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其实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有其优势作用,既可以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施策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综合素质,分层评价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与优点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只不过这种差异性在小学阶段表现的不太明显。而到了中学,这种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有的学生各科都很出色,能够全面发展,而有的学生不是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就是一落千丈,和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如果学生思维不是太灵活,学起来更困难。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是相同的,所使用的教材是相同的,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各个阶段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着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指导评价的能力,综合判断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掌握自身能力范围内所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只有提升了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实施分层教学。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关注到大部分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脱轨”的现象,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再根据每个层次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作业练习和评价方式。这样 ,不仅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进行了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完成目标。层次高的学生通过布置探索性的题目,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目标低的学生则可以顺利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点时,二元一次方程,指名让中间水平的学生尝试预习试讲,而二元一次方程组则布置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自学,然后在班上尝试讲解。这样,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教师要想顺利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管理。一提到分层,好多人会以为把学生按照测试成绩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就行了,殊不知不是那么简单。除了学生的成绩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思维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因素。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特点,统筹考虑,把他们分到合适的阶段。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2.备课制定分层目标。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就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预设完成情况等。如,在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中,在备课之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练习,合并同类项让哪个层次的学生来练习,移项又让谁来讲解。虽说课堂上或许会出现新的知识生成,但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进行分层提问。正是因为学生有个体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答方法。由于他们认知能力的不同,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进行分层提问。也就是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完整地解答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乐于去质疑,去探索更高水平的知识点。如,当中间水平的学生在顺利完成“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知识点之后,就会萌生继续探究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部分的知识。
4.布置作业分层进行。既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知识的分层预设与检查,那么在最后的练习和作业布置上也应该分层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来布置作业。对于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发散性的练习题目,拓展其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则布置一些新颖性的练习题,既督促其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对于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布置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
因此,正是因为一到初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表现的尤为明显,学习成绩有了差距。所以,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能够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综合素质,分层评价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与优点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只不过这种差异性在小学阶段表现的不太明显。而到了中学,这种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有的学生各科都很出色,能够全面发展,而有的学生不是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就是一落千丈,和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如果学生思维不是太灵活,学起来更困难。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是相同的,所使用的教材是相同的,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各个阶段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着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指导评价的能力,综合判断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掌握自身能力范围内所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只有提升了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实施分层教学。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关注到大部分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脱轨”的现象,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再根据每个层次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作业练习和评价方式。这样 ,不仅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进行了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完成目标。层次高的学生通过布置探索性的题目,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目标低的学生则可以顺利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点时,二元一次方程,指名让中间水平的学生尝试预习试讲,而二元一次方程组则布置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自学,然后在班上尝试讲解。这样,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教师要想顺利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管理。一提到分层,好多人会以为把学生按照测试成绩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就行了,殊不知不是那么简单。除了学生的成绩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思维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因素。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特点,统筹考虑,把他们分到合适的阶段。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2.备课制定分层目标。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就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预设完成情况等。如,在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中,在备课之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练习,合并同类项让哪个层次的学生来练习,移项又让谁来讲解。虽说课堂上或许会出现新的知识生成,但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进行分层提问。正是因为学生有个体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答方法。由于他们认知能力的不同,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进行分层提问。也就是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完整地解答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乐于去质疑,去探索更高水平的知识点。如,当中间水平的学生在顺利完成“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知识点之后,就会萌生继续探究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部分的知识。
4.布置作业分层进行。既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知识的分层预设与检查,那么在最后的练习和作业布置上也应该分层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来布置作业。对于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发散性的练习题目,拓展其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则布置一些新颖性的练习题,既督促其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对于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布置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
因此,正是因为一到初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表现的尤为明显,学习成绩有了差距。所以,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能够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