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作者以“乡下孩子”的眼光,捕捉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组诗情画意的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的图画,营造了美好的意境,从而赞美了乡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全诗共4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们的活泼快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节赞叹乡下孩子在农村的广阔的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本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具有诗歌文字精练,跳跃的特征。
首先,揭示课题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忆孩提时的快乐生活,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跟奶奶一起喂小鸡;有的说和妈妈一起拾稻穗;有的说跟小伙伴一起去河边放小鸭子……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快乐的。我借势导入《乡下孩子》的学习。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样?趴在爸爸背上会干什么?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的温暖幸福的生活体验。同桌同学说说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然后是组内同学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下就像“欢畅的黄鹂”,父母看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最后是指导孩子朗读,读出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是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什么故事?能吹出什么动听的歌曲?引导学生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
朗读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此刻,我们老师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这样,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学习第三节时,我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想象:小猪的肚皮撑圆了是怎样的?乐坏了的猫咪是怎样的可爱?这些和乡下孩子有什么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孩子们在充分理解了句意,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了对课文的这种体会,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幸福的情感表达了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最后我进行了语言迁移性的训练。片段如下: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么有趣啊,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那儿会做些什么呢?(出示相关图画)生:我会去采花。生:我会去捉鱼。生:我会去捉蝴蝶。生:我会去拾稻穗。生:我会在田野里打滚。和小朋友在田野里玩。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有趣!谁能看着图,连起来说几句话呢?生自由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生:割一篮野菜,乐坏了可爱的小羊。生:捉几条小鱼,撑圆了小猫的肚皮。生:逮几只蚂蚱,逗一逗顽皮的小狗。生:采几束野花,送给亲爱的妈妈。……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话,老师真想马上去乡下走一走,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片断,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个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其他孩子的踊跃发言,这也算是触类旁通吧。因为孩子的精彩回答,感悟体会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有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都兴趣盎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课堂向广阔的生活开拓,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浓郁生活化气息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沛城镇孔庄小学)
编辑/赵军
首先,揭示课题时,我引导孩子们回忆孩提时的快乐生活,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跟奶奶一起喂小鸡;有的说和妈妈一起拾稻穗;有的说跟小伙伴一起去河边放小鸭子……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快乐的。我借势导入《乡下孩子》的学习。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先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样?趴在爸爸背上会干什么?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的温暖幸福的生活体验。同桌同学说说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然后是组内同学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下就像“欢畅的黄鹂”,父母看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最后是指导孩子朗读,读出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是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什么故事?能吹出什么动听的歌曲?引导学生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
朗读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然后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此刻,我们老师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这样,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学习第三节时,我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想象:小猪的肚皮撑圆了是怎样的?乐坏了的猫咪是怎样的可爱?这些和乡下孩子有什么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孩子们在充分理解了句意,感受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了对课文的这种体会,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幸福的情感表达了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最后我进行了语言迁移性的训练。片段如下: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多么有趣啊,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那儿会做些什么呢?(出示相关图画)生:我会去采花。生:我会去捉鱼。生:我会去捉蝴蝶。生:我会去拾稻穗。生:我会在田野里打滚。和小朋友在田野里玩。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有趣!谁能看着图,连起来说几句话呢?生自由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生:割一篮野菜,乐坏了可爱的小羊。生:捉几条小鱼,撑圆了小猫的肚皮。生:逮几只蚂蚱,逗一逗顽皮的小狗。生:采几束野花,送给亲爱的妈妈。……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话,老师真想马上去乡下走一走,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片断,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个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其他孩子的踊跃发言,这也算是触类旁通吧。因为孩子的精彩回答,感悟体会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有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都兴趣盎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课堂向广阔的生活开拓,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浓郁生活化气息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沛城镇孔庄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