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浮华方显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这段优美而含蕴丰富的语言是笔者在网上摘录的所谓“万能作文”开头写法。现在中学生的文章,有很多已是有意或刻意地模仿这样的写法,导致文章“浮华”有余而“真实”不足。作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言表达的艺术。许多学生想使自己的语言有魅力、有新意,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名言佳句、诗词成语等,努力使文章生动活泼,风趣有味,这无可厚非。但讲究文采,并不意味着过度的浮夸。语文教师常常喜欢在材料的纷繁、词汇的丰富和修辞的多样等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指导,然而忽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的真实而真诚的体验。如何重拾学生作文的源泉之本,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溯本清源——追寻“浮华”文风之起源
  中学生的作文正走向浮华,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那么,到底是什么把作文引向浮华的呢?
  有的人说是因为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诱导。因为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名言佳句的积累,所以文章的语言优美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有的人说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中国的教育体制,往往是素质教育要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低头。中考作文评判标准,大都从文面(书写)、内容(立意)、语言(表达)、结构(构思)四个方面,分出一类、二类、三类作文等等。其实侧重的还是在语言和表达上,大多情况下,语言精美,表达新颖会收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
  而笔者认为浮华文风的形成源于当今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的浮躁迫使人们都过多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网络文学、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是这一风气的体现。作文的浮华,只是这些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投影。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只有亲近现实、融入自然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所以笔者觉得端正文风势在必行。
  二、端本正源——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中学生迫于中高考的压力,急需要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语文教师也是想方设法制定教学方法,希望能通过作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平常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语文教师经常从如何开篇、过渡、呼应、交代、照应、结尾、点题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把写作技巧提高,就能写出好作文来。
  鲁迅先生对这类问题有着自己明确的见解。他说:“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应该说是重要的,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技巧的使用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
  2007年高考江苏的“争议作文”《怀想天空》起初综合评分为37分(满分60分)。文章写的就是考生在高考前一天帮助家人干农活的事情,文笔质朴无华。到了终审时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作文,反复读了3遍,最终下决心给它54分,理由是这篇作文“叙的就是考前真事,抒的是真情实感,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有着“现实生活的质朴”。上海的“争议作文”《这道“坎”若有若无》也经历了由初评不及格的20分(满分70分)到终审64分的过程。专家们认为这篇作文“意味尽在不言中”,“充满生活气息與现实感悟”。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出发,还是从中高考角度着手,端正文风势在必行。
  三、以情动人——写自己的“真人真事真情”
  许多中学教师迫于考试压力让学生进行写作技法训练,这种理论先行的做法,过分强调审题、立意、结构和语言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这让鲜活生动的作文教学变得面目可憎、枯燥无味。
  叶圣陶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要写好作文,要打动人,就要说真话,作文一定是原创的、真实的、真挚的。让自己心中的秘密、生命中的经历、心灵的感受充分地展示出来,这要比那些抄袭的、虚假的、矫情的不知要好多少倍。不管是在平常的习作中还是在考场的行文时,只要记住以真情写作,那已经是胜人多矣。
  作文需要什么,需要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真情的流露。褪去作文浮华的外衣,褪尽那华丽的装饰,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细节中蕴涵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王荣,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创作许许多多优秀诗词作品,中国教育体系属于应试教育,高考是高中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得分上,还要培养学生诗词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各类现代教育设备,将情感教育融入在诗词鉴赏内,在潜移默化下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审美。  一、结合古诗词类型深入剖析,初步掌握情感方向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产
期刊
【摘要】新时期,扎扎实实做好大学生思想a政治工作是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深入细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是高校“两课”教师及政工人员探索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扎扎实实 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
叶圣陶曾说:“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选自名家名篇,文质兼美,题材多样,语言规范生动,结构巧妙精致,感情真挚动人,手法高妙独到,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好这些范文,遵循“用教材来教”的原则来教学,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基于作文目的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思考文本的内容情感,更要指向文本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系统。即教师要把文本作为“例文”“用件”,不仅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
期刊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哪位歌星的歌,老师帮你们下载,下次咱们上一节流行课.”话音刚落,不用我说,你一定也猜到了孩子们的反应,炸开了锅的课堂就不用我过多地去描述它了.随着流
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低幼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学生论述文写作的突出问题。为此,教师们也绞尽脑汁,试图通过传授一些分析技巧,来纠正学生说理不深刻的毛病。以常见的“假设分析法”为例,具体来说,就是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常见的句型有“假如……,那么……”,“试想……,那么……”。老师往往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要利用上述句型在论据之后要加上相应的分析,这样就不会有叙无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习作靠生活的积累,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习作的不竭源泉,远离生活的习作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只有让我们的习作教学走进生活,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在阅读中学会“巧取材”,拟创新题  1.培养
期刊
邹建军教授《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部探深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我很乐意向读者推荐。  我与邹建军是老相识了,有师生之情谊和亲密的同行共事关系。我俩常在一起研究中外文学与文论,以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方面的重大问题;议论最多的是他关于如何构建中国比较文学新范式、学理、方法的思路,他的充满“问题意识”的辨析能力值得称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邹建军在我所熟悉的中年学人中,
【摘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点在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有许多必须解决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与应对云南民族教育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认识与应对 民族教育 关键时期  【中图分类号】G7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60-0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
高中阶段教学中最让教师费力、学生头疼的就是文章的写作,高考大纲明确提出作文应当以议论文的体现并加以论述。但是在现今这个数字大背景下,大部分学生是缺乏一种严谨的精神,无论是在说话,或者是写作过程中,常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而议论文写作又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针对这一论点进行有理有据地阐述,让老师明白,让阅卷人信服。而这些议论思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