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才是《都挺好》成为社会性话题的原因:它击中了当下人们的痛点,却没有停留在痛点;它看到了人们生活里的阴影,却没有纵容人们在阴影中自恋自怜;它试图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关系”。
电视剧《都挺好》中有个情节,苏明成打伤了亲妹妹苏明玉。整个社交媒体为之沸腾,朋友圈里都是“想干掉苏明成”的发言,微博话题榜上高居榜首的是“苏明玉该不该和解”。这部剧之所以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它表现了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
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有过看似平淡却惊心动魄的描述。他生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家庭里,性格暴戾的父亲控制着整个家庭,对全家人暴力相向,对他尤其狠毒。但他并没有细述,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不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那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是有血缘纽带、有爱有呵护、有理智有情感的关系,是被健康的生态系统浇灌的关系,就像一片绿洲、一片草原,给身处其中的人以滋养;所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没牵挂没怜悯、没理智没情感的关系,是没有生态系统可维护的,就像一片荒漠、火星表面,人们都是依照本能、依照自己的利益得失来行动。
《都挺好》里,苏家父母和苏明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母亲非常强势,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控制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也控制着三个儿女的命运。母亲的过于强势导致了家庭成员的失能,她包揽一切、决定一切、应对一切,家庭成员都要仰仗她、听从她,渐渐丧失了应对生活的能力。在母亲去世后,这群失能的人马上现出原形,完全不能应对挫折和风险。苏明玉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却因为不受父母待见、被边缘化而早早觉醒,早早意识到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十八岁离开家开始自求生路,顺带修复自己的创伤,成为和父母兄长完全不一样的人。
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这本著作里描绘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重新定义爱。从父母给他们的那种“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中解脱出来,获得勇气和力量,恢复自信,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从而得到自由和幸福。苏珊·福沃德给出的解脱手段之一是“放弃斗争”,放弃一些固有的想法,例如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常识,例如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现实中的很多人常常把家庭创伤当作一个借口。他们读过心理学的书,看过心理学的讲座,没准还是心理学家的粉丝,或者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对自身性格缺陷看得清清楚楚,也能找到这些缺陷的来历。比如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铸造的行为模式,剖析起自己来头头是道、一针见血,但他们往往就停在这里不肯往前走了。这是把原因当作解决手段,把寻找原因的过程当作一种逃避。苏明玉最终没有逃避,她转身走回,她理解了父母,理解了他们所在的年代,理解了他们生长的环境,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她为了获取城市户口嫁给了自己并不爱但是有城市户口的苏大强。她甚至看出了母亲不能说出口的痛苦和无法正常表达的爱。在她离家去超市打工的时候,母亲来超市找她让她回家,尽管她说出口的理由还是“丢尽了苏家的人”“让我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但在她停口的瞬间,苏明玉看出了一点闪烁不定的爱。这点爱被苏母表达出来就失真了,变成了歇斯底里,变成了控制欲和小心思,但那还是爱。就这样一个瞬间,在这样一个瞬间感受到的爱,让苏明玉在多年以后转身走回来。
对母亲,她也是有爱的。但她和母亲一样,无法表达、无法说出口,所以表达出来也往往就失真了。她在大哥去看母亲遗体的时候装出冷漠的样子,却在过道里泪流满面;在葬礼结束后,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再度泪流满面。
也是这点闪烁不定却又非常强大的爱,让她不愿意跟二哥苏明成和解。不和解,才是真正的爱。因为,二哥苏明成必须要从那种被母亲宠溺的状态里走出来,从巨婴状态里走出来,承担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接受自己必须接受的惩罚,为自己做过的一切忏悔并且做出行动上的补偿。只有经过这样的消毒晾晒、粉碎重组,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才不是赤裸裸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只有抓住这点闪烁不定的爱,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问题,重建自己对人和人关系的信任,她才能真正投入到爱情中去,才能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亲密关系。这是她和杨祐宁扮演的小石那条感情线的重要作用。在家庭线上,她在修复、重建;在感情线上,她丢掉阴影,新建起一个世界。
这才是《都挺好》成为社会性话题的原因吧,它击中了当下人们的痛点,却没有停留在痛點;它看到了人们生活里的阴影,却没有纵容人们在阴影中的自恋自怜;它试图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关系”。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真正成长,一个家庭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痛定思痛、相互理解,最终获得重生。
团圆来得太晚,最终成了“小团圆”,但那终归也是一种团圆。像闪烁不定,却也挺坚韧的一点人间火苗。
电视剧《都挺好》中有个情节,苏明成打伤了亲妹妹苏明玉。整个社交媒体为之沸腾,朋友圈里都是“想干掉苏明成”的发言,微博话题榜上高居榜首的是“苏明玉该不该和解”。这部剧之所以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它表现了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
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有过看似平淡却惊心动魄的描述。他生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家庭里,性格暴戾的父亲控制着整个家庭,对全家人暴力相向,对他尤其狠毒。但他并没有细述,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不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那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是有血缘纽带、有爱有呵护、有理智有情感的关系,是被健康的生态系统浇灌的关系,就像一片绿洲、一片草原,给身处其中的人以滋养;所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没牵挂没怜悯、没理智没情感的关系,是没有生态系统可维护的,就像一片荒漠、火星表面,人们都是依照本能、依照自己的利益得失来行动。
《都挺好》里,苏家父母和苏明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母亲非常强势,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控制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也控制着三个儿女的命运。母亲的过于强势导致了家庭成员的失能,她包揽一切、决定一切、应对一切,家庭成员都要仰仗她、听从她,渐渐丧失了应对生活的能力。在母亲去世后,这群失能的人马上现出原形,完全不能应对挫折和风险。苏明玉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却因为不受父母待见、被边缘化而早早觉醒,早早意识到这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十八岁离开家开始自求生路,顺带修复自己的创伤,成为和父母兄长完全不一样的人。
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这本著作里描绘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重新定义爱。从父母给他们的那种“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中解脱出来,获得勇气和力量,恢复自信,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从而得到自由和幸福。苏珊·福沃德给出的解脱手段之一是“放弃斗争”,放弃一些固有的想法,例如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常识,例如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现实中的很多人常常把家庭创伤当作一个借口。他们读过心理学的书,看过心理学的讲座,没准还是心理学家的粉丝,或者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对自身性格缺陷看得清清楚楚,也能找到这些缺陷的来历。比如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铸造的行为模式,剖析起自己来头头是道、一针见血,但他们往往就停在这里不肯往前走了。这是把原因当作解决手段,把寻找原因的过程当作一种逃避。苏明玉最终没有逃避,她转身走回,她理解了父母,理解了他们所在的年代,理解了他们生长的环境,理解了母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她为了获取城市户口嫁给了自己并不爱但是有城市户口的苏大强。她甚至看出了母亲不能说出口的痛苦和无法正常表达的爱。在她离家去超市打工的时候,母亲来超市找她让她回家,尽管她说出口的理由还是“丢尽了苏家的人”“让我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但在她停口的瞬间,苏明玉看出了一点闪烁不定的爱。这点爱被苏母表达出来就失真了,变成了歇斯底里,变成了控制欲和小心思,但那还是爱。就这样一个瞬间,在这样一个瞬间感受到的爱,让苏明玉在多年以后转身走回来。
对母亲,她也是有爱的。但她和母亲一样,无法表达、无法说出口,所以表达出来也往往就失真了。她在大哥去看母亲遗体的时候装出冷漠的样子,却在过道里泪流满面;在葬礼结束后,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再度泪流满面。
也是这点闪烁不定却又非常强大的爱,让她不愿意跟二哥苏明成和解。不和解,才是真正的爱。因为,二哥苏明成必须要从那种被母亲宠溺的状态里走出来,从巨婴状态里走出来,承担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接受自己必须接受的惩罚,为自己做过的一切忏悔并且做出行动上的补偿。只有经过这样的消毒晾晒、粉碎重组,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才不是赤裸裸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只有抓住这点闪烁不定的爱,解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问题,重建自己对人和人关系的信任,她才能真正投入到爱情中去,才能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亲密关系。这是她和杨祐宁扮演的小石那条感情线的重要作用。在家庭线上,她在修复、重建;在感情线上,她丢掉阴影,新建起一个世界。
这才是《都挺好》成为社会性话题的原因吧,它击中了当下人们的痛点,却没有停留在痛點;它看到了人们生活里的阴影,却没有纵容人们在阴影中的自恋自怜;它试图把“人和人的关系”变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关系”。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真正成长,一个家庭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痛定思痛、相互理解,最终获得重生。
团圆来得太晚,最终成了“小团圆”,但那终归也是一种团圆。像闪烁不定,却也挺坚韧的一点人间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