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项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而后阐述叫板的性质归属应为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进而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进行区分。最后,文章立足于多种角度就旧词新义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叫板;旧词新义;性质归属;生成动因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言的社会属性促使其成为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佳工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始终处于与社会同步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构成语言的三要素里,较之于语音和语法系统,词汇系统无疑是最为活跃、最易发生变化的一类,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外来借词的传入和使用以及在原有旧词基础上衍生新义。其中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衍生新义”是指以固有词语(即旧词)的新义项和新用法来丰富语言的表达手段、完善语言的交际功能。比如通过赋予旧词以新义的方式产生的新词语——“叫板”即为一例。用例如下:
例1:《TCL王牌大屏幕彩电敢与洋货叫板》(《市场报》1994年3月)
例2:《铁通今起“叫板”中国电信,电话初装费要降》(《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
一、“板”与“叫板”的本义溯源
对“叫板”的渊源进行追溯和回顾时,可以得知在传统曲艺及民乐中,常用板、鼓类击节乐器来掌控节拍和节奏——用竹板的敲击表示强拍、用鼓楗的点击表示次强及弱拍。二者通过协调统一的配合才能掌控节奏从而实现完满的艺术效果。
“叫板”一词的最初义项也与戏曲行业密切相关,是指戏曲演员通过把道白最后一句进行节奏化处理而使其自然过渡到紧随其后的唱腔的过程。“叫板”的作用就在于鼓师为戏曲演员的起唱做好伴奏准备所进行的暗示。
二、“叫板”新义的衍生
(一)“叫板”由行业语到普通话
“叫板”一词并非新造,其存在由来已久。有学者指出“叫板” 进入方言,最有可能始于北京话。我们发现,在《隐语行话黑话秘笈释义》等词典类书刊中有不少把“叫板”收录其中,从而使这个最初源于国粹的戏曲行业语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对群众语言产生影响,进而进入地域方言和行话中,继而顺理成章地吸纳进普通话词汇系统,又经普通话的推广而频繁亮相于报刊、网络等传媒的视野之中。
(二)“叫板”义项的历时演变
“叫板”上述历时演变过程,使其作为旧词新义现象的本质属性得以凸显,在进入普通话以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词相继衍生出诸多新义项,在从积极的竞争义向消极的争斗、挑衅等义转变的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同样历经了巨大变化。例如:
例3:“南美足坛暴力升级,阿根廷球员向警察叫板”(《南方网》2001年4月)
三、“叫板”新义项构成的语义连续统
“叫板”与“打擂”、“摆擂台”、“唱对台戏”等词组或惯用语,甚至与“PK”一类字母词在语义上都不乏近似之处。然而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均已远非上述词语所能企及。原因正在于该词俨然成为由“比赛、竞争、较量、挑战、对抗、争斗、找麻烦、寻衅、暴力滋事”等众多义项构成的语义连续统,其起点和终点两端,在语义内容和感情色彩上所呈现出的鲜明、极端的反差无疑使这样的语义系统蕴藏更为巨大的语义容量、具有更为宽泛的普适和实用价值。
例4:《华为叫板苹果三星背后:专利申请连续两年居全球首位》(《海外网》2016年5月)
四、“叫板”的性质归属
“叫板”既属于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变异现象。“旧词新义”以词汇系统中的旧有形式作为物质载体,以新增义项作为创造新词的手段,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属于新词中的特殊类别。那么,旧词新义词语与普通新词语差异何在?
(一)在形式上,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的区别
旧词新义词语保留了旧词的完整形式,无论词形还是读音都与旧词相同。其特点如下:第一,从音节数量上看,旧词新义词语中单音节词占少数(如“炒、宰、族”)、双音节词占主流(如“断奶、接轨”)、多音节词在数量上远远小于双音节词(如“防火墙、第三者”);新词语则通常不囿于音节数量的限制。第二,从词性上看,旧词新义词语中动词占多数,名词次之,形容词和兼类词较少;新词语则是名词占据较大比重,只要符合构词法则和语用习惯,即刻便拥有了生命力。第三,从形式上看,旧词新义词语因保留其固有形式而有历时义项可供考察、追溯;新词语作为词汇的新创形式,应新时期交际的最新需要产生和发展,不存在新、旧义项的对比。
(二)在意义上,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的区别
所谓“旧词”指词在形式上未经任何改动而与旧词形式保持一致;所谓“新义”指词在原有表义基础上通过扩大、缩小、转移等词义演变途径或通过引申、比喻等词义演变手段而产生新义项。旧词新义词语特点如下:第一,旧词新义词语的新、旧义项间通常不能被完全割裂开来,因其新、旧义项均建立在相似的认知基础之上,故新义与原有旧词存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新词语则无历史可以追溯,它是伴随着社会及人类实践和认知领域的不断进步和拓展,在遵守构词法的基础上,为认识和指称新事物、满足新的交际需要而最新命名并具有明确表义的一类词语。第二,旧词新义词语通常包含多种义项,各个义项之间往往具有某种隐含的关联性;新词语通常仅为单一义项词语,无“历时”义项可考。此外,旧词新义词所具有的较多义项使其在搭配上也与新词语表现出较大差异。第三,一些旧词新义词语被时代赋予新义后,其词义、甚至连同词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与“叫板”同属戏曲行业用语的旧词“低调”为例,该词原为名词,指较低的调门儿,也可以比喻缓和或比较消沉的论调。而当其被赋予新义后,则用来比喻为人处世上的谦卑姿态以及和缓而不张扬的生活作风,仿佛全然具备了形容词所具有的语法性质与功能。 其实,类似于“叫板”这种以动宾结构为构词方式的旧词新义词还有不少,如“变脸、出彩”等等。这些原本仅限使用于戏曲和影视等专门领域的专门词语,在被时代赋予了新义后已然广泛应用于一般领域中。并且这类旧词所产生的新义相对于旧义来讲,已在使用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它们正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逐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语言中,潜移默化间成为普通话的新成员,而促使这种演变发生的重要环节正是词义的引申。
五、从“叫板”看旧词新义的产生动因
词汇对于表现和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尚等方面的变化最为敏感。新时期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纷纷要求词汇系统适量地创造新词语以及时、准确地对其做出反映和解释。于是,词汇系统不断进行创新、充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便构成了一个旧词旧义不断淘汰、新词新义不断涌现的过程。
从语言系统内部着眼,采用旧词固有的能指形式而赋予其新的所指,进而使其内涵得到扩充的造词方式在保持了语言经济性的同时避免了创造新形式而产生的记忆负担,实为对语言的“经济原则”的最好诠释。从人脑的生理机制着眼,大脑的认知活动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因而倾向于寻找已知事物和固有语言形式命名和认知新生事物等理论更可从生理角度为旧词产生新义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解释。第三,“追新求异”和“从众与模仿”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当顺从和模仿大多数的心理特点与个体自愿接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倾向性相结合时,各种变异形式便开始借助群体成员间大量而持续地模仿和使用而最终导致旧词新义的大规模传播与推广。第四,新传媒时代中,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广、受众之多已远非传统媒介所能比及。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必然因传媒的巨大助推作用而层出不穷地涌现于社会生活之中。
六、结语
“叫板”一词产生新义的途径是从专业领域泛化到一般领域,获得新义的手段为词义的引申。事实上,旧词新义现象是词汇系统中经常发生的、利用词的固有形式而赋予其最新义项和用法的一种词汇变异现象。
参考文献:
[1]曾逎平.京剧问答三百题[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中文版徐家祯译)[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孙一冰.隐语行话黑话秘笈释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陈媛媛.“叫板”:从行业语到通用词[J].咬文嚼字,2001(12).
【关键词】 叫板;旧词新义;性质归属;生成动因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言的社会属性促使其成为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佳工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始终处于与社会同步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构成语言的三要素里,较之于语音和语法系统,词汇系统无疑是最为活跃、最易发生变化的一类,其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外来借词的传入和使用以及在原有旧词基础上衍生新义。其中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衍生新义”是指以固有词语(即旧词)的新义项和新用法来丰富语言的表达手段、完善语言的交际功能。比如通过赋予旧词以新义的方式产生的新词语——“叫板”即为一例。用例如下:
例1:《TCL王牌大屏幕彩电敢与洋货叫板》(《市场报》1994年3月)
例2:《铁通今起“叫板”中国电信,电话初装费要降》(《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
一、“板”与“叫板”的本义溯源
对“叫板”的渊源进行追溯和回顾时,可以得知在传统曲艺及民乐中,常用板、鼓类击节乐器来掌控节拍和节奏——用竹板的敲击表示强拍、用鼓楗的点击表示次强及弱拍。二者通过协调统一的配合才能掌控节奏从而实现完满的艺术效果。
“叫板”一词的最初义项也与戏曲行业密切相关,是指戏曲演员通过把道白最后一句进行节奏化处理而使其自然过渡到紧随其后的唱腔的过程。“叫板”的作用就在于鼓师为戏曲演员的起唱做好伴奏准备所进行的暗示。
二、“叫板”新义的衍生
(一)“叫板”由行业语到普通话
“叫板”一词并非新造,其存在由来已久。有学者指出“叫板” 进入方言,最有可能始于北京话。我们发现,在《隐语行话黑话秘笈释义》等词典类书刊中有不少把“叫板”收录其中,从而使这个最初源于国粹的戏曲行业语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对群众语言产生影响,进而进入地域方言和行话中,继而顺理成章地吸纳进普通话词汇系统,又经普通话的推广而频繁亮相于报刊、网络等传媒的视野之中。
(二)“叫板”义项的历时演变
“叫板”上述历时演变过程,使其作为旧词新义现象的本质属性得以凸显,在进入普通话以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词相继衍生出诸多新义项,在从积极的竞争义向消极的争斗、挑衅等义转变的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同样历经了巨大变化。例如:
例3:“南美足坛暴力升级,阿根廷球员向警察叫板”(《南方网》2001年4月)
三、“叫板”新义项构成的语义连续统
“叫板”与“打擂”、“摆擂台”、“唱对台戏”等词组或惯用语,甚至与“PK”一类字母词在语义上都不乏近似之处。然而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均已远非上述词语所能企及。原因正在于该词俨然成为由“比赛、竞争、较量、挑战、对抗、争斗、找麻烦、寻衅、暴力滋事”等众多义项构成的语义连续统,其起点和终点两端,在语义内容和感情色彩上所呈现出的鲜明、极端的反差无疑使这样的语义系统蕴藏更为巨大的语义容量、具有更为宽泛的普适和实用价值。
例4:《华为叫板苹果三星背后:专利申请连续两年居全球首位》(《海外网》2016年5月)
四、“叫板”的性质归属
“叫板”既属于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变异现象。“旧词新义”以词汇系统中的旧有形式作为物质载体,以新增义项作为创造新词的手段,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属于新词中的特殊类别。那么,旧词新义词语与普通新词语差异何在?
(一)在形式上,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的区别
旧词新义词语保留了旧词的完整形式,无论词形还是读音都与旧词相同。其特点如下:第一,从音节数量上看,旧词新义词语中单音节词占少数(如“炒、宰、族”)、双音节词占主流(如“断奶、接轨”)、多音节词在数量上远远小于双音节词(如“防火墙、第三者”);新词语则通常不囿于音节数量的限制。第二,从词性上看,旧词新义词语中动词占多数,名词次之,形容词和兼类词较少;新词语则是名词占据较大比重,只要符合构词法则和语用习惯,即刻便拥有了生命力。第三,从形式上看,旧词新义词语因保留其固有形式而有历时义项可供考察、追溯;新词语作为词汇的新创形式,应新时期交际的最新需要产生和发展,不存在新、旧义项的对比。
(二)在意义上,旧词新义词语和普通新词语的区别
所谓“旧词”指词在形式上未经任何改动而与旧词形式保持一致;所谓“新义”指词在原有表义基础上通过扩大、缩小、转移等词义演变途径或通过引申、比喻等词义演变手段而产生新义项。旧词新义词语特点如下:第一,旧词新义词语的新、旧义项间通常不能被完全割裂开来,因其新、旧义项均建立在相似的认知基础之上,故新义与原有旧词存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新词语则无历史可以追溯,它是伴随着社会及人类实践和认知领域的不断进步和拓展,在遵守构词法的基础上,为认识和指称新事物、满足新的交际需要而最新命名并具有明确表义的一类词语。第二,旧词新义词语通常包含多种义项,各个义项之间往往具有某种隐含的关联性;新词语通常仅为单一义项词语,无“历时”义项可考。此外,旧词新义词所具有的较多义项使其在搭配上也与新词语表现出较大差异。第三,一些旧词新义词语被时代赋予新义后,其词义、甚至连同词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与“叫板”同属戏曲行业用语的旧词“低调”为例,该词原为名词,指较低的调门儿,也可以比喻缓和或比较消沉的论调。而当其被赋予新义后,则用来比喻为人处世上的谦卑姿态以及和缓而不张扬的生活作风,仿佛全然具备了形容词所具有的语法性质与功能。 其实,类似于“叫板”这种以动宾结构为构词方式的旧词新义词还有不少,如“变脸、出彩”等等。这些原本仅限使用于戏曲和影视等专门领域的专门词语,在被时代赋予了新义后已然广泛应用于一般领域中。并且这类旧词所产生的新义相对于旧义来讲,已在使用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它们正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逐渐融入到大众的日常语言中,潜移默化间成为普通话的新成员,而促使这种演变发生的重要环节正是词义的引申。
五、从“叫板”看旧词新义的产生动因
词汇对于表现和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尚等方面的变化最为敏感。新时期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纷纷要求词汇系统适量地创造新词语以及时、准确地对其做出反映和解释。于是,词汇系统不断进行创新、充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便构成了一个旧词旧义不断淘汰、新词新义不断涌现的过程。
从语言系统内部着眼,采用旧词固有的能指形式而赋予其新的所指,进而使其内涵得到扩充的造词方式在保持了语言经济性的同时避免了创造新形式而产生的记忆负担,实为对语言的“经济原则”的最好诠释。从人脑的生理机制着眼,大脑的认知活动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因而倾向于寻找已知事物和固有语言形式命名和认知新生事物等理论更可从生理角度为旧词产生新义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解释。第三,“追新求异”和“从众与模仿”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当顺从和模仿大多数的心理特点与个体自愿接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倾向性相结合时,各种变异形式便开始借助群体成员间大量而持续地模仿和使用而最终导致旧词新义的大规模传播与推广。第四,新传媒时代中,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广、受众之多已远非传统媒介所能比及。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必然因传媒的巨大助推作用而层出不穷地涌现于社会生活之中。
六、结语
“叫板”一词产生新义的途径是从专业领域泛化到一般领域,获得新义的手段为词义的引申。事实上,旧词新义现象是词汇系统中经常发生的、利用词的固有形式而赋予其最新义项和用法的一种词汇变异现象。
参考文献:
[1]曾逎平.京剧问答三百题[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中文版徐家祯译)[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孙一冰.隐语行话黑话秘笈释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陈媛媛.“叫板”:从行业语到通用词[J].咬文嚼字,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