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古文理解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文言文词汇释义、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等,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汉语思维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方向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现阶段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发现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师缺乏对文言文知识拓展的重视、学生难以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教育对学生古文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素养发展情况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且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积累素养、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力等。基于此,建议教师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新颖、有效的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1]。
一、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现阶段在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仍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较浅薄,一些教师担心直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是存在明显不足的,体现为: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读文言文,阅读教材中的“释义”内容,之后带领学生断句朗读,一句一句将文言文给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则负责记录教师提出的翻译要点。一些学生会将部分释义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着自主翻译;大部分学生会将老师的翻译讲解记录下来,通过反复对比阅读的方式加强记忆。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基于教师的翻译的,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是背诵了文言文的翻译,通过“翻译的内容”强行理解,而不是根据上下文的转变、词汇在不同时期的意思变化等元素、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之后产生的理解[2]。
(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难以理解。文言文是特殊的汉语言文学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文言文内容,对文章中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根据释义、教师的讲解决定的,缺乏自己的理解。这是由于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思维是局限的,不能够主动借助更多的资源深入研究文章。比如:在《桃花源》的学习中,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中“秦”与“东晋时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的情况,但是并无法真正理解文章中“桃花源人的差异”、“主人公的稀奇”等情感,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感悟[3]。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上述的种种问题都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综合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且浅显的学习层次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创新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新颖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更有效的学习引导,以此丰富学生文学修养,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功底,为学生今后的语文汉语言文学学习提供支持。
三、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方向
(一)创新教学理念,尊重认同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要想创新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建议从教学理念的创新入手,认识到传统的“翻译讲解”教学的不足及其引起的学生学习问题,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地位。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故事情节完成对短文,讲述了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的内容[4]。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以往学习情况,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古文,提出自学要求为:①根据教材中的释义,猜测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②根据你推断出的文章时代背景、人物,查找相关的资料,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孙权劝学”这件事情的,为什么会出现“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这种行为,这在当时是何种行为?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将学生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依据,提出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先做出自主学习行为,初步改变“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理解
要想创新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建议适当转变原本的教学方法,摒弃“背诵式学习”、“翻译式教学”,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性、思维发散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以这种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理解能力。以上述的《孙权劝学》为例,考虑到“劝学”这种行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较大联系的,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剖析,发现文章中有很多古今异义的字词,比如:见、辞、治、及等,且数量较大,若直接背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提出了“古今异义小文章”的学习活动,要求:请大家采用释义,将课文自己尝试着翻译出来,规则是第一遍按照現代汉语的字词意思翻译文章,第二遍按照古代的正确释义翻译文章[5]。对比两遍翻译,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两重自主学习权利,第一重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臆想”随意翻译一遍文章;第二重就是能够对比两遍翻译成果,自己思考与评估,发现其中不同,形成对汉语言文学中字词含义的理解,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更深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内容主要为教材中的文言文,学习汉语言文学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学的魅力。为了更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教师要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范围、采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整。在教学创新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汉语言资源,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琦.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2021(21):161.
[2]杨定武. 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现阶段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发现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师缺乏对文言文知识拓展的重视、学生难以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教育对学生古文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素养发展情况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且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积累素养、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力等。基于此,建议教师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新颖、有效的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1]。
一、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现阶段在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仍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较浅薄,一些教师担心直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是存在明显不足的,体现为: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读文言文,阅读教材中的“释义”内容,之后带领学生断句朗读,一句一句将文言文给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则负责记录教师提出的翻译要点。一些学生会将部分释义记录下来,然后尝试着自主翻译;大部分学生会将老师的翻译讲解记录下来,通过反复对比阅读的方式加强记忆。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基于教师的翻译的,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是背诵了文言文的翻译,通过“翻译的内容”强行理解,而不是根据上下文的转变、词汇在不同时期的意思变化等元素、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之后产生的理解[2]。
(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难以理解。文言文是特殊的汉语言文学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文言文内容,对文章中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根据释义、教师的讲解决定的,缺乏自己的理解。这是由于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思维是局限的,不能够主动借助更多的资源深入研究文章。比如:在《桃花源》的学习中,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中“秦”与“东晋时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的情况,但是并无法真正理解文章中“桃花源人的差异”、“主人公的稀奇”等情感,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学习感悟[3]。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上述的种种问题都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综合学习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且浅显的学习层次无法满足当下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创新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新颖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更有效的学习引导,以此丰富学生文学修养,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功底,为学生今后的语文汉语言文学学习提供支持。
三、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方向
(一)创新教学理念,尊重认同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要想创新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建议从教学理念的创新入手,认识到传统的“翻译讲解”教学的不足及其引起的学生学习问题,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地位。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故事情节完成对短文,讲述了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的内容[4]。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以往学习情况,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古文,提出自学要求为:①根据教材中的释义,猜测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②根据你推断出的文章时代背景、人物,查找相关的资料,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孙权劝学”这件事情的,为什么会出现“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这种行为,这在当时是何种行为?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将学生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依据,提出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先做出自主学习行为,初步改变“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理解
要想创新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建议适当转变原本的教学方法,摒弃“背诵式学习”、“翻译式教学”,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性、思维发散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以这种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理解能力。以上述的《孙权劝学》为例,考虑到“劝学”这种行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较大联系的,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剖析,发现文章中有很多古今异义的字词,比如:见、辞、治、及等,且数量较大,若直接背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提出了“古今异义小文章”的学习活动,要求:请大家采用释义,将课文自己尝试着翻译出来,规则是第一遍按照現代汉语的字词意思翻译文章,第二遍按照古代的正确释义翻译文章[5]。对比两遍翻译,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两重自主学习权利,第一重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臆想”随意翻译一遍文章;第二重就是能够对比两遍翻译成果,自己思考与评估,发现其中不同,形成对汉语言文学中字词含义的理解,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更深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内容主要为教材中的文言文,学习汉语言文学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学的魅力。为了更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教师要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范围、采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整。在教学创新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汉语言资源,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琦.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2021(21):161.
[2]杨定武. 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