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时候,孩子每长到一定年龄,就有一个专用仪式,比如7岁上学,称为“垂髻”,用发型的改变表示是童子而再非幼儿。这时,父母会送上一份有意义的“成人礼”,纪念及寄望于孩子的未来成长。
就好比现代孩子们的每一次升学,从进入小学直至大学毕业,在这个迈向成人的历程中,对礼物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每一份好的“成人礼”,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纪念,甚至受用一生。
不懂送礼的父母们
父母们总在想,花大量时间给孩子挑选礼物,却并不确定是否对孩子有用,或真正带来好的影响。曾有新闻报道,在一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对奢侈品的渴望。儿子18岁那天,终于提出要一辆豪华跑车的要求。父母顿时压力山大,百般劝说解释,儿子照样无法理解,甚至离家出走进行威胁。
家住徐州的吴采莲在一家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由于信奉“女儿要富养”的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都给女儿买最好的。对此她很有感触,说:“现在的社会非常物质化,孩子的吃穿住用行,无论哪样都舍不得用差的,更别说挑礼物。女儿今年7岁,马上念小学,我打算送表给她,让她有时间概念,以便进行自我管理。但她却管我要IPAD,还说邻居家小孩有,如果她没有就OUT了。”
孩子对奢侈品产生浓厚兴趣,多半是父母太溺爱和娇宠。最大程度满足其物质需求,孩子就体会不到父母赚钱的艰辛,小小年纪养成自私拜金的习惯,还认为父母不送自己想要的礼物,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甚至通过哭闹和威胁来达到目的。
当然,这只是一类比较典型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忙于工作和交际,疏于和孩子沟通,难以察觉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形式化地照搬别人的所有物或电视广告宣传送礼,导致孩子无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新厌旧也是必然。
还有父母送孩子大堆益智玩具与书籍、价格不菲的乐器,不论孩子是否对此有兴趣,心智个性和身体发育是否适合,强加“望子成龙”的礼物给孩子,导致孩子在强压下,要么性格内向,要么暴躁叛逆,甚至留下心理阴影,在成年后形成不良人际关系。
也有由于儿时也没获得过正式礼物的父母,只保证孩子必要的吃穿度用,没有礼物建立关系连接,孩子则体会不到父母关键时刻的爱,在成年后也可能缺乏人情味儿。
比玩具车更重要
不懂送礼让父母们十分沮丧,因为这也意味着,从孩子身上反馈出我们教育失败的例子。
究竟何种礼物才具有意义?一位美国家长是这么说的,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孩子购买礼物上,但却不能确定这些礼物对他是否有用,甚至不知他是否需要。于是我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一下关于送礼物这件事。
我开始回忆,并询问自己,从小到大,收到来自父母的最有用处的礼物是哪些。于是我想起小学时,爸爸给了我“爱读书”的礼物。他喜欢读书,有满满一书房书籍。而在我家起居壁炉平台上,还有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就在我入学前夜,他指着壁炉上这套经典读物对我说,儿子,它们是你的了,不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随时取阅。在他看来,为孩子买些书籍,无疑要比购买玩具和衣物更为重要。
而我妈妈则给了我“关爱”。初中时,妈妈收养了一个由于子弹飞进家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的无辜小女孩。妈妈教我怎样摘下她的玻璃义眼,怎样清洗后再安上。我觉得这事很简单,但真正动手要做时,我却发起抖来。我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妈妈见状把我轻轻推到一边,准确无误地亲自做了一遍。我想,是她教给了我如何关爱别人。
还有我亲爱的邻居特里萨·凯利夫人,她给了我“勇敢”。那时我还很小,妈妈外出时,我就喜欢呆在凯利夫人家中。夏季的一天,突然来了暴风雨,她让我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就在我要去收衣服时,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害怕得跑回来,躲进她怀里。然后,她同我一起去收衣服,并平静地向我解释这种自然现象,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没什么可怕的。
小时候我在圣诞树下找到的礼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甚至不记得。但童年时代由父母及邻居给我的人生教诲,我却依然带在身上,珍爱备至。因此我决定,把这些珍贵的人生教诲告诉给我的孩子,我想,这比一台玩具电动车更加重要。
从这位美国家长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些珍贵礼物大多没有具体形态,但与金钱和奢侈都毫无关联,却比这些都更能深入人心。
引导这门技术活
好的礼物即便与物质相关,也一定是具有引导作用,并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不妨梳理一下思路,当孩子进入小学正式开始求学生涯,就需要培养独立的人格和品质。父母除了送最传统的书包文具外,也可以挑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甚至是在确认孩子的兴趣后,送一些利于发展其才艺的工具。
而初中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孩子叛逆、求酷和成人化,通常会对名牌服饰、数码产品兴趣浓厚,父母在买下这些礼物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它们的使用价值,让孩子学会珍惜。
进入高中,孩子的三观初步完善,对人生目标有了初步见解,父母的礼物则要显示尊重和鼓励,能助其完成人生目标的物件,则是不二选择。而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在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人,这时候的礼物则要见证身份上的改变,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笔钱,让他和朋友来一趟结伴旅行。
在成都一家地产集团任高管的孙涛,就自称在今年暑假,又送给孩子一份成功的礼物。“儿子高考结束后,我一直在想送什么来祝贺他成人。高中入校前的那个暑假,我带他去欧洲游学,让他从所见所闻中进行判断和选择,最后,他明确告诉我,不愿意只身留学异国,并列举了种种利弊。我并不失望,反而暗自庆幸儿子的主见。”
“这个暑假,我最终决定拿出一笔钱,由他自己去支配。我告诉他,可以选择自己去旅行,也可以买奢侈品,因为你已经成年,有权支配自己的人生。但,你也可以进行慈善捐助,去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儿子把我给他的钱换成一些小学生援助品,跟随一项公益活动亲自送去山区。他说,他有很多旅行的机会,将来也能自己挣钱买奢侈品,所以选择去体验下需要帮助的人们的生活,而非形式上地捐出一笔钱做样子。”
送孩子礼物,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孩子表现出成熟、善解人意的价值观时,又何尝不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备受鼓励。
别被孩子牵着走
礼物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法,一份好的礼物,其实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寄望,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亲情纽带。
在孩子每个迈向成年的升学阶段送上“成人礼”,并不同于平日看见合适的就买,这就像一种去肯定和尊重孩子的仪式,需要用心引导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全的品格。
父母们应该知道,每一份“成人礼”,并不是贵的就最好,而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不论自己认为再好,只要孩子对此并无兴趣,就不能强迫孩子接受。拿出耐心和孩子沟通,甚至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谈心,才会体察到孩子的喜好,及内心的真实需求为何。
但,体察孩子内心,也并不代表当孩子以喜欢得不得了为名,率性地向父母提出过分的礼物要求,父母就一定得惟命是从。当代教育一直提倡引导,其含义在于,了解我们的孩子,并鼓励其长处,矫正其短处,特别是未成年时的不良价值观。
送孩子“成人礼”,既不是父母牵着孩子走,也不可能是孩子牵着父母走。当然,社会大环境的物质化,让更多小孩爱慕虚荣、乐于攀比,无止境地追求奢侈品与享乐主义。如果在孩子年幼时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可能从哭闹转为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等种种逆反行为,此时,父母就应注意自我调节和亲子关系平衡。
首先,父母既不能过于自责教育失败,更不能过度责备孩子不懂事,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让亲子关系更恶劣。
其次,接纳事实,带孩子去参观自己的工作环境,让孩子了解自己赚钱的辛苦,告诉孩子,一切物质都不是凭空而来。甚至从平日的零花钱入手,按周给钱让其自由支配,让孩子体会到一开始大手大脚花光,就再不会有零花钱凭空变出来,让孩子从中学会必要的节俭。
最后,孩子要求的礼物若真的有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满足,也要教孩子学会放弃,要让孩子懂得,在漫长的一生中,并非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唾手可得。
网友晒“成人礼”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送了我一只机械表。父母是这么对我说的,一节课是45分钟,看看表就能知道时间向前跑得多快,也就会加倍珍惜上课听讲的时间。于是,我成了班级里第一个戴上手表的孩子,而父母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等我的孩子上小学了,我也会为他准备这样一份礼物。——黄火火,女,31岁
18岁生日那年,我爸送了把刮胡刀给我,我当时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心理上还没完全脱离孩子气。虽然他只是淡淡地递给我,但我却能清楚记得这个场景。父亲对我的爱表达得很含蓄,不过从内心深处,他是在肯定我已经成人。——海天,男,42岁
因为好奇,从小就喜欢钢琴,而且想学。升入小学,父母终于攒钱送了我一台。结果童年的大量时间,都在练琴里度过,每次想要耍赖逃避,父母就会告诉我,这是我自己要求的,所以要坚持和珍惜。虽然我并没弹出名堂,但却从此学到了守诺和毅力。——爱哭的莎拉,女,26岁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我去深圳实习,而且此后很可能是留在深圳发展。妈妈把她手上的玉镯子脱下来送给我,这是奶奶送给她的。她希望从未离家过的我,好好照顾自己,而在外面感觉累了,要记得她永远在家里等我。而这份礼物,一直在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我独自打拼的日子里越发坚强。——清晨雨露,女,37岁
就好比现代孩子们的每一次升学,从进入小学直至大学毕业,在这个迈向成人的历程中,对礼物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每一份好的“成人礼”,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纪念,甚至受用一生。
不懂送礼的父母们
父母们总在想,花大量时间给孩子挑选礼物,却并不确定是否对孩子有用,或真正带来好的影响。曾有新闻报道,在一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对奢侈品的渴望。儿子18岁那天,终于提出要一辆豪华跑车的要求。父母顿时压力山大,百般劝说解释,儿子照样无法理解,甚至离家出走进行威胁。
家住徐州的吴采莲在一家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由于信奉“女儿要富养”的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都给女儿买最好的。对此她很有感触,说:“现在的社会非常物质化,孩子的吃穿住用行,无论哪样都舍不得用差的,更别说挑礼物。女儿今年7岁,马上念小学,我打算送表给她,让她有时间概念,以便进行自我管理。但她却管我要IPAD,还说邻居家小孩有,如果她没有就OUT了。”
孩子对奢侈品产生浓厚兴趣,多半是父母太溺爱和娇宠。最大程度满足其物质需求,孩子就体会不到父母赚钱的艰辛,小小年纪养成自私拜金的习惯,还认为父母不送自己想要的礼物,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甚至通过哭闹和威胁来达到目的。
当然,这只是一类比较典型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忙于工作和交际,疏于和孩子沟通,难以察觉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形式化地照搬别人的所有物或电视广告宣传送礼,导致孩子无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新厌旧也是必然。
还有父母送孩子大堆益智玩具与书籍、价格不菲的乐器,不论孩子是否对此有兴趣,心智个性和身体发育是否适合,强加“望子成龙”的礼物给孩子,导致孩子在强压下,要么性格内向,要么暴躁叛逆,甚至留下心理阴影,在成年后形成不良人际关系。
也有由于儿时也没获得过正式礼物的父母,只保证孩子必要的吃穿度用,没有礼物建立关系连接,孩子则体会不到父母关键时刻的爱,在成年后也可能缺乏人情味儿。
比玩具车更重要
不懂送礼让父母们十分沮丧,因为这也意味着,从孩子身上反馈出我们教育失败的例子。
究竟何种礼物才具有意义?一位美国家长是这么说的,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孩子购买礼物上,但却不能确定这些礼物对他是否有用,甚至不知他是否需要。于是我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一下关于送礼物这件事。
我开始回忆,并询问自己,从小到大,收到来自父母的最有用处的礼物是哪些。于是我想起小学时,爸爸给了我“爱读书”的礼物。他喜欢读书,有满满一书房书籍。而在我家起居壁炉平台上,还有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就在我入学前夜,他指着壁炉上这套经典读物对我说,儿子,它们是你的了,不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随时取阅。在他看来,为孩子买些书籍,无疑要比购买玩具和衣物更为重要。
而我妈妈则给了我“关爱”。初中时,妈妈收养了一个由于子弹飞进家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的无辜小女孩。妈妈教我怎样摘下她的玻璃义眼,怎样清洗后再安上。我觉得这事很简单,但真正动手要做时,我却发起抖来。我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妈妈见状把我轻轻推到一边,准确无误地亲自做了一遍。我想,是她教给了我如何关爱别人。
还有我亲爱的邻居特里萨·凯利夫人,她给了我“勇敢”。那时我还很小,妈妈外出时,我就喜欢呆在凯利夫人家中。夏季的一天,突然来了暴风雨,她让我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就在我要去收衣服时,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害怕得跑回来,躲进她怀里。然后,她同我一起去收衣服,并平静地向我解释这种自然现象,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没什么可怕的。
小时候我在圣诞树下找到的礼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甚至不记得。但童年时代由父母及邻居给我的人生教诲,我却依然带在身上,珍爱备至。因此我决定,把这些珍贵的人生教诲告诉给我的孩子,我想,这比一台玩具电动车更加重要。
从这位美国家长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些珍贵礼物大多没有具体形态,但与金钱和奢侈都毫无关联,却比这些都更能深入人心。
引导这门技术活
好的礼物即便与物质相关,也一定是具有引导作用,并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不妨梳理一下思路,当孩子进入小学正式开始求学生涯,就需要培养独立的人格和品质。父母除了送最传统的书包文具外,也可以挑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甚至是在确认孩子的兴趣后,送一些利于发展其才艺的工具。
而初中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孩子叛逆、求酷和成人化,通常会对名牌服饰、数码产品兴趣浓厚,父母在买下这些礼物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它们的使用价值,让孩子学会珍惜。
进入高中,孩子的三观初步完善,对人生目标有了初步见解,父母的礼物则要显示尊重和鼓励,能助其完成人生目标的物件,则是不二选择。而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在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人,这时候的礼物则要见证身份上的改变,甚至可以给孩子一笔钱,让他和朋友来一趟结伴旅行。
在成都一家地产集团任高管的孙涛,就自称在今年暑假,又送给孩子一份成功的礼物。“儿子高考结束后,我一直在想送什么来祝贺他成人。高中入校前的那个暑假,我带他去欧洲游学,让他从所见所闻中进行判断和选择,最后,他明确告诉我,不愿意只身留学异国,并列举了种种利弊。我并不失望,反而暗自庆幸儿子的主见。”
“这个暑假,我最终决定拿出一笔钱,由他自己去支配。我告诉他,可以选择自己去旅行,也可以买奢侈品,因为你已经成年,有权支配自己的人生。但,你也可以进行慈善捐助,去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儿子把我给他的钱换成一些小学生援助品,跟随一项公益活动亲自送去山区。他说,他有很多旅行的机会,将来也能自己挣钱买奢侈品,所以选择去体验下需要帮助的人们的生活,而非形式上地捐出一笔钱做样子。”
送孩子礼物,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孩子表现出成熟、善解人意的价值观时,又何尝不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备受鼓励。
别被孩子牵着走
礼物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法,一份好的礼物,其实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寄望,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亲情纽带。
在孩子每个迈向成年的升学阶段送上“成人礼”,并不同于平日看见合适的就买,这就像一种去肯定和尊重孩子的仪式,需要用心引导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全的品格。
父母们应该知道,每一份“成人礼”,并不是贵的就最好,而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不论自己认为再好,只要孩子对此并无兴趣,就不能强迫孩子接受。拿出耐心和孩子沟通,甚至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谈心,才会体察到孩子的喜好,及内心的真实需求为何。
但,体察孩子内心,也并不代表当孩子以喜欢得不得了为名,率性地向父母提出过分的礼物要求,父母就一定得惟命是从。当代教育一直提倡引导,其含义在于,了解我们的孩子,并鼓励其长处,矫正其短处,特别是未成年时的不良价值观。
送孩子“成人礼”,既不是父母牵着孩子走,也不可能是孩子牵着父母走。当然,社会大环境的物质化,让更多小孩爱慕虚荣、乐于攀比,无止境地追求奢侈品与享乐主义。如果在孩子年幼时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可能从哭闹转为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等种种逆反行为,此时,父母就应注意自我调节和亲子关系平衡。
首先,父母既不能过于自责教育失败,更不能过度责备孩子不懂事,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让亲子关系更恶劣。
其次,接纳事实,带孩子去参观自己的工作环境,让孩子了解自己赚钱的辛苦,告诉孩子,一切物质都不是凭空而来。甚至从平日的零花钱入手,按周给钱让其自由支配,让孩子体会到一开始大手大脚花光,就再不会有零花钱凭空变出来,让孩子从中学会必要的节俭。
最后,孩子要求的礼物若真的有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满足,也要教孩子学会放弃,要让孩子懂得,在漫长的一生中,并非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唾手可得。
网友晒“成人礼”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送了我一只机械表。父母是这么对我说的,一节课是45分钟,看看表就能知道时间向前跑得多快,也就会加倍珍惜上课听讲的时间。于是,我成了班级里第一个戴上手表的孩子,而父母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等我的孩子上小学了,我也会为他准备这样一份礼物。——黄火火,女,31岁
18岁生日那年,我爸送了把刮胡刀给我,我当时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心理上还没完全脱离孩子气。虽然他只是淡淡地递给我,但我却能清楚记得这个场景。父亲对我的爱表达得很含蓄,不过从内心深处,他是在肯定我已经成人。——海天,男,42岁
因为好奇,从小就喜欢钢琴,而且想学。升入小学,父母终于攒钱送了我一台。结果童年的大量时间,都在练琴里度过,每次想要耍赖逃避,父母就会告诉我,这是我自己要求的,所以要坚持和珍惜。虽然我并没弹出名堂,但却从此学到了守诺和毅力。——爱哭的莎拉,女,26岁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我去深圳实习,而且此后很可能是留在深圳发展。妈妈把她手上的玉镯子脱下来送给我,这是奶奶送给她的。她希望从未离家过的我,好好照顾自己,而在外面感觉累了,要记得她永远在家里等我。而这份礼物,一直在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我独自打拼的日子里越发坚强。——清晨雨露,女,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