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社会环境的整体变化,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的关注度不断上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共艺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在公共艺术的体系方面,还是在公共艺术的表达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民众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仍然不够充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商业空间;应用研究
  引言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当下,客观上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关注物质上的需求,也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通过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便能够进一步加强艺术与商业的联系,从而提高对国民的人文关怀。同时,城市商业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商业空间公共艺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艺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公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这就导致了很多民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仍然比较陌生。那么在公共艺术认知的限制下,也阻碍了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截止到目前,仍存在很多人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表层,将公共艺术当作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一部分点缀。同时,除了民众对公共艺术的错误认知外,设计师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同样不够深入,无法切实发挥出公共艺术的作用。
  (二)公共艺术不够深入民众
  在对公共艺术错误认知的基础上,我国城市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公共艺术应用大都并不理想。针对当前大部分情况来看,公共艺术的设计成果往往不能够将其归属到艺术的范畴里,没有发挥出公共艺术在交流媒介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仅仅是将公共艺术简单地理解为美化和装置的工具。同时,从城市商业空间的人群来看,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的思想要更加开放,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要更好,但是在当前快节奏物质生活的环境下,年轻人同样在承担着繁重的生活压力。因此,错误的公共艺术应用,便能够达到人文关怀的效果,进而无法让民众感受到公共艺术的价值。
  二、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一)充分考虑当地地形
  一般认为,在针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设计人员切实把握好景观所处的地形问题,保证设计同地形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展现出地形的特点和地形的价值。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针对平面的高度问题、平面的坡度问题以及平面的地形条件问题来针对景观空间做好规划处理,以及进行独立性设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地形特点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
  (二)提高对城市设计的关注度
  提高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水平,在带来人们优质视觉体验的同时,不仅仅是能够提高城市的社会形象,也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并同时改善大众对城市的认识,提高城市的好感度。因此,在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工作落实中,都需要予以城市设計足够的重视态度,并同时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一并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性问题,针对城市中各部分公共功能来进行整体上的分析与考量,从而保证城市的商业综合体能力达到更高的建设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
  目前,从我国城市商业空间规划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伴随着很多负面问题。尤其是在当线下商业同线上网点的协调中,同样出现了空间规划方面的冲突。那么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在设计人员进行规划和考核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思维和全局意识,缺乏全方位的思考。那么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便会加剧彼此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面对以上问题,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的企业在内,还需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保证工作落实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社会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在设计者进行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推动艺术体系的完善,并明确公共艺术的应用原则,让广大民众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公共艺术的魅力。同时,通过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作用,也能够更好地拉近同民众的距离,提高公共艺术的亲和力,构建起良性发展的公共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 黄雨婷.永久性公共艺术对商业综合体场景营造的策略 [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08)
  [2] 杜浩然.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应用探索 [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9)
  [3] 王润知,刘雅婷.浅谈基于马斯洛理论的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 [J].  大众文艺. 2020(10)
  [4] 葛新.浅析澳门博彩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 [J]. 美与时代(上). 2019(11)
  [5] 张楠,张帆.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商业空间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艺术. 2019(06)
  [6] 张毛毛.商业空间设计 [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6)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领域有着高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科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因此,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基于此,很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态教育案例的应用,以下内容进行了一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态教育案例;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加剧。在这
摘要:幼儿园科学活动室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恰当地投放及使用科学材料有助于幼儿与材料更好地互动,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认知体系。本文对目前幼儿园科学活动室材料投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为更科学地投放和使用幼儿园活动室材料提升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室;材料投放  在开展幼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在单一强调学生的语数外成绩。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也逐渐向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培养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自由 培养 小学美术 学生 教育 创造力 探索  教师在课上教学时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摘要:一项有趣而不失目标性、计划性的体育活动,从表层和活动基本形式来,首先得满足于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从深层次和意义上来讲,又得符合幼儿体能发展目标和幼儿是否可以积极参与活动的目标来看。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从幼儿参与程度上,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所给体育器械是否真正适合幼儿,又是不是可以激发出幼儿的兴趣。对于每一次的户外体育活动,要及时的做出反思和应对的调整策略,以此来确保
摘要: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载体,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发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维教学模式,最明显的优势特征就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针对现有数学题目中的所有数据条件进行信息处理和筛选,从每个思考角度进行条件匹配,对每一个解题方法都有一道可供遵循的数理定理原则和已知条件的应用。本文将探析通过一题多解的学习方法来培养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初中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素养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運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如何利用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应该首先从科学认识过程与探究教学法说起。   一、化学课堂问题探究教学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广大幼儿而言,多媒体技术为其打造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审视多媒体技术能够发现,此种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课件资源的展示和使用,幼儿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同幼儿的互动性。基于此,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创新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应用  1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紧贴幼儿天性的活动,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游戏蕴含的教育意义也逐步体现出来,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现一阶段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及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教学策略  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幼儿教育多种多样,在这样丰富的学习环境当中,幼儿与幼儿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幼儿在学习中表现的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经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在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我国急诊医学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急诊医学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