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模式建构浅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教材,是第一本专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课本。《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该课程“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的实例展开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可见,《语言文字应用》在教与学各方面与文章阅读模块都有很大不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会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教学。我们根据布鲁纳等西方学者创立的建构主义学说等相关理论,结合《语言文字应用》的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构建一些更可行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 其理论基础是布鲁纳、古德诺等学者提出的思维研究理论。该模式采取的是“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它首先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找出概念的共同属性,并进一步把握该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把与该概念相关、相似的概念加以比较辨析,从而实现在应用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的课程目标。比如《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的同音词教学就可以采用这一模式。首先由学生从“春节的吉祥话”的课堂活动中学习同音词的具体例子,然后让学生归纳同音词的本质特征,并进一步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同音词这一概念。第二步可以由小组合作寻找我们身边的相关词例,用概念来印证同音词这种语言现象,并进一步把它与同音字、同义词区别开来。这种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对学习与应用同音词很实用,也很有效。
  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它需要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并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它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并从中学习探究的途径和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其基本程序是设置问题,搜集材料,推理证明与总结提高。谈“语言和文化”的《入乡随俗》一节就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首先可以设计一个核心问题,比如“如何从语言文字中透视中华文化”。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各个方面的文化风貌。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来探究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比如可以收集中英文中与“狗”有关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从描写人物形象喜欢使用的词语入手进行研讨,也可以通过反映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成语、惯用语进行研究,如此等等。学生在大量占有材料和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推理、总结并形成结论。然后再让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对语言文字产生的的影响。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语言如何又为什么会反映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既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与合作意识。
  现象分析模式 该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应用》应“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现象分析模式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课程要求。其基本程序是先提出并展示现象,再解释现象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现象可能产生的结果,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需要预先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语言材料,然后再让学生去研究现象,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中学生写错别字是一个普遍现象,《语言文字应用》专门编写了错别字章节。这一节就可以运用现象分析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常写的错别字,并加以整理汇总,再进一步归类分析这些错别字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比如形辨法、音辨法、义辨法等等,最后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纠正错别字的巩固训练。本节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不仅对消灭错别字能够提供切实的方法指导,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正确引领、指导与参与下,设置自主学习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自主检测巩固学习成果,自主实现拓展迁移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策略与进程,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与效果。我们以《每年一部“新词典”》为例来说明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过程。首先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我们可以利用课本“引子:粮票的故事”和权威部门每年评出的年度“十大热词”,让学生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系统,旧词语会不断消亡,新词语会不断产生的道理。然后让学生广泛搜集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网络上新出现的词语,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弄清这些词语产生的途径,看它们属自造新词、外来新词还是复活旧词。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判断这些新出现的词语哪些已经或正在消亡,哪些还会继续存在甚至长期存在。然后进一步分析归纳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新词所具备的条件: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词语本身表意清晰;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被广泛使用。最后由学生自主检测巩固学习效果并拟写一篇规范使用新词语的调研报告。这样,一个基本完整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为《语言文字应用》构建其他一些教学模式。但不论是哪一种模式,都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好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应用的一般规则,提高理论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同时,通过学习,增进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进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并激励他们为建设现代社会的语言文明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有人说:朗读即鉴赏。也就是说在朗读中,情感渲染到位了,有些课文不须你分析。确实如此,下列几段是我实际教学中的经历。  《安塞腰鼓》,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只有大声地朗读才能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大量的排比句和反复句是它的最大特色,所以要掌握这些反复句和排比句朗读的特点,就能读出本文的气势。如“痛苦和欢乐,生活海和梦幻,摆脱和追
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祗”“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
本文介绍了罗源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所取得成果、经验和措施,并证明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非主谓句是针对主谓句而提的,特指那些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的单句。非主谓句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无论是在书面还是口头上,特别是在口语上使用频率很高。这说明,非主谓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子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并广泛使用。  一、非主谓句的性质  按照一般的理解,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短语加上特定语气、语调构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凡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语言单位都应
本文综述了辽宁穆家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技术方案相关的核心技术方案。论文涉及到水电站技改的各方面,包括调速器系统、励磁系统、保护系统、水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以上系统由
在当下的教学趋势中,越来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带领学生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从此种意义来说,“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值得尝试。  一、“以学定教”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涵义  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主体各异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起点下收获不一。笔者在进行古代散文的赏析教学时,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不能领会文章的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磕磕绊绊。在课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运行,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