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太极运动
美国哈佛大学把太极拳定性为“会运动的医药”;美国《时代》杂志将之称为“全球1.5亿人练习的‘完美的运动’”;中国的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时,趁着值班的间隙把太极拳打到了太空;马云从2009年就开始在阿里巴巴搞太极内训,甚至有传说阿里巴巴招人会要求打一段太极拳……这一切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太极拳不是“老人体操”,而是一项老少皆宜,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养生健身运动。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而且练习太极拳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只要3~5 ㎡的地方便可,特别适合在工位上久坐不动、工作压力大的城市白领。试试用太极拳来取代一成不变的工间操,也未尝不是一种更有趣的新选择。
好处一提高消化功能
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而形成了对肠胃等器官的良好按摩,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缩短了消化时间,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好处二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练习时上身中正,强调脊骨对拉拔长的作用,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通过脊柱两侧伸展到全身各个部位,对整个运动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现在很多人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多是平时立不正、坐不正、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问题。
好处三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质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四增强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不仅适合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节律,有利于健康,还能使肺通气量增大,进入体内的氧相应增加,有利于全身新陈代谢的进行,增强心肺功能。
好处五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太极拳吸气时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使腹部瘪下去。这种腹式呼吸可加大膈肌的舒张与收缩,使横膈上升下降幅度加大。腹压增大有助于心血加流,腹压的改变又相应地调节胸压,有利于心脏活动。同时,在练拳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放松与收缩,以及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的作用,可使血流通畅,使静脉回心血增加,从而可减轻心脏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颇为有益。
修炼太极心态
太极拳是一种拳术,也是一种博大、深奥、精髓的文化。把太极拳中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规范习惯,及“清静用意”“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动静开合”“刚柔相济”等拳理拳论,融汇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太极拳的理论作为一种健康习惯固化下来,由外形动作过渡到思维意识,慢慢太极拳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太极拳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健身层面的效果,还能提高道德情操和内在修养,有效缓解压力、调节情绪,让你以最佳的状态,更好地投入工作。
太极心态一放松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承受着快节奏的工作,身心都处于繁忙、紧张之中,因此,十分需要一种放松的方式来加以平衡。
太极拳可以随时消除不必要的紧张。诸如:肌肉、心理乃至一些社会因素造成的环境压力与紧张。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于“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回圈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人有着正面的帮助。太极拳举手投足顺其自然,进退如行云流水,进入一种空灵、宁静的最佳状态时,就会忘掉一切烦恼、抛弃浮躁,与大自然产生一种和谐,得到身心充分的松弛。
困了累了脑子转不动了,来段太极通畅血脉,理清思路;工作遇到瓶颈,找个安静的角落推一会儿“云手”,平心静气,再重新看问题。能够让常常劳形于繁重工作的人放开束缚、放下压力、放松心境,倾听自己的内心,还原真我,太极可谓白领阶层的“心理按摩仪”。
太极心态二平衡
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却令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压力骤增,人变得越来越浮躁,生活状态很容易失去平衡。完全以财富为中心,就容易让工作和生活失衡;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就很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失衡;完全以盈利为中心,就容易让企业失衡……越来越多的人很难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太极拳的立意、本质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人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太极拳平衡规律的同时,更深地体悟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太极心态三留余
留余即做事要留余地,给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即什么事都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可而止。
“留余”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也屡见不鲜,拳理常云“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习练时肢体上要求双臂、两腿均不得挺直,过直则等于不给自己留余地,致“力”于僵化状态,虚与实的变化上就不能骤然表达,甚至受制于人。如“掩手肱拳”一式,出拳时只打八九分,留上一二分,使自己不至于用力太过而失重,也给自己留一点变化的余地。 太极心态四舍得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最忌“贪”字,太极拳是一个对腿部支撑力要求很高的拳术运动,所以初学太极拳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首先运动量不能贪多,运动量要逐步增加、顺其自然,不可勉强,否则就会因为劳累过度致使肌肉及各关节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受伤从而适得其反。另外学习内容也不能贪多,要按部就班,基础打牢,细细品位,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手及实战时,也要符合“舍得”原理,及“舍己从人”,但“舍己从人”是有限度的,“舍己”是为了深入敌穴,然后而有所为,即所谓的“无所为无所不为”。
能舍才能得。这就需要我们遇事权衡得失,什么是我们想得到的,什么是我们要放弃的,该舍则舍,该舍而不舍就犯了“贪”的大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学会放弃、学会割舍,胸无羁绊坦荡面对生活。
太极心态五宽容
学习太极拳讲究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方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唯有此才能一步步走进太极之庙堂。若心胸狭隘、凡事计较势必横气填胸、心气浮躁难以进入太极之高境界,所以“习武,德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几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凡事莫斤斤计较。与人相处有矛盾时,首先检查自己,唯有此才是获得快乐的不二法门。
分享太极乐趣
慢下来,感受太极禅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Q:什么是“太极禅”?您所推广的“太极禅”与我们平时练习的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A:很多人提到太极都会以为太极就是指太极拳,其实不然。太极是中国五千年的一种文化,太极不等于太极拳,太极拳只是能够展示太极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而我们所说的“禅”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太极禅”不仅是强身健体那么简单,更强调通过太极的哲学思想达到健康、快乐的目的。
Q:什么样的人适合练太极禅?
A:我们现在有太极云手和太极F I T两种课程,太极云手是基于太极的哲理和拳理并结合了国际化的科学学习方法,创造的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系统。课程共划分为九个级别,让学员更系统化、标准化地学习太极拳的核心概念。适合对传统中国文化以及武术文化兴趣较浓厚的人群掌握太极运动的基础知识;太极F I T 适合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的现代年轻人。他们极度需要一个放松、缓解疲劳的方法和环境。可以不用费劲记太多套路动作,同时还能与志同道合的人群交流。
Q:如何练好太极拳?
A: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太极拳确实比其他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王宗岳在《拳论》中指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打拳重要的是明拳理。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以登峰造极的。
Q:对于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我们不可能有许多时间来练,那怎么办?
A:一是练的时候无论长短都要认真练习,要日复一日地坚持,这不仅是太极的精髓,更是人生的信条。再有就是把太极拳的健康原则、健康元素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太极拳的原则作为一种健康习惯固化下来,这样太极拳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后,就是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收益。
Q:初学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A:初学太极拳架子不要过低,动作过低会导致转换不灵,出现方向偏出现象。各个关节和经络没有打开,容易损伤,所以要注意由高入低,循序渐进;还要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总的原则是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世界冠军教你玩太极
单鞭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落胯。左掌外翻时,要与转体同步,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保持目视左手中指前方。
身体微右转,两掌外翻,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拉至左臂处。
身体左转,右掌折腕变勾手向右前方提起,同时左掌落于小腹前,掌心向上。
左腿屈膝提起,向左铲出,目视左前方。
重心左移,左掌经腹前翻掌弧形外开,与肩同高,重心下沉。
懒扎衣
动作要点:左腿弓步时屈膝松胯,不要顶裆部。坐腕领指,肘部下沉,不要外翻。
身体微右转,重心微移至右腿,右手逆缠(拇指领小指合)掌心向外,左手逆缠外翻下按。
两手画圆,重心转左腿,提右腿向外开步,同时两手合于胸前。
身体左转,随重心右移,同时两手外翻。
身体右转,右手画弧外开,左手经右胸至腹部,叉于左侧腰间,右手外展画弧于右前方,同时坐腕领指。
拗步
动作要点:右手前推的同时,左手要外拨变下按。左右要协调一致。
两掌下捋至身体右侧,左腿提起,两掌下按。
重心继续下沉,两掌后捋,左腿向左前方开步。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右手翻掌由后向前推出,同时左手向外下按至身体左侧,目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