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并没有多少兴趣,有的甚至毫无兴趣或讨厌。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恰当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谚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众所周知,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多数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知世界,认识社会,正确看待人生。
一、利用谚语丰富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我会把与本课词汇相关的谚语穿插进来,使词汇在意思有趣、结构工整、韵律感强的谚语中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教学morning和evening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呈现的: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hours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 又如教学walk和run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教的: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循序渐进。)再如教学词组belong to时,我又是这样做的: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China’s future belongs to you.(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2)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英语的语法多且细,为了语法而讲语法,非常的枯燥。英语谚语有的简洁凝炼,有的华丽优美,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例如,在学习形容词long 和short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句子:Art is long,life is short.(生命有限,艺术无限。)当教学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我利用谚语: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比财富更好。)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半片面包总比没有好。)Less is more.(简单就是美。) 教学不定式时,我用的谚语为: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take.(给予比索取更好。) To err is human.(人非圣贤,孰能无过。)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运用了这些谚语教学分词和句式: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Let sleeping dogs lie.(别惹是生非。)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讲授too…to用法时,我就利用这两个句型: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3)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都惧怕英语写作,主要原因是写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谚语仿写,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学生联想到一些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就很自然地从他们的角度写出这样的句子:When in China, do as the Chinese do.学生经常这样模仿,就会熟悉并记住一些常用句型,从而提高造句能力,在作文中引用恰当的谚语也能为文章增彩。教师应让学生分类精选、积累谚语,巧妙运用到写作中。
二、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情绪。在教学中通过谚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比如激励学生知难而上、奋力拼搏、培养坚强意志的谚语: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Will is power.(意志就是力量。)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No pains, 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风雨过后现彩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Victory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胜利属于最不屈不挠的人。)So said, so done.(言出必行。)学生在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了主动关心别人,由此对英语产生了持久的兴趣。
三、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英语时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读、写、译)的自觉性。我们只有了解谚语的文化背景才能对谚语进行总结和运用,才能把东西方文化衔接起来找到共同的地方。例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如果了解这个谚语的背景,我们就不难翻译“入乡随俗”。再如:英语文化中没有“馒头”这种食品,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词。而且,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如“蝙蝠”和“bat”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学习大量谚语,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逐步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了世界意识,培养了跨文化意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更浓的兴趣,也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谚语丰富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我会把与本课词汇相关的谚语穿插进来,使词汇在意思有趣、结构工整、韵律感强的谚语中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教学morning和evening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呈现的: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hours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 又如教学walk和run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教的: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循序渐进。)再如教学词组belong to时,我又是这样做的: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China’s future belongs to you.(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2)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英语的语法多且细,为了语法而讲语法,非常的枯燥。英语谚语有的简洁凝炼,有的华丽优美,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例如,在学习形容词long 和short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句子:Art is long,life is short.(生命有限,艺术无限。)当教学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我利用谚语: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比财富更好。)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半片面包总比没有好。)Less is more.(简单就是美。) 教学不定式时,我用的谚语为: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take.(给予比索取更好。) To err is human.(人非圣贤,孰能无过。)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运用了这些谚语教学分词和句式: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Let sleeping dogs lie.(别惹是生非。)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讲授too…to用法时,我就利用这两个句型: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3)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都惧怕英语写作,主要原因是写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谚语仿写,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学生联想到一些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就很自然地从他们的角度写出这样的句子:When in China, do as the Chinese do.学生经常这样模仿,就会熟悉并记住一些常用句型,从而提高造句能力,在作文中引用恰当的谚语也能为文章增彩。教师应让学生分类精选、积累谚语,巧妙运用到写作中。
二、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情绪。在教学中通过谚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比如激励学生知难而上、奋力拼搏、培养坚强意志的谚语: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Will is power.(意志就是力量。)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No pains, 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风雨过后现彩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Victory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胜利属于最不屈不挠的人。)So said, so done.(言出必行。)学生在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了主动关心别人,由此对英语产生了持久的兴趣。
三、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英语时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读、写、译)的自觉性。我们只有了解谚语的文化背景才能对谚语进行总结和运用,才能把东西方文化衔接起来找到共同的地方。例如: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如果了解这个谚语的背景,我们就不难翻译“入乡随俗”。再如:英语文化中没有“馒头”这种食品,因此也没有相应的词。而且,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如“蝙蝠”和“bat”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学习大量谚语,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逐步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了世界意识,培养了跨文化意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更浓的兴趣,也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