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终身性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他们的身心极容易受到伤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完成知识传授即智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丰富字词学习形式、创设多种平台和丰富课堂环节三个方面探讨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是低年级学段的主要课程,而低年级也正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一学段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终身性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他们的身心极容易受到伤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完成知识传授即智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略谈如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字词学习形式,扩大参与面和频次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生字词教学,一方面字词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通过字词的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育规律。字词学习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认读的问题,而是记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会读会写,布置大量机械的抄写作业,这种字词学习形式破坏了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阻滞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路程。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摒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在字词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达到知识理解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发展。在字词学习中首先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参与度。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且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关注。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还要均衡互动的频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公平和教师、同学对他的响应。做好这两点,学生在字词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培养其在心理发育中获得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不懂就问》一课的生字词时,课程目标要求要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认真分析了这些字的特点,笔者发现这些字可以进行归类学习,把可以表示人格的私、良、厉作为一类,把可以表示学习状态的诵、思、糊、涂、例、段作为一类,把表示道德情态的拿、晃、呆作为一类。对这三类词语的教学先让学生进行自读,提出自己不会读、不认识的字,让其他学生解疑,教师圈划这些生字,给学生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指认读、合作读、全班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对生字进行解释,让学生知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大度的人,知道学习中应该摒弃糊涂、勤于诵读、善于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也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为学生创设发言和表达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获得自信和自尊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必然要借助于沟通和交流,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根据课堂特点把握这种方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由于入校学习时间不长,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新事物的新鲜感和热情,而且对教师的指令能够立即行动起来,所以在发言时非常主动和积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堂知识的具体分配设计相应的表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表达,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都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表达时,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表达是有价值的,从而获得自信,同时肯定他们发言的积极态度,也能让他们的自尊心获得增强。例如《妈妈的爱》一课,教师设置了“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在初读之后进行表达,把全诗的五个小节都做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二次表达,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大为提高。而且通过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及时自主的调节心理状态,自尊心能够让学生在心理成长中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要关注到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上,这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秉持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通过学生之间对知识的共同思考和商讨,到共同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进一步协调的能力。并且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例如《字典大楼》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要查字典这一内容,设置了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习二、三小节,探讨不会写“砝码”这两个字时心情怎样这个问题,学生在在合作探究时,首先要认真的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学会接受正确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发言,并回过头来独立思考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天然培养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沃土,教师在预设课堂时让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总之,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角度的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课堂内容含量和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提高教材分析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卢占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吉林教育,2013,29:73.
[2]叶蕾.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2:127.
[3]钟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3:39-40.
[4]杨海军. 关注心理健康 缔造心灵家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刍议[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6:61-62.
[5]陈英. 立足语文课堂,促进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教育科研论坛,2010,10:82-83.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是低年级学段的主要课程,而低年级也正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一学段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终身性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他们的身心极容易受到伤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完成知识传授即智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略谈如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字词学习形式,扩大参与面和频次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生字词教学,一方面字词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通过字词的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育规律。字词学习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认读的问题,而是记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会读会写,布置大量机械的抄写作业,这种字词学习形式破坏了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阻滞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路程。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摒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在字词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达到知识理解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发展。在字词学习中首先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参与度。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且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关注。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还要均衡互动的频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公平和教师、同学对他的响应。做好这两点,学生在字词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培养其在心理发育中获得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不懂就问》一课的生字词时,课程目标要求要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认真分析了这些字的特点,笔者发现这些字可以进行归类学习,把可以表示人格的私、良、厉作为一类,把可以表示学习状态的诵、思、糊、涂、例、段作为一类,把表示道德情态的拿、晃、呆作为一类。对这三类词语的教学先让学生进行自读,提出自己不会读、不认识的字,让其他学生解疑,教师圈划这些生字,给学生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指认读、合作读、全班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对生字进行解释,让学生知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大度的人,知道学习中应该摒弃糊涂、勤于诵读、善于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也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为学生创设发言和表达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获得自信和自尊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必然要借助于沟通和交流,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根据课堂特点把握这种方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由于入校学习时间不长,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新事物的新鲜感和热情,而且对教师的指令能够立即行动起来,所以在发言时非常主动和积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堂知识的具体分配设计相应的表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表达,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都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表达时,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表达是有价值的,从而获得自信,同时肯定他们发言的积极态度,也能让他们的自尊心获得增强。例如《妈妈的爱》一课,教师设置了“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在初读之后进行表达,把全诗的五个小节都做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二次表达,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大为提高。而且通过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及时自主的调节心理状态,自尊心能够让学生在心理成长中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要关注到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上,这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秉持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通过学生之间对知识的共同思考和商讨,到共同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进一步协调的能力。并且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例如《字典大楼》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要查字典这一内容,设置了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习二、三小节,探讨不会写“砝码”这两个字时心情怎样这个问题,学生在在合作探究时,首先要认真的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学会接受正确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发言,并回过头来独立思考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天然培养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沃土,教师在预设课堂时让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总之,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角度的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课堂内容含量和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提高教材分析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卢占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吉林教育,2013,29:73.
[2]叶蕾.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2:127.
[3]钟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3:39-40.
[4]杨海军. 关注心理健康 缔造心灵家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刍议[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6:61-62.
[5]陈英. 立足语文课堂,促进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教育科研论坛,2010,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