这样才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也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笔者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会与学生们进行积极交谈,了解学生目前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笔者通常会鼓励学生在教学的空余时间展示自己的小才艺,刚开始学生们大多不好意思,笔者就会为学生们“打样”,慢慢学生们也都减少了心理负担,愿意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歌声或者与音乐之间的故事。之后笔者会在每节课的最后都为学生们预留五到八分钟的展示时间,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习惯,想要表演的学生会提前做好准备,通过音乐将自己分享给大家。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力度,从而为韵律审美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在韵律中提升审美
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为主,但是若仅仅只以课本来展开教学,不免会有些局限,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引导,在接触音乐基础文化的同时为学生们展现更多的课外补充内容,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审美提升创建有利条件。
比如在进行有关中外经典音乐教学时,笔者就会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该歌曲的背后延伸故事。如在涉及到有关国外交响乐的教学时,笔者就会为学生们分享一些交响乐的著名创作人,并将他们的生平故事或者创作背景进行补充教学。如在接触贝多芬的相关引导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贝多芬音乐中的涵义,笔者就专门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贝多芬的纪录片片段,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于一代伟大作曲家的认识与理解,而贝多芬对于音乐的坚守和热爱也使学生们深受感动。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理解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新的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韵律培养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具有深远影响。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践行新课改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理念,将音乐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并与学生多加交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加以延伸,从而为学生们的长远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小俊.谈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5):102.
[2] 许碧娴.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华夏教师,2018(26):65-6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意识;素质教育
最新课堂教育改革目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也是符合社会时代潮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主要教学观念。全面发展就是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化发展,在该理念的引导之下,原本被认为是辅助性学科的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而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韵律能力以及审美意识便成为了当今音乐教学的重点探索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技术引入、素质教学、拓展延伸三方面加以举例叙述,简要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技术引入,提升音乐鉴赏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也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传统教学中运用录音机或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将音乐教学与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认识较薄弱,且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乐感教学时,笔者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并加以了解,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一起进行了“猜曲”小游戏。笔者会提前准备一些各种类型的歌曲,如儿歌、流行乐、影视剧片尾曲等,将这些歌曲用多媒体进行随机播放,但是没有歌词只有伴奏,学生们要根据曲谱来判断出该歌曲的歌名、歌手或者其中的一句歌词,学生们按照小组参赛,回答出正确答案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学生们每次都会十分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结束后笔者就会与学生们一起总结出不同歌曲的性质以及曲风特点,以此来展开音乐鉴赏的进一步教学。在游戏驱动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学生们对于音乐鉴赏学习的兴趣也被高效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素质教学,尊重学生主体价值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素质教育观中的重要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切实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进行教学,因此在进行音乐审美培养的过程中也要贴合学生实际,选取适宜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范畴内容,并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讨论,这样才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也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笔者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会与学生们进行积极交谈,了解学生目前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笔者通常会鼓励学生在教学的空余时间展示自己的小才艺,刚开始学生们大多不好意思,笔者就会为学生们“打样”,慢慢学生们也都减少了心理负担,愿意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歌声或者与音乐之间的故事。之后笔者会在每节课的最后都为学生们预留五到八分钟的展示时间,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习惯,想要表演的学生会提前做好准备,通过音乐将自己分享给大家。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力度,从而为韵律审美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在韵律中提升审美
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课本教材中的知识为主,但是若仅仅只以课本来展开教学,不免会有些局限,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引导,在接触音乐基础文化的同时为学生们展现更多的课外补充内容,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审美提升创建有利条件。
比如在进行有关中外经典音乐教学时,笔者就会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该歌曲的背后延伸故事。如在涉及到有关国外交响乐的教学时,笔者就会为学生们分享一些交响乐的著名创作人,并将他们的生平故事或者创作背景进行补充教学。如在接触贝多芬的相关引导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贝多芬音乐中的涵义,笔者就专门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贝多芬的纪录片片段,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于一代伟大作曲家的认识与理解,而贝多芬对于音乐的坚守和热爱也使学生们深受感动。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理解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新的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韵律培养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具有深远影响。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教师能够践行新课改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理念,将音乐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并与学生多加交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加以延伸,从而为学生们的长远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小俊.谈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5):102.
[2] 许碧娴.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华夏教师,2018(2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