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高中一门主要学科,对学生在高考中有决定性作用。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以成绩为目标的单一教学变革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化学时,学生不能只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是要培养自身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代表了现阶段多层次培养学生时,学生所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所拥有的能力与品质。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了主要教学目标。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时,要立足于教材的核心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一、 核心素养概述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化学内容中,不单是落于宏观中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所出现的现象,还有在微观中,离子电荷结合发生的反应。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发生反应,而且具有能量变化。在这一维度中,学生要能够学会化学反应是可以控制的。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是一门需要实验才能证明反应的学科,通过化学模型能够推断各类化学反应。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无论学习任何学科时,拥有探究与创新意识都是重要的,只有拥有这两种意识,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知识。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學习化学过程中,需要尊重科学,秉承探究精神,并承担起化学领域在社会方面的责任。
  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法
  (一) 立足基础知识
  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时,一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只有将基础知识学通、学透、学精,才能继续培养核心素养。基础知识就如学生在培养核心素养时所需要的基底,只有将基底打牢固,才能继续发展上层建筑物。但是在高中化学知识中,知识分类比较零散,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知识“串成线”。以高中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为例,两项内容分别分布在《必修二》与《选修四》中,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保证能够将知识传授到细节,又要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二者反应原理不同,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化学内容中,通过对比学习,将内容整合到一起。在拥有一定知识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 培养化学模型
  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一大重点。但是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这一概念的培养目标经常混淆。笔者认为,无论在培养任何维度的学科素养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原电池章节中,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大概念。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首先需要有正负极以及反应液,并需要通过导线将正负极连接在一起。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反应式为Zn CuSO4ZnSO4 Cu正极Cu2 2eCu负极:Zn-2eZn2 能够形成电流是因为负电子定向移动。所以,在培养学生头脑中形成化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一大体现。
  (三) 正确了解宏微观
  化学学科研究时,不仅是研究化学反应现象,还要对化学微粒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能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例如,在学习铵盐这一节时,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产生不同的化学产物,并且在化学方程式表达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系数也不同。如铜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 8HNO33Cu(NO3)2 2NO↑ 4H2O,铜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 4HNO3Cu(NO3)2 2NO2↑ 2H2O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宏观与微观的反应,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化学反应,并且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更好的技能。
  (四) 提高实验精神
  化学需要通过不同的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化学实验是学科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对化学实验需要有着完整体系,从大胆猜测实验成果,到设计实验步骤等。在这些步骤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数据产生尊重的心理,并培养自身严密的化学操作步骤。那么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能培养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原电池与电能》这一章中,对原电池与电解池需要进行多重实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对两种概念进行理解。首先,对实验要进行大胆猜想,锌-铜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其次,实验步骤为:
  1. 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反应烧杯里的现象,烧杯中的铜片没有明显反应。
  2. 在稀硫酸中放入锌片,这时烧杯中会有气泡缓慢上升。
  3. 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保持平行,会观察到锌片溶解并产生气泡,铜片无明显现象,连接灵敏电流表后观察灵敏电流表表针是否有反应。
  4. 最后,将导线连接于铜片和锌片上,这时再次连接灵敏电流表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表针有波动。
  通过以上现象可以观察出,锌—铜原电池中,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
  (五) 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中的综合思维,通过培养科学思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究的精神,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疑问学习。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集中训练就可以实现的。教师需要以核心知识为主线,在主线中穿插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思维模型,实验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尊重学科,尊重知识,为培养自身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环境保护,微观反应都需要加入化学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要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65-266.
  [2]王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62.
  作者简介:刘小凤,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并且,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微课的出现,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手段。有效的微课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高中物理  所谓的微课
目的:长期按临床标准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曲伏前列腺素(含防腐剂苯扎氯铵与防腐剂泊利氯胺)、0.015%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K or BAC)及0.001%泊利氯胺(Ployquad,PQ),观察及
【目的】 评价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总结从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微视频时的视频选择问题,以及微视频在物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应用问题,来对微视频对多彩物理课堂的构建做出分析,希望能对具体实践起到帮助。  关键词:有效运用;物理;微视频  微视频是“互联网 教育”的产物。在如今手机与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在国内已经充分普及的今天,微视频有足够的客观环境来发挥其辅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作用。改变以往学生普遍反映的实验模板理解较难,课堂
摘 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缺陷,还能提高相应科目教学质量。从初中化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应在其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将简要概述微课教学模式,同时阐述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据此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昭示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深入发展。从初中化学教学角度来说,虽然初中教师都以认同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角度来说,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那么只会影响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去积极进行调整。本文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都是物理老师教学的瓶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电磁感应内容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融入教学的策略。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融入教学  一、 电磁感应知识融入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