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其自身对学生发展的重要程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然的选择。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但是在教學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教师本身不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忽略学生的感受、没有将人本观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知识性教学相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生去接受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也要从小学做起,所以通过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两者能够相互促进。这需要教师首先从观念上首先了解“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接着是从观念上接受和深化学习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在课堂设计的环节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灌输能够做到兼容并包,使得学生不仅仅接受知识性的教育,也能从“人”的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此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观看教师演示的过程,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讲台上的圣人”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而学生也要“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索的过程交给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参与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对身边相关现象的食物感到好奇心。由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数学抽象是指用数学公式和概念让更快的理解数学教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在学习知识时在最后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先举例性引入,后进行知识的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举例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共性,由此得到结论性的规律。既能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探索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教材准备“制纸片、一些小棒、1枝水笔”,教师准备“小鱼图、多媒体课件”等接着在课堂上通过设问“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问“你能把纸片平均分成几份?并说出每份战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由动手操作总体的切割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接着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构建学生对知识的新的认知。举例“鱼妈妈抓到了一只小虾米,要平均分给自己的孩子吃,它有3个孩子,每条鱼可以分的这个虾米的几分之几?”,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数数,每份是这只虾米的1/3,接着教师做出分析,无论有多少只虾米,只要是三条小鱼分,没份得到的都是1/3,然后做出总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这样通过先引入后总结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引入,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数学抽象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联系,对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必须重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通过学生讲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课堂上把更多的讲解时间给学生,把更多的推理过程交给学生去做。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探究机会、发现机会,由此实现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通过演绎推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长=宽,由此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让学生掌握这种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奇数和偶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1和2互质,1和3互质,1和4互质,得出1与任何一个自然数都互质的结论,由此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技巧。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之前的旧知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乘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类比,得到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次重视这三种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推理能力的提高,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21世纪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简单知识的培养,更是有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小学数学当然也要肩负起这个责任。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根据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六个方面的体现和小学数学教学所独具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这六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露.例谈数学建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6,6.
[2]郝明亮.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J].青年阅读,2015,6.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也要从小学做起,所以通过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两者能够相互促进。这需要教师首先从观念上首先了解“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接着是从观念上接受和深化学习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在课堂设计的环节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灌输能够做到兼容并包,使得学生不仅仅接受知识性的教育,也能从“人”的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此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观看教师演示的过程,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讲台上的圣人”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而学生也要“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索的过程交给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参与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对身边相关现象的食物感到好奇心。由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数学抽象是指用数学公式和概念让更快的理解数学教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在学习知识时在最后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先举例性引入,后进行知识的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举例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共性,由此得到结论性的规律。既能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探索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教材准备“制纸片、一些小棒、1枝水笔”,教师准备“小鱼图、多媒体课件”等接着在课堂上通过设问“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问“你能把纸片平均分成几份?并说出每份战你全部卡片的几分之几?”。由动手操作总体的切割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接着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构建学生对知识的新的认知。举例“鱼妈妈抓到了一只小虾米,要平均分给自己的孩子吃,它有3个孩子,每条鱼可以分的这个虾米的几分之几?”,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数数,每份是这只虾米的1/3,接着教师做出分析,无论有多少只虾米,只要是三条小鱼分,没份得到的都是1/3,然后做出总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这样通过先引入后总结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引入,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数学抽象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联系,对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必须重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通过学生讲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课堂上把更多的讲解时间给学生,把更多的推理过程交给学生去做。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探究机会、发现机会,由此实现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通过演绎推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长=宽,由此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让学生掌握这种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奇数和偶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1和2互质,1和3互质,1和4互质,得出1与任何一个自然数都互质的结论,由此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技巧。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之前的旧知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乘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类比,得到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次重视这三种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推理能力的提高,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21世纪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简单知识的培养,更是有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小学数学当然也要肩负起这个责任。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根据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六个方面的体现和小学数学教学所独具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这六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露.例谈数学建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6,6.
[2]郝明亮.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J].青年阅读,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