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笔者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我国访问,听了一堂公开课。执教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可是下课后,5位美国客人却反问:这堂课上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既然这样,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培养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引导的思维策略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呢?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精心构思,创设出具有诱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所以,训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应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2.1 揭题提问
即揭示探究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课一开始就明确探究性学习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2 自学提问
学生的自学应是由学、思、疑、问4个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即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方向。同时,针对低年级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应让低年级学生仿学提问,即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在仿学中提出问题。
2.3 辩论提问
即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对其共性的难点、数学概念或结语中的关键字、词等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期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这如星辰般的问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激发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冲动。
3 精心构思提问,扬学生思维之帆
笔者认为,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只能对数学问题情境进行事实描述,不应该自己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向去提出问题,更不能替学生提出问题,要做到知而不语。这就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智慧提出更高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必须让教学围绕问题展开进行,要求教师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引入自由思考的状态中。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高质量的提问有助于将学生导入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3.1 把握好探究课堂提问的“情”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信心,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产生坚持到底的信心;兴趣会产生毅力,产生战胜挫折的毅力,产生刻苦钻研的毅力;兴趣会产生智慧,产生解决难题的智慧,产生推陈出新的智慧。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富有情趣、耐人寻味、新颖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高潮迭起。同时,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应比较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思考,从而形成一个大家都企盼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好的探究课堂气氛。
3.2 注重提问问题的引导力度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启发诱导中要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走,而不是被牵着走;自己到达目的地,而不是被抱到目的地。同样一个结论,由教师和盘托出与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效果大不一样。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保护、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强制学生的思维流向,也切莫把学生逼进自己为学生设计的框框套套里,要做到指导不束缚,诱导不替代,让学生能“真正走一回”。教师的提问引导要做到真正的“四两拨千斤”。
3.3 注重探究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探”不在深,贵在“神”,意在引导学生能从一个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时时有发现,时时有探究的认知习惯。
因此,提出的问题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才华的机会、锻炼意志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笔者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我国访问,听了一堂公开课。执教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可是下课后,5位美国客人却反问:这堂课上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既然这样,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培养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引导的思维策略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呢?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精心构思,创设出具有诱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所以,训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应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2.1 揭题提问
即揭示探究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课一开始就明确探究性学习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2 自学提问
学生的自学应是由学、思、疑、问4个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即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方向。同时,针对低年级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应让低年级学生仿学提问,即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在仿学中提出问题。
2.3 辩论提问
即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对其共性的难点、数学概念或结语中的关键字、词等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期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这如星辰般的问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激发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冲动。
3 精心构思提问,扬学生思维之帆
笔者认为,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只能对数学问题情境进行事实描述,不应该自己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向去提出问题,更不能替学生提出问题,要做到知而不语。这就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智慧提出更高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必须让教学围绕问题展开进行,要求教师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引入自由思考的状态中。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高质量的提问有助于将学生导入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3.1 把握好探究课堂提问的“情”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产生信心,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产生坚持到底的信心;兴趣会产生毅力,产生战胜挫折的毅力,产生刻苦钻研的毅力;兴趣会产生智慧,产生解决难题的智慧,产生推陈出新的智慧。因此,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富有情趣、耐人寻味、新颖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高潮迭起。同时,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应比较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思考,从而形成一个大家都企盼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好的探究课堂气氛。
3.2 注重提问问题的引导力度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启发诱导中要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让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走,而不是被牵着走;自己到达目的地,而不是被抱到目的地。同样一个结论,由教师和盘托出与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效果大不一样。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保护、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强制学生的思维流向,也切莫把学生逼进自己为学生设计的框框套套里,要做到指导不束缚,诱导不替代,让学生能“真正走一回”。教师的提问引导要做到真正的“四两拨千斤”。
3.3 注重探究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探”不在深,贵在“神”,意在引导学生能从一个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时时有发现,时时有探究的认知习惯。
因此,提出的问题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才华的机会、锻炼意志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