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高中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鉴于目前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能力不足的现状,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需要唤醒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通晓公共参与知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从而真正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三维培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公共参与,就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公共参与素养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三种素养共同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价值在于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公共参与的自主性不强、知识欠缺、能力不足。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从三个维度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憬悟——唤醒公共参与意识;达理——通晓公共参与知识;笃行——提升共参与能力。
一、憬悟——唤醒公共参与意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只需自扫门前雪,一心读好圣贤书,除学习以外的其他事务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特别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的大多课余时间和精力被繁重的作业所占用,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高中生除学习以外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因而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长期处于睡眠的状态。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而,学校与家庭需要协同努力,唤醒孩子的公共参与意识,为高中生公共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氛围,实现其全面发展。
1.学校作为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方面要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行为的评价。在校内鼓励学生积极地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方便学生参与,学校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意见建议留言板,学校网站设置专门的高中生公共参与的专栏等,营造良好的校内公共事务参与环境,以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在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公共事务做准备。
2.家庭是唤醒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后援力量。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导致家长基本上只看中孩子的分数,而高中生参与公共事务等学习以外的事情自然得不到家长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在学校已经认识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具备了公共参与知识,最终因受到家庭的掣肘而无法有效开展公共参与活动,公共参与意识再次休眠。
因此,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唤醒孩子公共参与的意识,需要认识到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和孩子学业水平的进步并不矛盾,高分低能不是教育的目标,更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鼓励、支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高中生通过公共参与表现出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提高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能力,这也正是家长希望看到的。
其次,唤醒孩子的公共参与意识离不开良好家风。一个有家国情怀,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的家庭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生在家时可以多鼓励孩子看看新闻联播等时政类节目,与孩子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环保公益类社会公益活动等。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件需要各方协作才能做好的事。学校的鼓励、引导,家庭的支持、教育,唤醒了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公共参与的热情。
二、达理——通晓公共参与知识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自身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公共参与的途径、策略认识模糊,更不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法,对于如何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知所措,因而需要学习必要的公共参与知识,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堂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養,传授公共参与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方式直接关系知识传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在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时,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注重教学方式创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方式将公共参与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比如,教师在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课时,以学生非常关注的“学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学习参与民主监督的知识。在事件中出现了多方利益相关者:附近居民、摊贩、学生等。提问学生,问题1:“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导致堵车,影响了你上学,你是什么态度?如果你是附近的居民,这些外来的商贩杂乱吵闹经营影响了你的生活,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商贩,你又是什么态度?”问题2:“有什么办法能够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他们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别思考了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的不希望这些商贩存在,但这些商贩方便了自己的消费,于是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所措。部分学生也有不理智的做法,比如让学校保安强制驱离商贩,甚至对他们进行罚款等。教师实时进行点评:公民自身没有执法权,因而不能罚款等。可见,对于如何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合理解决公共问题,高中生缺乏相应的公共参与知识的指导。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也渐渐明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公共参与的知识储备,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受益。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则、方法,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笃行——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加的,我会完全理解。”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不仅是一個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从课内走向课外、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强调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自己对公共参与的认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等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提升高中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为此,首先,广泛多样的校内活动为培育高中生共参素养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渠道。在学校,高中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平台,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环境卫生打扫、校门交通秩序维护等公共事务中来,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建言献策,付出了力量,贡献了智慧,增强了责任意识。在学校班级民主管理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高中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尊重。高中生在学校广泛的公共活动中渐渐感受到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民主管理的真谛,也有了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社会是个大课堂,高中生从校内走向校外,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参与公共事务。高中生通过参与植树活动、清扫公共设施,增强了保环保理念;通过参与助老敬老、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捐物、募集贫困儿童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军训、拓展训练、冬季越野活动磨炼了心智,提高了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高中生就是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不断提升了公共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公共参与应有之意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高中生也可以参与到政府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来,为政府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服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高中生李双每天上学和下晚自习都要经过铁路旁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在修建初期地处郊区,近几年随着旁边两所新学校的建立,已成为学生上下学的主要道路。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临近铁道口也没有设置红绿灯和路灯,晚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李双和同学一起找到负责该区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下,政府部门迅速设置了红绿灯并安装了路灯,于是这条路就成了安全路,成了照亮学生上下学的路。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不断学习参与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持久为功,方可见效。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在公共参与中彰显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0.
刘旭东,尹萍.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90-93.
【关键词】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三维培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公共参与,就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公共参与素养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三种素养共同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价值在于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公共参与的自主性不强、知识欠缺、能力不足。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从三个维度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憬悟——唤醒公共参与意识;达理——通晓公共参与知识;笃行——提升共参与能力。
一、憬悟——唤醒公共参与意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只需自扫门前雪,一心读好圣贤书,除学习以外的其他事务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特别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的大多课余时间和精力被繁重的作业所占用,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高中生除学习以外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因而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长期处于睡眠的状态。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而,学校与家庭需要协同努力,唤醒孩子的公共参与意识,为高中生公共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氛围,实现其全面发展。
1.学校作为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方面要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行为的评价。在校内鼓励学生积极地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方便学生参与,学校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意见建议留言板,学校网站设置专门的高中生公共参与的专栏等,营造良好的校内公共事务参与环境,以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在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公共事务做准备。
2.家庭是唤醒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后援力量。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导致家长基本上只看中孩子的分数,而高中生参与公共事务等学习以外的事情自然得不到家长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在学校已经认识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具备了公共参与知识,最终因受到家庭的掣肘而无法有效开展公共参与活动,公共参与意识再次休眠。
因此,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唤醒孩子公共参与的意识,需要认识到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和孩子学业水平的进步并不矛盾,高分低能不是教育的目标,更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鼓励、支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高中生通过公共参与表现出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提高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能力,这也正是家长希望看到的。
其次,唤醒孩子的公共参与意识离不开良好家风。一个有家国情怀,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的家庭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生在家时可以多鼓励孩子看看新闻联播等时政类节目,与孩子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环保公益类社会公益活动等。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件需要各方协作才能做好的事。学校的鼓励、引导,家庭的支持、教育,唤醒了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公共参与的热情。
二、达理——通晓公共参与知识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自身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公共参与的途径、策略认识模糊,更不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法,对于如何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知所措,因而需要学习必要的公共参与知识,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堂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養,传授公共参与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方式直接关系知识传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在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时,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注重教学方式创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方式将公共参与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比如,教师在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课时,以学生非常关注的“学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学习参与民主监督的知识。在事件中出现了多方利益相关者:附近居民、摊贩、学生等。提问学生,问题1:“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导致堵车,影响了你上学,你是什么态度?如果你是附近的居民,这些外来的商贩杂乱吵闹经营影响了你的生活,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商贩,你又是什么态度?”问题2:“有什么办法能够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他们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别思考了校门口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的不希望这些商贩存在,但这些商贩方便了自己的消费,于是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所措。部分学生也有不理智的做法,比如让学校保安强制驱离商贩,甚至对他们进行罚款等。教师实时进行点评:公民自身没有执法权,因而不能罚款等。可见,对于如何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合理解决公共问题,高中生缺乏相应的公共参与知识的指导。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也渐渐明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公共参与的知识储备,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受益。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规则、方法,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笃行——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加的,我会完全理解。”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不仅是一個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从课内走向课外、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强调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自己对公共参与的认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等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提升高中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为此,首先,广泛多样的校内活动为培育高中生共参素养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渠道。在学校,高中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平台,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环境卫生打扫、校门交通秩序维护等公共事务中来,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建言献策,付出了力量,贡献了智慧,增强了责任意识。在学校班级民主管理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高中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尊重。高中生在学校广泛的公共活动中渐渐感受到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民主管理的真谛,也有了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社会是个大课堂,高中生从校内走向校外,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参与公共事务。高中生通过参与植树活动、清扫公共设施,增强了保环保理念;通过参与助老敬老、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捐物、募集贫困儿童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军训、拓展训练、冬季越野活动磨炼了心智,提高了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高中生就是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不断提升了公共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公共参与应有之意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高中生也可以参与到政府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来,为政府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服务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高中生李双每天上学和下晚自习都要经过铁路旁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在修建初期地处郊区,近几年随着旁边两所新学校的建立,已成为学生上下学的主要道路。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临近铁道口也没有设置红绿灯和路灯,晚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李双和同学一起找到负责该区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下,政府部门迅速设置了红绿灯并安装了路灯,于是这条路就成了安全路,成了照亮学生上下学的路。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不断学习参与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持久为功,方可见效。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在公共参与中彰显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0.
刘旭东,尹萍.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