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教学中通过“以史导论”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到“史从何处,证史一致”的史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分析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 “以史导论” 历史教学 探究学习 教学应用
引言
历史教学需要论证“何为历史”、“历史何来”,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历史,就只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学生论证“历史何来?”的疑问没有说服力。因此,历史老师必须重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历史课上得生动,让灌输型的历史知识可以有“真凭实据”,使学生认识到“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并让学生进行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史导论”的内涵
“以史导论”是“论”、“导”、“史”三大层面的结合,从其内涵中理解可以“史”为基础,“导”为衔接,“论”为灵魂。
1.1“史”
“史”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指在历史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实实在在的过去发展进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都应以“史”为根本如实讲述,确保可以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1.2“导”
“导”可以说是桥梁,起到衔接作用,体现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导入相关历史事件、历史材料等方式方法引入教学的相关内容。“导”不仅展现了历史表象的主要教学方法,体现运行逻辑,而且表现了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以此揭发历史现象背后发展的逻辑。
1.3“论”
“论”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的重点教学目标,体现了历史课程教授背后的真正目的。历史教学需要积极引导,历史知识的传授不是一味灌输,而是让学生认识怎样才能“以史为鉴”。在教学中,老师应提出课程的中心内容及课程中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怎样从历史角度思考认识,了解社会。同时,“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价值,是历史课真正的灵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引导后的思维启示,“论”的形成与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学生与现实这三大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2.“以史导论”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设计
为了简单而又全面地体现“以史导论”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欧洲政治史课程为例。欧洲历史政治舞台具有丰富的理论色彩,但是由于其强烈的理论性而表现得格外抽象,特别是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教学中,学生既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又要对重要的概念进行把握,如此多的内容让学生对内涵的理解非常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加简便地了解复杂的欧洲史就成了历史老师的首要任务。对此,可以通过历史情景设计,将历史还原为现实。
2.2导入新课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对过往和议会权利的分配等。老师通过课前收集的图片、影片等直观反映的相关素材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联系的内容,如向学生出示美国自由女神像,并让学生回答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代表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自由女神所反映的背后故事:“自由女神是自由的象征,是美国人的向往,而美国和英国密不可分,那么用什么样的图来表达英国人的象征呢?”借机引入下一环节。
2.2情景再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理情境。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还原关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情景:一组学生扮演讨伐暴君约翰的贵族,另一组学生扮演暴君约翰。十来个“贵族”身带“佩剑”,让“暴君约翰”确保传统习俗法律生效,并不能收收苛捐杂税,否则动用武力。虽然“约翰”对于“贵族”的威胁非常生气和懊恼,却出乎意料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以“贵族们”的要求为基础的《大宪章》四天后诞生了。情景重现完毕后,让学生思考:《大宪章》诞生的意义是什么?议会的职能又是什么?当今英国的政治制度如何?让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历史事件,而且结合了当前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了时事政治,拓展了学生开放性思维。
2.3探究整合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意识,让学生合作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本课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客观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成果。老师通过史料让学生认识历史情景后还应回归课本,从《大宪章》的诞生到《权利法案》的颁布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还应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分析,整合探究。不仅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还必须做到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史导论”的教学效果。
结语
对于史实知识的认定和史料的理解与诠释是当前新课改实行的最终教学理念。将“以史导论”模式引入历史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积累历史教训,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当前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想达到历史教学质量的新高度,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新方式,并努力实现路径,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知识的传递者。
参考文献:
[1]熊利红.谈以史导论的教学模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79-80.
[2]戴加平.以史导论,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多面性——以《人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4):20-24.
[3]王黎明,徐金超.以史导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探究——发现式历史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5):58-59.
关键词: “以史导论” 历史教学 探究学习 教学应用
引言
历史教学需要论证“何为历史”、“历史何来”,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历史,就只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学生论证“历史何来?”的疑问没有说服力。因此,历史老师必须重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历史课上得生动,让灌输型的历史知识可以有“真凭实据”,使学生认识到“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并让学生进行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史导论”的内涵
“以史导论”是“论”、“导”、“史”三大层面的结合,从其内涵中理解可以“史”为基础,“导”为衔接,“论”为灵魂。
1.1“史”
“史”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指在历史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实实在在的过去发展进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都应以“史”为根本如实讲述,确保可以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1.2“导”
“导”可以说是桥梁,起到衔接作用,体现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导入相关历史事件、历史材料等方式方法引入教学的相关内容。“导”不仅展现了历史表象的主要教学方法,体现运行逻辑,而且表现了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以此揭发历史现象背后发展的逻辑。
1.3“论”
“论”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的重点教学目标,体现了历史课程教授背后的真正目的。历史教学需要积极引导,历史知识的传授不是一味灌输,而是让学生认识怎样才能“以史为鉴”。在教学中,老师应提出课程的中心内容及课程中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怎样从历史角度思考认识,了解社会。同时,“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价值,是历史课真正的灵魂,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引导后的思维启示,“论”的形成与确定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学生与现实这三大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2.“以史导论”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设计
为了简单而又全面地体现“以史导论”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欧洲政治史课程为例。欧洲历史政治舞台具有丰富的理论色彩,但是由于其强烈的理论性而表现得格外抽象,特别是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教学中,学生既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又要对重要的概念进行把握,如此多的内容让学生对内涵的理解非常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加简便地了解复杂的欧洲史就成了历史老师的首要任务。对此,可以通过历史情景设计,将历史还原为现实。
2.2导入新课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对过往和议会权利的分配等。老师通过课前收集的图片、影片等直观反映的相关素材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联系的内容,如向学生出示美国自由女神像,并让学生回答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代表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自由女神所反映的背后故事:“自由女神是自由的象征,是美国人的向往,而美国和英国密不可分,那么用什么样的图来表达英国人的象征呢?”借机引入下一环节。
2.2情景再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理情境。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还原关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情景:一组学生扮演讨伐暴君约翰的贵族,另一组学生扮演暴君约翰。十来个“贵族”身带“佩剑”,让“暴君约翰”确保传统习俗法律生效,并不能收收苛捐杂税,否则动用武力。虽然“约翰”对于“贵族”的威胁非常生气和懊恼,却出乎意料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以“贵族们”的要求为基础的《大宪章》四天后诞生了。情景重现完毕后,让学生思考:《大宪章》诞生的意义是什么?议会的职能又是什么?当今英国的政治制度如何?让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历史事件,而且结合了当前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了时事政治,拓展了学生开放性思维。
2.3探究整合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意识,让学生合作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本课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客观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成果。老师通过史料让学生认识历史情景后还应回归课本,从《大宪章》的诞生到《权利法案》的颁布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还应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分析,整合探究。不仅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还必须做到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史导论”的教学效果。
结语
对于史实知识的认定和史料的理解与诠释是当前新课改实行的最终教学理念。将“以史导论”模式引入历史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积累历史教训,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当前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想达到历史教学质量的新高度,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新方式,并努力实现路径,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知识的传递者。
参考文献:
[1]熊利红.谈以史导论的教学模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79-80.
[2]戴加平.以史导论,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多面性——以《人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4):20-24.
[3]王黎明,徐金超.以史导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探究——发现式历史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