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信息意识核心素养表现为感知信息的敏感力、获取信息的搜索力、甄别信息的判断力和交流信息的表达力四个方面。作者以尝试实验 数据分析、要领提炼 竞赛练习、巧用错例 量化标准、情境互动 可视表达四种组合策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意识;难点突破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内涵,是从信息的获取、判断、分析、共享四个维度去描述的。笔者以四个课例中的教学难点为例,提出组合策略,并尝试从培养感知信息的敏感力、提高获取信息的搜索力、增强甄别信息的判断力和提升交流信息的表达力四个方面着手,突破难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核心素养。
信息尝试实验 数据分析:培养感知信息的敏感力
省编2020版新教材四下“文件格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学单元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文本文件格式(txt、doc、docx)、图片文件格式(bmp、jpeg、gif、png)、声音文件格式(wav、wma、mp3、midi)、视频文件格式(avi、wmv、mov、mp4)等,从而为后续学习多媒体的采集、整理、编辑、集成等内容奠定基础。
据笔者观察,许多初学的学生对多媒体文件格式的感知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容易出现辨别不清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有文件扩展名被隐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实验,并结合数据的记录,建立对文件格式的深入认识。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围绕相关主题的多媒体素材,设计实验单,并给予一定的操作提示(如右键单击文件查看属性),让学生观察、记录。通过逐个查看文件属性,记录所属的文件类型、扩展名等信息,学生能较为容易地找出信息,并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记录,学生对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体的格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设置文件夹选项,使文件的扩展名得以显示,然后通过手动更改文件的扩展名,检验文件是否可用。尝试操作后,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对多媒体格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进而在后续的练习中能较为敏锐地感知不同的多媒体格式信息,相关课堂练习的正确率也有明显的提升。
要领提炼 竞赛练习:提高获取信息的搜索力
网络资料的有效获取是体现信息意识内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会精准定位关键词,是学生遭遇搜索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炼关键步骤,形成容易记忆的要领,进而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查找某本书的价格,教师首先请有过使用搜索引擎经历的学生尝试操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步骤:找搜索网站、提取关键词、拣有效结果。对于学生较容易出现障碍的“提”,教师可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从关键词的主语选择、数量选择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在“拣”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反思搜索结果,从而明确可信度较高的来源,如百度百科、官方网站、大型门户网站等。
对于刚建立的搜索要领,学生还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围绕学科知识的问题组,让学生通过问卷答题的形式开展搜索竞赛,巩固新知。
巧用错例 量化标准:增强甄别信息的判断力
“问卷设计”是省编2020版新教材新增单元“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初学的学生缺乏设计问卷题目、开展问卷调查的生活经验,设计的问卷題目存在选项交叉、遗漏、逻辑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侧面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对信息价值的甄别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例如,学习项目“粮食浪费问题调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问卷题目。对于学校午餐,学生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吃饭用了多少时间?”,设置了10分钟和10分钟以上两个选项,这是典型的选项“不穷尽”错误。此外,第二个问题是“你对学校饭菜满意吗?”,这类问题一般需要遵循“有序”设置的原则,将选项设置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第三个问题“你饭菜剩余多吗?”设置了多、不多、还行、不剩余四个选项,其中不多、还行两个选项在程度上难以区分,因此需要遵循“不交叉”的原则,保证选项清晰可辨。教师选取这些典型的错例,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设计题目和选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顺着教师搭建的构架发表自己的意见,改进设计中的错误。
当学生理解了问卷选项设计需要遵循的“穷尽”“有序”“不交叉”等原则后,教师及时呈现评价问卷设计的标准量表,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问卷设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开展自我评价,帮助其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情境互动 可视表达:提升交流信息的表达力
信息技术课重技能、重实践,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偏理论的内容不容易授课。以省编2020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信息交流方式》为例,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几种常见的交流方式、网络交流方式、学习平台等,如果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此类概念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提供情境材料,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参与学习,并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对QQ、微信、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有一定的直接生活体验,所以比较熟悉,而对烽火传递、书信交流、电报交流等交流方式相对陌生。因此,教师可深入挖掘交流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搜集典型的情境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例如,中法战争中的消息传递,讲述的是1896年中法战争期间中国虽然打了胜仗,但用的是“快马加鞭”传信的方式来传递战报,远远落后于法国的电报传递,导致清政府当时没有底气谈判而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案例中感触颇深,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设想如果改用更先进的交流方式,就可以避免类似的结局了。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升自身信息意识,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有趣、有料、有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教学难点不再成为学生的障碍。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意识;难点突破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内涵,是从信息的获取、判断、分析、共享四个维度去描述的。笔者以四个课例中的教学难点为例,提出组合策略,并尝试从培养感知信息的敏感力、提高获取信息的搜索力、增强甄别信息的判断力和提升交流信息的表达力四个方面着手,突破难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核心素养。
信息尝试实验 数据分析:培养感知信息的敏感力
省编2020版新教材四下“文件格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学单元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文本文件格式(txt、doc、docx)、图片文件格式(bmp、jpeg、gif、png)、声音文件格式(wav、wma、mp3、midi)、视频文件格式(avi、wmv、mov、mp4)等,从而为后续学习多媒体的采集、整理、编辑、集成等内容奠定基础。
据笔者观察,许多初学的学生对多媒体文件格式的感知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容易出现辨别不清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有文件扩展名被隐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实验,并结合数据的记录,建立对文件格式的深入认识。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围绕相关主题的多媒体素材,设计实验单,并给予一定的操作提示(如右键单击文件查看属性),让学生观察、记录。通过逐个查看文件属性,记录所属的文件类型、扩展名等信息,学生能较为容易地找出信息,并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记录,学生对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体的格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设置文件夹选项,使文件的扩展名得以显示,然后通过手动更改文件的扩展名,检验文件是否可用。尝试操作后,学生结合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对多媒体格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进而在后续的练习中能较为敏锐地感知不同的多媒体格式信息,相关课堂练习的正确率也有明显的提升。
要领提炼 竞赛练习:提高获取信息的搜索力
网络资料的有效获取是体现信息意识内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会精准定位关键词,是学生遭遇搜索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炼关键步骤,形成容易记忆的要领,进而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查找某本书的价格,教师首先请有过使用搜索引擎经历的学生尝试操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步骤:找搜索网站、提取关键词、拣有效结果。对于学生较容易出现障碍的“提”,教师可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从关键词的主语选择、数量选择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在“拣”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反思搜索结果,从而明确可信度较高的来源,如百度百科、官方网站、大型门户网站等。
对于刚建立的搜索要领,学生还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围绕学科知识的问题组,让学生通过问卷答题的形式开展搜索竞赛,巩固新知。
巧用错例 量化标准:增强甄别信息的判断力
“问卷设计”是省编2020版新教材新增单元“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初学的学生缺乏设计问卷题目、开展问卷调查的生活经验,设计的问卷題目存在选项交叉、遗漏、逻辑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侧面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对信息价值的甄别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例如,学习项目“粮食浪费问题调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问卷题目。对于学校午餐,学生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吃饭用了多少时间?”,设置了10分钟和10分钟以上两个选项,这是典型的选项“不穷尽”错误。此外,第二个问题是“你对学校饭菜满意吗?”,这类问题一般需要遵循“有序”设置的原则,将选项设置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第三个问题“你饭菜剩余多吗?”设置了多、不多、还行、不剩余四个选项,其中不多、还行两个选项在程度上难以区分,因此需要遵循“不交叉”的原则,保证选项清晰可辨。教师选取这些典型的错例,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设计题目和选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顺着教师搭建的构架发表自己的意见,改进设计中的错误。
当学生理解了问卷选项设计需要遵循的“穷尽”“有序”“不交叉”等原则后,教师及时呈现评价问卷设计的标准量表,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问卷设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开展自我评价,帮助其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情境互动 可视表达:提升交流信息的表达力
信息技术课重技能、重实践,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偏理论的内容不容易授课。以省编2020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信息交流方式》为例,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几种常见的交流方式、网络交流方式、学习平台等,如果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此类概念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提供情境材料,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参与学习,并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对QQ、微信、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有一定的直接生活体验,所以比较熟悉,而对烽火传递、书信交流、电报交流等交流方式相对陌生。因此,教师可深入挖掘交流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搜集典型的情境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例如,中法战争中的消息传递,讲述的是1896年中法战争期间中国虽然打了胜仗,但用的是“快马加鞭”传信的方式来传递战报,远远落后于法国的电报传递,导致清政府当时没有底气谈判而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案例中感触颇深,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设想如果改用更先进的交流方式,就可以避免类似的结局了。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升自身信息意识,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有趣、有料、有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教学难点不再成为学生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