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其能力越来越重视,如何提升此种能力成为讨论的热点。本研究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一为内部因素:(1)学习目标设置,(2)归因因素,(3)意志控制水平;其二为外部因素:(1)教学方式,(2)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逻辑性,(3)教育技术与网络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使得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切,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培养方式和理念的变革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完成自主学习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变。现今,学校为了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开设课程数量多,学生学习任务艰巨,以考试为主的考查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学生多以被动的形式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和目标达成度都有待提升。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变往日灌输式的、低效率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一、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及特征
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暂没有十分明晰的界定,不同的视域下定义仍较为多元,目前主要基于心理学中“操作论”“现象学论”“社会认知论”等不同流派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Dickinson指出,自主學习应具备对于学习的主动态度,其也是态度和行动的统一,具有以下特征:能够识别学习内容、建构基于自己认知和确认的学习目标、合理选择学习策略和相适应的监控措施、识别不适合的策略并进行改进、善于进行自我评价。董奇、周勇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实现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林毓琦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以成才为目标、进行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综合能力,上述研究的界定在各个文献引用中频次较高。通过对各研究的梳理,自主学习应有下述特点:1. 主动性,学生应当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 学生应根据情况明确学习的目标、过程、行动、监控的闭环,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其他能力)即为自主学习能力,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自身与外部环境因素。
二、 内部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目标设置、归因倾向和意志控制水平是影响自主学习过程主要的内部因素。
(一) 学习目标设置
学生必须先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具体行动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同时应对目标和行动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习目标的设置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与行动。学习目标设置对自主学习的影响为:其一,学习目标的类型影响自主学习行为和能力;其二,学习目标的内涵和特点影响其自主学习动机和行为。Meece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掌握目标的学生比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与血液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水平成正相关。设置学习目标相当于从学习过程的起点和意识层面激发了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策略。
(二) 归因因素
Weiner的归因理论将学生归因分为能力、努力等六类,并将此六类归纳为因素来源、未定型、控制型三个维度。有研究发现,若学生将自己学习是否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会负向影响其学习主动性,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则更易从自身找原因,可以更容易地激发自主学习。错误的归因则更容易将学生引导至逃避学习的行为下。
(三) 意志控制水平
意志控制主要包括动机意志控制和情绪意志控制。前者主要指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保证完成学习任务时维持学习动机的意志。情绪意志中的情绪因素包括开心与焦虑等,对于考试和考查的惧怕和焦虑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情绪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呈显著负相关。Hill和Wigfield的研究发现,焦虑情绪高的学生较之焦虑低的学生在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坚持时间更短。
三、 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式、学生群体氛围、教材、教育技术与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等,这里主要介绍被先前研究广泛认可的几种因素:教学方式、教材编写、教育技术与网络发展因素。
(一) 教学方式
在不同的教学方式输出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也不同。教学方式可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在前者中,学生不是主体,因此不易选择自主学习。研究者探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为以下特征: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师思想和职能需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而非控制者,三是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和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充分讨论协作,进行无固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
(二) 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研究发现,教材编写的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需要精心组织。对同样一个大纲进行教材编写,若组织和编写风格不同,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一种编写方式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也无法理解,如果教师不进行解读则无法学习,而另一种编写方式使学生喜欢并产生兴趣,基本可以自学,或通过私下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只需要指导和解答疑惑即可,即可激发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策略。教材的编写是否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持续学习和创新思维等,也影响学生是否采用自主学习。
(三) 教育技术与网络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教学更便利、更快速,距离逐渐消失,网络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的范围根据需要获取知识,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内容,随时与教师互动并得到反馈。因此,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之一。 四、 结论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研究得出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基于各种内部因素,本研究建议:若想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不可贪大求全使得学生自身无法接受,也不可过于简单,对知识习得没有实质性促进;合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合理地向内部、稳定性的、可控制的因素进行归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动力;训练强化学生的意志控制水平,激发自主学习动机、管理焦虑情绪,尤其是对考试及考查的焦慮进行控制,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及学生本身应当对学生的归因、意志与情绪控制进行有正确的认识,平衡学生的内外部压力、情绪与动力。外部因素方面:改革教学方式,变革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例如翻转课堂等,立足学生中心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编写应遵从逻辑,要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产生兴趣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寻求、开发、开放的技术资源,随着网络提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更新,应给予学生更多、更便捷的学习方式,例如慕课、虚拟仿真课程等。
参考文献:
[1]王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8-14.
[3]林毓琦.大学学习学—学生成才学习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肖安庆.论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意义[J].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4(2):4-8.
[5]Schunk, D. H. Participation in Goal Setting: Effects On SelfEfficacy and Skills of LearningDisabled Children[J].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85,19(3):307-317.
[6]王渊.职业中专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刍议[J].河北职业教育,2012,8(2):69-70.
作者简介:
马舒宇,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使得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切,教育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培养方式和理念的变革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完成自主学习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变。现今,学校为了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开设课程数量多,学生学习任务艰巨,以考试为主的考查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学生多以被动的形式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和目标达成度都有待提升。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变往日灌输式的、低效率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一、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及特征
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暂没有十分明晰的界定,不同的视域下定义仍较为多元,目前主要基于心理学中“操作论”“现象学论”“社会认知论”等不同流派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Dickinson指出,自主學习应具备对于学习的主动态度,其也是态度和行动的统一,具有以下特征:能够识别学习内容、建构基于自己认知和确认的学习目标、合理选择学习策略和相适应的监控措施、识别不适合的策略并进行改进、善于进行自我评价。董奇、周勇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实现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林毓琦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以成才为目标、进行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综合能力,上述研究的界定在各个文献引用中频次较高。通过对各研究的梳理,自主学习应有下述特点:1. 主动性,学生应当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 学生应根据情况明确学习的目标、过程、行动、监控的闭环,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其他能力)即为自主学习能力,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自身与外部环境因素。
二、 内部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目标设置、归因倾向和意志控制水平是影响自主学习过程主要的内部因素。
(一) 学习目标设置
学生必须先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具体行动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同时应对目标和行动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习目标的设置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与行动。学习目标设置对自主学习的影响为:其一,学习目标的类型影响自主学习行为和能力;其二,学习目标的内涵和特点影响其自主学习动机和行为。Meece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掌握目标的学生比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与血液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水平成正相关。设置学习目标相当于从学习过程的起点和意识层面激发了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策略。
(二) 归因因素
Weiner的归因理论将学生归因分为能力、努力等六类,并将此六类归纳为因素来源、未定型、控制型三个维度。有研究发现,若学生将自己学习是否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会负向影响其学习主动性,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则更易从自身找原因,可以更容易地激发自主学习。错误的归因则更容易将学生引导至逃避学习的行为下。
(三) 意志控制水平
意志控制主要包括动机意志控制和情绪意志控制。前者主要指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保证完成学习任务时维持学习动机的意志。情绪意志中的情绪因素包括开心与焦虑等,对于考试和考查的惧怕和焦虑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情绪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呈显著负相关。Hill和Wigfield的研究发现,焦虑情绪高的学生较之焦虑低的学生在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坚持时间更短。
三、 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式、学生群体氛围、教材、教育技术与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管理等,这里主要介绍被先前研究广泛认可的几种因素:教学方式、教材编写、教育技术与网络发展因素。
(一) 教学方式
在不同的教学方式输出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也不同。教学方式可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在前者中,学生不是主体,因此不易选择自主学习。研究者探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为以下特征: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师思想和职能需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而非控制者,三是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和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充分讨论协作,进行无固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
(二) 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研究发现,教材编写的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需要精心组织。对同样一个大纲进行教材编写,若组织和编写风格不同,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一种编写方式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也无法理解,如果教师不进行解读则无法学习,而另一种编写方式使学生喜欢并产生兴趣,基本可以自学,或通过私下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只需要指导和解答疑惑即可,即可激发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策略。教材的编写是否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持续学习和创新思维等,也影响学生是否采用自主学习。
(三) 教育技术与网络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教学更便利、更快速,距离逐渐消失,网络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的范围根据需要获取知识,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内容,随时与教师互动并得到反馈。因此,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之一。 四、 结论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研究得出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基于各种内部因素,本研究建议:若想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不可贪大求全使得学生自身无法接受,也不可过于简单,对知识习得没有实质性促进;合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合理地向内部、稳定性的、可控制的因素进行归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动力;训练强化学生的意志控制水平,激发自主学习动机、管理焦虑情绪,尤其是对考试及考查的焦慮进行控制,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及学生本身应当对学生的归因、意志与情绪控制进行有正确的认识,平衡学生的内外部压力、情绪与动力。外部因素方面:改革教学方式,变革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例如翻转课堂等,立足学生中心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编写应遵从逻辑,要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产生兴趣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寻求、开发、开放的技术资源,随着网络提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更新,应给予学生更多、更便捷的学习方式,例如慕课、虚拟仿真课程等。
参考文献:
[1]王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8-14.
[3]林毓琦.大学学习学—学生成才学习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肖安庆.论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意义[J].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4(2):4-8.
[5]Schunk, D. H. Participation in Goal Setting: Effects On SelfEfficacy and Skills of LearningDisabled Children[J].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85,19(3):307-317.
[6]王渊.职业中专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刍议[J].河北职业教育,2012,8(2):69-70.
作者简介:
马舒宇,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