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HARO-ALPPS)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5岁右肝巨块型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一期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原位左右半肝隔离+肝右动脉戴戒限流术,二期行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一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二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剩余肝脏体积(FLR)和肿瘤体积变化情况。(5)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动脉围术期血流量变化情况。(6)门静脉左支、门静脉主干围术期血流量变化情况。(7)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

(1)一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患者顺利完成门静脉右支结扎+原位左、右半肝隔离术+肝右动脉戴戒限流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76 min,术中出血量为400 mL。患者一期手术后炎症指标(体温、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腹腔积液量、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二期手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经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步好转,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术后无Clavien-Dindo Ⅱ级及以上并发症。(2)二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患者顺利完成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22 min,术中出血量约为900 mL;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约300 mL。患者二期手术后炎症指标(体温、C反应蛋白)、肝功能指标(Alb、ALT、AST)、腹腔积液量经对症支持治疗后逐步恢复至正常,WBC、降钙素原、TBil、PT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术后无Clavien-Dindo Ⅱ级及以上并发症。(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病理学检查为①肝细胞癌Ⅱ级,团片型,伴有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微脉管侵犯,M0期,肿瘤未累及肝包膜及外科切缘。周围肝组织Ishak评分:炎症3分,纤维化2分。②胆囊黏膜慢性炎症。③第8组淋巴结2枚,均为反应性增生。④第12组淋巴结1枚,反应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肝细胞标记、精氨酸酶1、转移抑制因子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弱阳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约为10%,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50条/高倍镜下(200倍放大)],胆管上皮标记物CK19和CK7、抑癌基因P21和P53阴性。(4)FLR和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患者一期手术后第5、14天,FLR分别为565、580 mL;占标准肝体积比例分别为54%、57%;FLR与体质量比分别为0.96、0.98;FLR增长率分别为194%、202%;肿瘤体积一期手术后第5、14天分别为1 210、1 297 mL;肿瘤坏死区域体积一期手术后第5、14天分别为635、500 mL。患者一期手术后第5、14天行肝脏CT检查示肝动脉戴戒限流术成功,剩余肝脏增生明显血供良好。患者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示右半肝肿瘤术前动脉血供丰富;一期手术后第5天CT血管造影检查确认肝右动脉戴戒部位,肿瘤血供逐渐减少;一期手术后第14天CT血管造影检查示肝肿瘤血供明显减少。患者二期手术后第7天肝脏CT检查示剩余肝脏血供良好,肝脏体积增长至829 mL。(5)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动脉围术期血流量变化情况:①患者一期手术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后,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的肝右动脉血流量分别为224.3,574.7,827.5,222.7,153.0、282.5、279.1、247.9、150.2 mL/min。患者二期手术中肝右动脉血流量为505.0 mL/min。②患者一期手术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后,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的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99.7,793.5,830.5,1 075.4,784.7、821.2、722.8、467.4、555.4 mL/min。患者二期手术右半肝切除前,右半肝切除后,二期手术后第1、3、5、7天的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分别为505.0、473.3、158.5、627.0、103.8、139.8 mL/min。③患者一期手术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后,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的肝左动脉血流量分别为147.5,13.8,19.4,16.2,62.1、93.9、67.1、30.8、106.1 mL/min。患者二期手术右半肝切除前,右半肝切除后,二期术后第1、3、5、7天的肝左动脉血流量分别52.0、43.2、112.4、103.6、80.7、56.1 mL/min。(6)门静脉左支、门静脉主干围术期血流量变化情况:①患者一期手术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后,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门静脉左支血流量分别为552.6,181.2,412.2,320.0,1 777.7、1 284.7、749.5、484.2 mL/min。患者二期手术右半肝切除前,右半肝切除后,二期手术后第1、3、5、7天门静脉左支血流量分别为793.3,979.0,485.2、1 042.5、803.5、548.3 mL/min。②患者一期手术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前,门静脉右支结扎后并肝右动脉戴戒后,一期手术后第1、3、5、7、10天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分别为1 186.0,696.7,833.7,431.7、1 319.1、668.4、890.7、550.8 mL/min。二期手术右半肝切除前,右半肝切除后,二期手术后第1、3、5、7天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分别为846.4,937.4,891.2、1 671.0、2 697.8、1 230.0 mL/min。(7)随访情况:患者二期手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好,肝功能Child A级,甲胎蛋白属于正常范围,肝脏增强CT检查示剩余肝脏增生,血供良好,无肿瘤复发。术后2个月剩余肝脏体积为727 mL。

结论

HARO-ALPPS可安全、有效减少肝肿瘤的血供,增加肿瘤坏死,减少一期手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发生,保证剩余肝脏增生所需的血流供应。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本省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单位和分中心单位(共18家医院)的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的标准,对死亡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分布,死亡早产儿与足月/过期产儿的围产期情况,不同死亡日龄[指早期(<7 d)与晚期(7~28 d)]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分布、妇幼保健院与综合/儿童医院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
期刊
本文报告了1例经体外受精后B超确诊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病例。该孕妇中孕期随机抽取一胎羊水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未见异常。双胎生后2 d和3岁时分别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提示双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为21-三体男性和正常女性2种染色体核型嵌合异常(chi 47,XY,+21/46,XX)。3岁时刮取双胎口腔黏膜细胞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男童核型为47,XY,+2
目的分析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时脐动脉搏动指数<第5百分位的胎儿的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在一家三级产前诊断中心检测脐动脉搏动指数的单胎FGR孕妇。排除脐动脉搏动指数持续升高、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或仅有单次脐动脉搏动指数检测结果者。低脐动脉搏动指数定义为该指数在1%~<5%。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胎儿颈背皮肤皱褶(nuchal fold, NF)增厚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咨询。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发现胎儿NF增厚的17例病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将17例产前超声发现胎儿NF增厚的病例分为非孤立性和孤立性NF增厚组。所有病例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
产程的正确处理对促进安全分娩、降低初次剖宫产率有重要影响。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产程标准及处理进行了更新,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2010年Zhang等发表的基于美国19所医院中62 415例单胎、头位、自然临产并阴道分娩,且有新生儿结局的正常产妇的产程研究。随着新产程的应用,新旧产程的评价成为了临床热点问题。2018年12月,《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来自挪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从出生至24月龄的体格生长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且存活的31对(62例胎儿)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出生体重差≥25%)的临床资料,以及从出生至24月龄体格生长情况。不一致双胎中,出生体重较高的活产儿为重出生体重组(31例),
本文报告了1例嵌合型2-三体的病例。孕妇29岁,因早孕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高风险,在孕20周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染色体检查报告提示:mos 47,XN,+2[10]/46,XN[40]。该孕妇在孕26周时胎儿出现了生长受限、羊水过少,于孕27周+引产。引产胎儿具有明显外观异常,如长头型,耳位低,小下颌等。由于家属拒绝,未行病理解剖。
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中转开腹最主要的原因。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普及,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手术、有效避免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全体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出血主要分为实质脏器损伤出血、胃周血管损伤出血、淋巴结出血和机械闭合线出血等方面。压迫、电凝、血管夹闭及血管缝合修补是处理术中出血最常见的方式,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需要综合使用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