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讨论和阐述组织幼儿的科学活动的方式,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它的宗旨是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的素质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它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怎样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阐述。
一、明确科学教育目标,做好科学活动的准备工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应为发挥幼儿主体性服务,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发挥其自主性。因此,要合理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正确把握活动的目标十分关键。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应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
1、正确把握科学活动的目标,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学目标强调的是让幼儿认识一些事物,教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只要幼儿学会了,就视为达到活动目标了,显然,这种观念已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十分片面的 。现代教学观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他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通过自身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观察和验证,记录并做出解释,分享交流和得出初步一致的结论。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经历探究过程的结果。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求幼儿“学会”,更要求幼儿“会学”、“乐学”;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养成对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
2、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准备,激发科学活动的兴趣
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成功地开展科学活动的必经阶段。开展科学活动前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初步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教师分配给幼儿任务,凡是幼儿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
二、合理组织幼儿科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意大利的瑞吉欧幼教经验指出:幼儿和老师是种子和园丁的关系。园丁的责任是了解种子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阳光、空气和水的供应,而且种子在萌芽阶段不需要施肥,因为种子本身就带着萌芽时的养分。幼儿的本质是积极主动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去探索,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结果,让幼儿机械地去模仿操作,而是让幼儿在思考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多种感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因此,通过合理组织科学活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然高度动员和协同起来。通过有效合理的科学活动,既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科学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陈虹编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5年。
关键字: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它的宗旨是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的素质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它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怎样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阐述。
一、明确科学教育目标,做好科学活动的准备工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应为发挥幼儿主体性服务,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发挥其自主性。因此,要合理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正确把握活动的目标十分关键。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应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
1、正确把握科学活动的目标,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学目标强调的是让幼儿认识一些事物,教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只要幼儿学会了,就视为达到活动目标了,显然,这种观念已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十分片面的 。现代教学观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他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通过自身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观察和验证,记录并做出解释,分享交流和得出初步一致的结论。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经历探究过程的结果。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求幼儿“学会”,更要求幼儿“会学”、“乐学”;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养成对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
2、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准备,激发科学活动的兴趣
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成功地开展科学活动的必经阶段。开展科学活动前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初步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教师分配给幼儿任务,凡是幼儿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
二、合理组织幼儿科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意大利的瑞吉欧幼教经验指出:幼儿和老师是种子和园丁的关系。园丁的责任是了解种子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阳光、空气和水的供应,而且种子在萌芽阶段不需要施肥,因为种子本身就带着萌芽时的养分。幼儿的本质是积极主动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去探索,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结果,让幼儿机械地去模仿操作,而是让幼儿在思考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多种感官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因此,通过合理组织科学活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然高度动员和协同起来。通过有效合理的科学活动,既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科学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陈虹编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