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设计有魅力,才能引领生物教学的课堂美丽。有序曲的渲染,才有高潮的激荡。一节课的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主题的任务。魅力导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首先要有一个魅力的导入。什么样的导入才有魅力?能驾驭新课标要求,灵活运用教材,切入学生心理,引发心灵共振的导入,是有魅力的,是成功的。笔者就初中生物教学的导入设计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幽默诙谐式导入让学生乐在其中
幽默诙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易于接受,并乐在其中,而表现这些东西的形式可以是小品、相声和漫画等。笔者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根据学生好玩、好奇以及易于接受直观、具体和新奇事物等特点,精心选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小品和相声中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导入新课;或者利用讽刺漫画、熟悉的典故导入课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这一内容,首先笔者让学生看一小段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表演,然后利用“小样,你换了马甲我就认不出你来啦!”这句对白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索: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要穿什么样的“马甲”才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进入此内容的学习。
二、体验探究式导入让学生一举多得
“实践出真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获得生物学“真知”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偏向感性思维的特点,在教学导入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等),采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导入新课,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讲“种子的结构”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几种植物的种子带入课堂,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来的各种种子的形态,然后提问:“形态不同的种子其内部结构也不同吗?”以此引发学生产生详探“种子的结构”的兴趣。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结构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切身感受的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性材料,并为理性推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疑問悬念式导入让学生动力十足
先哲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应当从产生疑问开始。有了疑问,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生物学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灵活多变的、意义深远的问题与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联想,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开门见山地问:“你们想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原因吗?”问题抛出后学生急于求解,故求知欲倍增。此时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才因势利导:要明白其中的原由,学了“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就清楚了。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一内容的学习。
四、推陈出新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悦
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对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只有在对旧知识达到一定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笔者在设计生物教学的导入时,根据一些章节新旧知识联系性较强的特点,先寻找新旧知识的交接点,然后采用推陈出新的方式,运用复习引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
例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内容,和前一节内容联系很紧密,因此,先提问引导学生巩固“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亲子代间传下去的是基因不是性状”这些内容,然后再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既然亲子代间传下去的是基因,那么传递的“桥梁”是什么?怎么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五、专题讨论式导入让学生激辩互动
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产生一些定式思维。特别对一些极其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更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认识,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来导入课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全面正确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明确“道理只有越辩才能越明”这一事实。
例如,教学“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时,先根据人们“会飞的就是鸟”这一思维定式抛出讨论题:是不是只有鸟类才会飞?接着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有对有错或不全面,教师此时不做裁决,而是说:“你们的回答到底谁对谁错,学了空中飞行的动物就能一见分晓!”从而引入课题,让学生进入这一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交流、合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幽默诙谐式导入让学生乐在其中
幽默诙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易于接受,并乐在其中,而表现这些东西的形式可以是小品、相声和漫画等。笔者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根据学生好玩、好奇以及易于接受直观、具体和新奇事物等特点,精心选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小品和相声中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导入新课;或者利用讽刺漫画、熟悉的典故导入课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这一内容,首先笔者让学生看一小段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表演,然后利用“小样,你换了马甲我就认不出你来啦!”这句对白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索:在不同的环境中,动物要穿什么样的“马甲”才不易被天敌发现?从而进入此内容的学习。
二、体验探究式导入让学生一举多得
“实践出真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获得生物学“真知”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偏向感性思维的特点,在教学导入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等),采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导入新课,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讲“种子的结构”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几种植物的种子带入课堂,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来的各种种子的形态,然后提问:“形态不同的种子其内部结构也不同吗?”以此引发学生产生详探“种子的结构”的兴趣。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结构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切身感受的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性材料,并为理性推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疑問悬念式导入让学生动力十足
先哲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应当从产生疑问开始。有了疑问,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生物学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灵活多变的、意义深远的问题与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联想,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开门见山地问:“你们想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原因吗?”问题抛出后学生急于求解,故求知欲倍增。此时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才因势利导:要明白其中的原由,学了“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就清楚了。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一内容的学习。
四、推陈出新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悦
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对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只有在对旧知识达到一定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笔者在设计生物教学的导入时,根据一些章节新旧知识联系性较强的特点,先寻找新旧知识的交接点,然后采用推陈出新的方式,运用复习引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
例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这一内容,和前一节内容联系很紧密,因此,先提问引导学生巩固“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亲子代间传下去的是基因不是性状”这些内容,然后再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既然亲子代间传下去的是基因,那么传递的“桥梁”是什么?怎么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五、专题讨论式导入让学生激辩互动
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产生一些定式思维。特别对一些极其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更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认识,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来导入课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全面正确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明确“道理只有越辩才能越明”这一事实。
例如,教学“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时,先根据人们“会飞的就是鸟”这一思维定式抛出讨论题:是不是只有鸟类才会飞?接着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有对有错或不全面,教师此时不做裁决,而是说:“你们的回答到底谁对谁错,学了空中飞行的动物就能一见分晓!”从而引入课题,让学生进入这一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交流、合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