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话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头犹如一把金钥匙,能成功地打开语文课堂的大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开头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
一、导语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通过各种导入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2.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3.有助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情境渲染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导语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中,为学习课文打好感情基础。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作品当中。
二、导语设计的具体方法
1.析标题,明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教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问学生:“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很快说出“文章写的是罗布泊”“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这类的回答。教师接着问:“那以前的罗布泊美在哪里?现在的罗布泊又变成什么样了?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说说看吗?”通过析标题的导语设计,明确学习重点,把学生引入课文中,为后面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门。
2.设悬念,激兴趣。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如教《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九三五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时,曾经问鲁迅先生,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说:‘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鲁迅写《藤野先生》是1926年10月,事隔二十多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记忆还是这么清晰,这么难忘,为什么鲁迅会这么怀念藤野先生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形象吧。”这样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起浓厚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3.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寓言富有一定的趣味,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一些,可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变浓。如讲《木兰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先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立刻沸腾起来,纷纷问:“是什么故事啊?”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故事讲的是古代一个了不起的女子,父亲年迈,弟弟年幼,于是她乔装打扮,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建立了赫赫战功。皇帝奖赏时,问她要什么,她不要名,不要利,只愿回到故乡。这样一个奇女子,大家要不要认识一下?”“要。”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4.看图画,震心灵。图画既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深受感染。《斑羚飞渡》就可以采用看图画的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老斑羚为了使年轻斑羚活下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悲壮画面,学生看完之后,必定为之震撼、悲痛。未学此文学生已先融入图画所营造的氛围中了,成功地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导语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语文课堂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因此,对于导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吸引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责编 雷 艳)
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开头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
一、导语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通过各种导入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2.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3.有助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情境渲染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导语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中,为学习课文打好感情基础。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作品当中。
二、导语设计的具体方法
1.析标题,明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教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问学生:“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很快说出“文章写的是罗布泊”“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这类的回答。教师接着问:“那以前的罗布泊美在哪里?现在的罗布泊又变成什么样了?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说说看吗?”通过析标题的导语设计,明确学习重点,把学生引入课文中,为后面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门。
2.设悬念,激兴趣。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如教《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九三五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时,曾经问鲁迅先生,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说:‘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鲁迅写《藤野先生》是1926年10月,事隔二十多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记忆还是这么清晰,这么难忘,为什么鲁迅会这么怀念藤野先生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形象吧。”这样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起浓厚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3.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寓言富有一定的趣味,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一些,可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变浓。如讲《木兰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先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立刻沸腾起来,纷纷问:“是什么故事啊?”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故事讲的是古代一个了不起的女子,父亲年迈,弟弟年幼,于是她乔装打扮,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建立了赫赫战功。皇帝奖赏时,问她要什么,她不要名,不要利,只愿回到故乡。这样一个奇女子,大家要不要认识一下?”“要。”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4.看图画,震心灵。图画既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深受感染。《斑羚飞渡》就可以采用看图画的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老斑羚为了使年轻斑羚活下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悲壮画面,学生看完之后,必定为之震撼、悲痛。未学此文学生已先融入图画所营造的氛围中了,成功地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导语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语文课堂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因此,对于导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吸引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