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育英才 创新载体成特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德育这个育人的根本和灵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和可靠的接班人。本文为此在许多方面作了不少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有些创造性的做法和独具特色的育人方法值得德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德育工作 探索创新 形成特色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实践体验、潜移默化、全员育人”的德育特色。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全省中小学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德育为先,激情校园人为本
  
  1.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责就是“以师魂铸造灵魂,以人格影响品格”。多年来,我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和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学校最高层次的思想和战略系统,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原点。我校办学理念融办学精神和德育目标为一体,集思想引领和德育实践为一体,从学校百年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中总结提炼出了“公勇诚爱”的校训,“文明守纪和谐创新”的校风,“崇德博识精教善导”的教风和“勤奋刻苦深思笃行”的学风,进而凝聚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宁中精神。积极构建“三园”建设,即“和谐校园”——文明、感恩、互助;“书香校园”——乐学、勤思、交流;“魅力校园”——人文、激情、成功。这些理念不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志存高远、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学校牢固树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师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师生的全面发展中坚持德育是根本和灵魂,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职工心中。
  2.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我校本着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实、近、细、新、深、活”为德育工作原则,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四主线”德育网络。这就是:以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为主线的行政德育网络;以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为主线的课堂德育网络;以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为主线的党团德育网络;以学生会——班委会——学生为主线的自主教育网络。四条主线相互交织,密切协作,最终落实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极大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德育工作机制中我们力求做到:突出一个核心——求实创新;明确两个重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法制教育;实施三项制度——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值周班;理顺四条途径——课堂教学、引导教育、社会实践、党团教育;保证五个落实——目标、内容、过程、评估、奖励;强调六字方针——定、查、导、研、评、总。
   3.确定德育实践主题月。“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我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载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学校每月确定教育活动主题,如:三月为学雷锋、树新风教育月;四月为安全、法制教育月;五月为争当先进青年教育月;六月为信心教育月;九月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十月为爱国教育月;十一月为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月;十二月为理想教育月。学校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系统、宣传橱窗等,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激发青年学生热爱祖国、奋发读书的热情;围绕“知荣明耻,健康成才”的主题,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青年志愿者行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树立宁中人新形象”“人文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格。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多方面素质,不断丰富了高中德育的内涵,营造了充满激情的校园氛围。
  
  二、百年老校,文化引领人自强
  
  1.文化建设创新宁中模式。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使学校文化对学校协调发展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 2008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年”,结合学校实际,从理念、管理、环境、广场、德育、班级、行为、网络、社团、宿舍文化10大模块入手,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了蕴涵德育内容,彰显宁中特色的文化体系:理念文化——浓缩了学校百年追求的精神价值;管理文化——包含着激励竞争的管理特色;环境文化——彰显了教书育人辉煌的历史轨迹;广场文化——流淌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思维智慧;德育文化——搭建起学校培育英才的平台;班级文化——闪烁着学生五彩斑斓的个性创造;行为文化——夯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网络文化——深化和拓展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社团文化——张扬起学校及宁都本土的个性特色;宿舍文化——建构成寄宿学生温馨的家园。
  2.文化建设渗透育人功能。第一是利用环境文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我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力求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做到“绿化、美化、净化”,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文化。我们在学校教学楼走廊镶嵌名人名言50多条,永久性自律标语20多条,在实验楼墙壁醒目位置镶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励行楼上镶嵌《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制作了文化宣传橱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教学成果,报道学校重大事件;在中心花园矗立雕像——托起明天的太阳,新建了第二、第三花园。学校的每个景点、角落、墙壁、绿地都体现着教育功能,形成了“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的文化氛围,使师生随时受到和谐环境的感染,随地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营造出了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的文化氛围。
  第二是运用班级文化,唤醒学生自尊自立。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识与人文融合,个性与共性和谐”与“张扬个性、凝聚精神、提升品位、凸显特色”为目标,以“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为原则,扎实有效开展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以营造班级文化为重点的工作,切实丰富班级文化内涵,把班级建成学生精神的乐园,实现文明和谐的校园。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力求达到“十个三”:班主任专业文化建设要求“三颗心”——爱心、诚心、细心,班级思想文化建设要求“三个想”——想国家、想集体、想父母,班级目标文化建设落实“三目标”——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达到“三步治”——从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后发展为文化治,班级园地文化建设有“三阵地”——激励苑、支部园地、黑板报,班级班团干部文化建设达成“三系列”——团支部思想建设系列、学生会纪律建设系列和班委会学习系列,班级学生文化建设力求“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班级学科文化建设追求“三渗透”——渗透传统教育、渗透科学思想、渗透哲理思辨,班级礼貌文明和行为文化建设力求“三个好”——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做到“三个有”——有兴趣、有个性、有动力。真正实现文明、诚信、和谐的班级。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
  第三是借用社团文化,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不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学校成立了学生社团领导小组,建立了《晓园》文学社、“心灵驿站”、英语角、影视欣赏、摄影、音乐、美术、体育、棋类、科技创作等活动。制订了学生社团章程、活动计划,明确了学生社团管理网络,完善了奖励机制,合理安排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社团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3.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在“渗透”上下功夫。我们把学校文化建设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用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把文化理念浸透在师生的灵魂当中,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言谈举止、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彰显文化熏陶的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文化建设在“引领”上下功夫。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使教职工敬业爱岗、爱校如家、吃苦奉献的意识得到强化,用心做事,不断规范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提升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在“塑造”上下功夫。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进步之本。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塑造师生的精神世界,推动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形成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大力弘扬宁中精神,打造一个充满激情、奋发有为、蓬勃向上、和谐共进的精神家园。
  
  三、素质培养,共建和谐人文情
  
  1.以师魂工程铸造育人团队,为德育提供思想保障。提高学校德育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工作团队。我们从四个方面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并实施了《宁都中学教师师德规范实施细则》,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师风考评“一票否决制”;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化,通过开展“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德育工作研讨会、“颂师德铸师魂”演讲比赛,培养教师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三是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遵守《宁都中学职业道德要求》,以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四是师德师风建设聚焦化,以“拒绝谢师宴”为着眼点,开展“讲师德,树形象”活动,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2.以科研创新提高工作实效,为德育搭建研究平台。学生全面发展是德育工作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宁中的教职工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从规范管理到自主管理,从整体要求到潜力挖掘,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引导,宁中人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思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中央电教馆 “十一五”专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通过中期评估,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研究》已批准结题成果。这些课题定位准确,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让理论扎根基层,让经验长上翅膀”,德育科研不仅提高了班主任科学管理的理论水准,同时成为宁中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助推器”。
  3.以爱心奉献共建和谐校园,为德育营造美好氛围。学校还把扶贫助困、奉献爱心作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和谐校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的又一途径来抓,每年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学杂费减免政策,每年减免学生达100多人,减免金额达10多万元,使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如期完成学业。2007年学校成立了“宁都中学阳光爱心扶贫助学基金会”,三年来师生捐款达34613.6元,已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生达100人。汶川大地震全校师生奉献爱心,踊跃捐款达55041.1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达47010元。
  4.以法制教育建设平安校园,为德育整合优势资源。利用校园空间,积极开展各类法制教育活动。一是法制报告。为了增加法制教育的实效,我校请法制副校长或学校法律顾问来校作法制辅导报告。二是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三是情境训练。通过示范性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构思,在特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小品的形式将学法用法的成果展现出来,从中受到教育;四是学习案例,并进行专题讨论。利用校报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求得共识,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五是抓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在工作中突出“爱”、体现“严”、落实“帮”、坚持“恒”。在工作中规范转化程序,落实转化责任,近年来对各类后进学生进行转化达86人次。
   5.以心理教育加强品德培养,为德育注入践行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中注意心育渗透,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精神,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育工作,举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开设语言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辅导员团队和开展心情驿站社团工作,更使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于每一位同学。学校还重视“问题学生”和“智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为之建立追踪档案。《宁都中学校报》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学校每学期安排的学生活动有:心理小剧表演、辩论赛、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这些活动都开展得扎实有效。
  6.以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为德育焕发蓬勃活力。学校每年举办人文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田径运动会,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如春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编印校报等,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而且还发展了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
  在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宁都起义纪念馆、到敬老院慰问、参观部队军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科技创作活动方面我们结合“科普征文”活动,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科教兴国意识。另外还举办科技创新节,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国防知识教育方面,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要求的观念,形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请武警部队的同志举办军事讲座和时事报告会,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在劳动教育方面,学生每学期参加一周时间的劳动,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树立“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思想,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参加植树造林、清洗非法广告、整治公共场所卫生,通过劳动,让学生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崇尚劳动光荣,并争当文明市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习惯。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方面,对街道孤寡老人、五保户、军烈属和敬老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地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在服务中发展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奉献精神。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实践证明,与时俱进的德育理念,求真务实的德育内容,鲜活生动的德育形式是取得德育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立足规范,真抓实干,与时俱进,着力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变化的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一本教学杂志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根据这几点,笔者试图从几节课例中作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张力追寻。  A.认可: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我肯定  [案例一](《专心致志》)  教师在引入课题,指导学生交流了有关玛丽亚的资料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她取得成
期刊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近两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从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
期刊
在音乐教育普及的当今社会,钢琴正作为大众乐器,越来越进入到普通家庭中,进而促使钢琴演奏教学日趋专业、系统化。可是,如火如荼的“学琴热”,一拥而上的“忙考级”,使得钢琴演奏成为—种公式化的学习模式。面对这一问题,我总结出了一些演奏钢琴音乐的步骤。  一、眼观——从乐谱中读出乐曲的情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准备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名和乐谱上那上上下下的音符。此时,我
期刊
当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忽视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及其创造性的现象。我认为,应着力创设环境,完善机制,盘活班主任人才资源,促其向人才资本转化,以便真正提高校本管理水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工作环境缺乏人文性,师德培养缺乏规范性。  2.班主任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的准入机制和有序规范的培训。  3.班主任对本职工作兴趣不浓,缺乏高效有力的激励。  4.班主任使用上的性别、学科偏
期刊
北大教授谢冕说:“语文的事情多半是作文的事情。”那么如何训练、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立足文本,巧用活用语文课本中的资源,学生也能拙笔生花。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巧用插图,细心观察,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选择恰当的教学契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欣赏插图,进行作文指导。在教授杨绛的《老王》一课时,我首先将老王的肖像插图展示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猜猜人物的身份。学
期刊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一、力求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领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避免这一点,首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自学、动手和应用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三大诀窍。  一、自学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当今世界
期刊
导语即开场白,出场亮相,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导得得法,能激发兴趣,调和气氛,敲山震虎。相反,就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不仅起不到“火花塞”的作用,反而会分散甚至误导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冒昧地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与同行们共勉。  一、从生活中联系紧密的事物导入  在学习语文活动课《漫游语文世界》时,一上课我就吟了几句广告词:“神州行,我看行”;“好空调,格力造”:“万家乐,乐万家”。学
期刊
一、情境导入型  看图导入。如:如教学《荷花》时,可以直接出示荷花挂图用导入语导入。  绘图导入。如于永正老师教《惊 弓之鸟》先在黑板上画出弓 、弦、箭。  用音乐或歌曲导入。如:教学《月光曲》时,于永正老师上课伊始用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导入。  借助多媒体导入。如教《月球之谜》时,课文中的月球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因此,课前我搜集了很多有关月球的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人类第
期刊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作为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现实总有缺憾,于是我们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学困生”。他们在集体中扮演着“丑小鸭”的角色。同学的远离、老师的冷漠,让他们无容身之地,在倡导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今天,我们如何将“丑小鸭”转化为人们喜欢的“白天鹅”呢?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学困生”大多由于家庭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