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的那一刻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Lee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国家方案》)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
  该方案被形容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它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国家方案》的颁布实施,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进一步促进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工作,也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高度重视 积极行动


  《国家方案》并非心血来潮之作,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間的酝酿和起草。
  早在2003年10月新一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成立之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酝酿《国家方案》的编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以及中国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与几十位专家,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在《国家方案》出台之前,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已于2006年底公布了与之相配的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根据该报告的预测,中国未来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灾害天气气候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自然灾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事实上,气候变化问题早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政策措施。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2008年10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2013年11月,我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已经超过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上限目标。与此同时,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大国担当 推进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我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发起国之一。
  我国还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以大国外交和多边合作方式推动了《巴黎协定》的达成,并积极引导和推进《巴黎协定》的后续谈判进程。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因此,在气候治理问题上,我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向广大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了领头作用,扮演着建设性的关键角色,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黄明昊)
其他文献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巨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周边的大地微微颤抖,空气急剧膨胀,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随着“长征”一号火箭,拔地而起,扶摇直上,飞进太空。13分钟后,卫星成功入轨,并从九天之上发回《东方红》的乐曲信号,使这首动人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
腾讯公司近日根据QQ大数据发布了《中国人运动报告》。这份基于8.77亿QQ用户行为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人最常进行的运动中,健走占比36.93%、跑步占比23.56%,兩者之和超过60%;之后是骑车14.60%、健身9.84%、跳舞3.46%等。门槛低、效果好,是健走和跑步占比最高的原因。该报告显示,在参加过马拉松等集体运动的用户中,“90后”占比约为58%。一方面这是因为马拉松更强调体力和耐力,年
1884年2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牛津英语词典》  英语词典的编修起步很晚,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英文词典之不足,英国语言学会的会员才发起编写词典的计划。1860年5月,语言学家柯尔律治公布了他的词典编写计划,编纂工作全面展开。1861年4月,词典部分初稿完成,然而同月,柯尔律治因肺结核病逝,时年仅31岁。从此,词典编纂工作中断,直到1876年,自学成才的墨里接手编纂工作。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人工增雪催化剂影响健康  流言:2月13~14日,华北地区的大范围降雪是人工增雪。人工增雪催化剂中含有的碘化银会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  真相:在
1742年6月7日—数论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被提出  1742年6月7日,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收到了一封普鲁士数学家哥德巴赫的亲笔信,信中提到了一个“猜想”:“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1742年6月30日,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他认为这个猜想有合理性,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般以欧拉的版本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有一个种族名为Apache,音译为“阿帕奇”。相传在19世纪70年代,阿帕奇人与美国骑兵部队在一座高山上(今天的亚利桑那州拾比里亚市附近)展开激烈战斗。阿帕奇人虽然英勇善战,终因装备落后而惨败。他们宁死不屈,跳崖而死。噩耗传来,战士们的妻儿悲痛欲绝,泪如泉涌。传说他们的眼泪滴在大地上,变成一颗颗黑色的石头——美丽的黑曜石。再后来,人们传说,如果谁拥有了这种黑色的石头,就不会
彝族是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后裔,其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彝族向天墓同夜郎套头葬、僰人悬棺葬合称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三大特色葬礼”。因其墓形如金字塔,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东方金字塔”。  彝族向天墓,也称“向天坟”“望天坟”,是彝族先民火葬之地的遗迹,这一葬俗与彝族“灵魂”的载体——“天”结合而得名,也指死后实行火葬而筑的坟墓。这一墓葬形式的特色在于,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用以埋葬盛有死
1988年10月31日,连接上海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嘉定的沪嘉高速公路举行了隆重的通车运营典礼。对于高速公路这种新事物,人们自然感到好奇,很多人从各地赶来参加通车典礼。庆典会场设在上海市区起点站,开通运行的车辆沿着用栅栏封闭的车道一字排开,车身披着红绸花和彩带,道路两旁插着许多彩旗。剪彩之后,运行车辆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鸣响汽笛,一路畅行地飞奔向终点站。  滬嘉高速于1984年12月12日动工建设,
在许多年轻人喜欢的“跑酷”运动中,蹬墙以跳得更高是一个很潇洒的动作。现在一种新型机器人也会这个“跑酷”动作,由于跳跃敏捷,它有望被用于执行特殊情况下的救援任务。这款名为“萨尔托”的小型机器人重100克,身体全部展开高26厘米,垂直起跳高度超过1米。研究人员从生活在非洲的一种叫夜猴的小型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灵感,夜猴能跳到1.74米的高度,用时0.74秒,是已知垂直起跳敏捷性最强的动物。夜猴在起跳前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能促进细胞的自体吞噬活性,从而抵御由自由基造成的衰老和疾病,为人们永葆青春注入希望。自由基在人体内产生一种叫氧化应激的负面作用,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对抗这种自由基影响的方法。新研究发现,溶酶体是细胞再循环系统的核心,在修复受损和正走向凋亡的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溶酶体“感知”到过多的自由基时,会激活其表面膜上的钙通道,这也会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