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美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们以真挚的情感,融情于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下面的两首咏雪诗。就是诗人情感的真情流露。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
南朝·梁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韩愈描绘初春时节。雪花飞舞。赋予雪以人的情感,要给人带来春的气息。为诗增添了浪漫气息,似一幅优美的“白雪飘飞盼春图”;吴均摹写细雪纷纷、天地皆白的迷人景致,笔触细腻,似十八少女手持银针绣出一幅“庭院观雪思人图”。仔细品读,前首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后首诗笔触细腻,情景交融。
韩愈的《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他的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元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人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吴均的《咏雪》笔触细腻,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上。
前两句着重绘景。微风起,庭树摇,细雪纷纷,飘下帘隙;“微”、“细”抓住景物特征,“庭”、“帘”点明观雪处所。起笔开门见山。直写雪景又带出观雪之情事。笔墨简洁。三、四两句通过比喻写景,“萦空”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如雾转”突出其飘飘洒洒的动态美,这是仰视之景;“凝阶”绘雪花凝聚台阶之状,“似花积”展现出雪花的静态美,这是俯视之景;连用两个贴切比喻,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五、六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尾联直陈诗人心迹。原来他正在思念着一个人!或许此人曾与诗人相聚,但不久又分别,他们约于来年杨柳吐翠的春日再见。互诉万千心曲、别绪离情。可眼下时值隆冬,距离相见之期犹有数月。他孤处庭院帘幕之中,目睹雾转花积的雪景,千言万语无人诉说,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泪水涟涟,空自叹息。可他转而又想,相思何益?还是不想的好吧,但内心那萦回荡漾的感情波澜又如何平静得了啊!
诗人睹雪而思春,思春而念人。思而不得,愁肠百折,不禁泪水零落,喟然生慨,感情起伏变化,笔触细腻婉曲。这样,全诗始于咏物,止于明志。情、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
品读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两位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同咏雪景,共抒心曲。韩愈的诗以花比雪。形神兼备,既绘出了落雪如落花之形,又传出了落雪之神:而吴均则注重客观景物的描摹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笔触细腻,情致委婉。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
南朝·梁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韩愈描绘初春时节。雪花飞舞。赋予雪以人的情感,要给人带来春的气息。为诗增添了浪漫气息,似一幅优美的“白雪飘飞盼春图”;吴均摹写细雪纷纷、天地皆白的迷人景致,笔触细腻,似十八少女手持银针绣出一幅“庭院观雪思人图”。仔细品读,前首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后首诗笔触细腻,情景交融。
韩愈的《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他的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元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人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吴均的《咏雪》笔触细腻,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上。
前两句着重绘景。微风起,庭树摇,细雪纷纷,飘下帘隙;“微”、“细”抓住景物特征,“庭”、“帘”点明观雪处所。起笔开门见山。直写雪景又带出观雪之情事。笔墨简洁。三、四两句通过比喻写景,“萦空”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如雾转”突出其飘飘洒洒的动态美,这是仰视之景;“凝阶”绘雪花凝聚台阶之状,“似花积”展现出雪花的静态美,这是俯视之景;连用两个贴切比喻,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五、六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尾联直陈诗人心迹。原来他正在思念着一个人!或许此人曾与诗人相聚,但不久又分别,他们约于来年杨柳吐翠的春日再见。互诉万千心曲、别绪离情。可眼下时值隆冬,距离相见之期犹有数月。他孤处庭院帘幕之中,目睹雾转花积的雪景,千言万语无人诉说,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泪水涟涟,空自叹息。可他转而又想,相思何益?还是不想的好吧,但内心那萦回荡漾的感情波澜又如何平静得了啊!
诗人睹雪而思春,思春而念人。思而不得,愁肠百折,不禁泪水零落,喟然生慨,感情起伏变化,笔触细腻婉曲。这样,全诗始于咏物,止于明志。情、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
品读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两位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同咏雪景,共抒心曲。韩愈的诗以花比雪。形神兼备,既绘出了落雪如落花之形,又传出了落雪之神:而吴均则注重客观景物的描摹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笔触细腻,情致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