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生动的课堂气氛无疑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育相长。那么,要怎样营造宽松、调和的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美妙课始,巧作情感铺垫
  良好的课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中。课始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因此,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或唱唱歌或背背诗,以便促使学生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转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中,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的课堂学习做好的铺垫(尤其是中低年段,此法更行之有效。)。如果借班上课,教师可以和学生课前沟通交流,比如说“老师想和你做朋友”等较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为课堂教学作情感伏笔。
  当然,课始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要进行全盘考虑,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避免喧宾夺主。
  二、善借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气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如果让儿童经常动手操作,无疑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手脑和谐统一起来。思维不能离开动作而单独存在,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智力的进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直观性的学习,它建立于表象思维上,把书本内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使得语文学习愈加形象,课堂的学习氛围不再只是讲和听的枯燥的形式。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剪报活动,把美词佳句剪下来,丰富知识储备,增强记忆,养成充满情趣的良好习惯。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形式及教学方式变得多样,从而改变以往单凋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教学《三峡之秋》时,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三峡的美景,教师要寻找一些三峡的图片,如清新而明净明朗的早晨、平静轻松的下午等相关图片,然后配上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再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地、生动地领略三峡之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但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喜欢学习语文,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设悬念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悬念要认真考虑,发挥教师“别具匠心”的作用。它不仅是衔接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纽带,更在开启学生思维和理解教材文本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用目光倾听》时,我向学生提出:“大家说说,耳朵有什么作用?我们的眼睛会倾听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先学生表示疑惑,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望,急着要翻阅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老师的释疑中,学生渐渐地明白“用目光倾听”就是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整堂课,学生充满着求知欲,积极思考。又如教学《养花》时,为了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文中“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这一段文字。我问学生,养花或者养小宠物是一件有趣的事,怎么会令人伤心呢?于是,学生交流了自家养花或养小动物的经历和感受。在交流中,问题得到了解决:当花(小宠物)遭受了损害,养花(小宠物)人就会感到心情不好,最终得出,快乐与伤心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养花(小宠物)有喜也有忧。学生在悬念的引诱下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自觉地思考,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出发,依据教材找出诱发其思维的切入点和兴趣点,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活泼起来。促使学生思索,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当然,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冷场”的课堂状态,这时我们不能慌场,要及时地在情感冷漠处、兴趣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加温或骤熱,通过择机“跟进”,让“冷场”骤燃热焰,营造亢奋的学习氛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善以微笑授课,促进双边合作
  带点笑容,阳光授课,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颇见成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来自心底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无言的关爱,是一种和学生心理上无形的交流,而非一种装腔作势、虚伪的表情。学生在充满着微笑的课堂之中,会因为教师的可亲可敬而感到氛围的轻松和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某些教师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授课时总是板起一副威严的面孔,使学生笼罩于紧张的氛围之中。想想,如此情境之下,学生敢于甚至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显然,这就把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在无形之中活活扼杀了。难道教师的威严必须以严厉的表情为基础吗?显然是否定的,它应该来自于你的学识、你的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给学生以阳光心态,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个儿的魅力可以使学生信服的自信。如果板起面孔进行说教,反而显得“黔之驴”,因为往往是觉得自己难以驾驭课堂,而借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做,当然这有时好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像老虎对黔之驴的“慭慭然,莫相知”的情景,但往往难以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探求知识,就得让自己充满阳光情绪,用自己的微笑感染学生。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地互动交流,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优效果。营造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描述:“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本土化策略,以将语文学习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课程与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语
摘 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师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时代在前进,教学的观念方法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情之灯点亮,让学生在明亮的快乐的语文课堂中学习和进步。  关键词: 情感共鸣 互融 感染力 兴致盎然 各抒己见  前不久我遇见一位曾经做过十多年语文教师的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了生活化、多样化趋势,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思路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领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学习、思维的高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新课标倡导我们进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执教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对此十分认同。  在語文界,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早就对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过探索。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社会密切联系,必定生动活泼。”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指
摘 要: 新课标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指出提高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基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首要通道便是“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然后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作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茅盾的“读书三诀”得出学习语文的“阅读二步走”,即:第一步整体把握,第二步局部品味。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要求诵读,能调动学生多感官,以便理解古代文章的文义。  关键词: 读中感悟 整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常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生成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教师决不能拘泥于课前预设的静态教案,而必须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将瞬时捕获到的动态生成的信息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完善,让课堂魅力四射,彰显无尽活力。  一、重视“弦外之音”,完善预定目标,使语文课堂焕发活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一个老师有好感,对这个老师教授的学科就愿学乐学,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课堂上的才华和能力,幽默风趣的个性,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