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新课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又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量一量,比一比”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三个方面谈谈对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
教材内容是综合实践的范本,数学思考是综合实践的灵魂,实践运用是综合实践的升华,教学时只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才能实现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
一、整合教材,尊重学生生活实际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但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并非全都适合于我们的学生,教师必须站在生本的立场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9页教材内容:(1)选身边常见的测量“单位”(一庹和肩宽),描述6米长的鳄鱼。(2)让学生自主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一庹、身高、一拃和肩宽等)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长颈鹿、鸵鸟和企鹅的身高,鲸鱼、巨蟒和壁虎的身长等。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只能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学生虽然已经量过自己的庹长和肩宽等的长度,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建立起这种新的测量“单位”的长度表象并能较好地运用它。教材中提供的动物学生就算看过,可它们留给学生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好高啊!”“好可爱啊!”……事实上,这些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点远的,无法使学生有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对孩子而言,这样的活动他们认为“不需要”,也“不想要”,准确地说是有点“要不起”。因为此时的学生没有具体的“6米长的鳄鱼”作为测量对象,只能凭自己的想象与推算,对学生而言,显然是过于抽象了。最后,老师不得不借助6米长的皮尺,让学生亲身验证一下自己的描述是否合理,结果是学生明白了:6米长的皮尺大约和5个同学手拉手差不多,6米长的皮尺大约和20个同学并排站着差不多,至于6米长的鳄鱼在学生的心里早就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了。
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教师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教材对教师而言是提供素材,对学生而言只是呈现读本,当学生难以完成读本所提供的实践活动时,老师只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创编。
二、重视思考,还原数学课堂本真
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课伊始,老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一拃、肩宽、一庹、身高和脚长分别有多长,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来记的。紧接着,让全班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学生的测量数据,找一找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秘密?顿时,一双双小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看,有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讨论了起来……当他们发现一庹和身高差不多、两拃和肩宽差不多,脚长比一拃长一点这些秘密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时,老师话锋一转,说:“是不是每个人的‘身体尺’上都存在和这位同学一样的秘密呢?”问题一出,学生马上研究起自己的测量数据……当学生证实了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样的秘密后,老师再次追问:“知道了‘身体尺’上的秘密,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帮助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有张新床,床长正好是老师的一庹,老师买还是不买?为什么?”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并且将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的测量使学生觉得数据来源就在自己身上,课上的观察发现不仅使学生对“身体尺”上的秘密感觉神奇,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脑中的长度表象,同时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体悟到“身体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单位”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强化实践,凸显综合实践本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笔者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身体尺”的具体长度以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教室里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完成活动记录单。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活动记录单:
1.我想测量的是( )。
2.我用的身体尺是( ),量完大约是( )。
这样的实践活动,内容开放、形式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用一用、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主动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身体尺”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收获了不同的数学体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实践运用”要成为学习的目的,更要成为学习的一种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现实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身体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中知方法多样性,“测”中比方法优劣,运用体验中彰显“身体尺”的好处。
参考文献:
傅建春.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0(05).
关键词: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
教材内容是综合实践的范本,数学思考是综合实践的灵魂,实践运用是综合实践的升华,教学时只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才能实现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
一、整合教材,尊重学生生活实际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但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并非全都适合于我们的学生,教师必须站在生本的立场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9页教材内容:(1)选身边常见的测量“单位”(一庹和肩宽),描述6米长的鳄鱼。(2)让学生自主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一庹、身高、一拃和肩宽等)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长颈鹿、鸵鸟和企鹅的身高,鲸鱼、巨蟒和壁虎的身长等。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只能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学生虽然已经量过自己的庹长和肩宽等的长度,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建立起这种新的测量“单位”的长度表象并能较好地运用它。教材中提供的动物学生就算看过,可它们留给学生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好高啊!”“好可爱啊!”……事实上,这些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点远的,无法使学生有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对孩子而言,这样的活动他们认为“不需要”,也“不想要”,准确地说是有点“要不起”。因为此时的学生没有具体的“6米长的鳄鱼”作为测量对象,只能凭自己的想象与推算,对学生而言,显然是过于抽象了。最后,老师不得不借助6米长的皮尺,让学生亲身验证一下自己的描述是否合理,结果是学生明白了:6米长的皮尺大约和5个同学手拉手差不多,6米长的皮尺大约和20个同学并排站着差不多,至于6米长的鳄鱼在学生的心里早就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了。
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教师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教材对教师而言是提供素材,对学生而言只是呈现读本,当学生难以完成读本所提供的实践活动时,老师只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创编。
二、重视思考,还原数学课堂本真
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课伊始,老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一拃、肩宽、一庹、身高和脚长分别有多长,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来记的。紧接着,让全班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学生的测量数据,找一找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秘密?顿时,一双双小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看,有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讨论了起来……当他们发现一庹和身高差不多、两拃和肩宽差不多,脚长比一拃长一点这些秘密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时,老师话锋一转,说:“是不是每个人的‘身体尺’上都存在和这位同学一样的秘密呢?”问题一出,学生马上研究起自己的测量数据……当学生证实了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样的秘密后,老师再次追问:“知道了‘身体尺’上的秘密,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帮助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有张新床,床长正好是老师的一庹,老师买还是不买?为什么?”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并且将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的测量使学生觉得数据来源就在自己身上,课上的观察发现不仅使学生对“身体尺”上的秘密感觉神奇,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脑中的长度表象,同时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体悟到“身体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单位”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强化实践,凸显综合实践本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笔者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身体尺”的具体长度以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教室里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完成活动记录单。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活动记录单:
1.我想测量的是( )。
2.我用的身体尺是( ),量完大约是( )。
这样的实践活动,内容开放、形式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用一用、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主动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身体尺”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收获了不同的数学体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实践运用”要成为学习的目的,更要成为学习的一种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现实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身体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中知方法多样性,“测”中比方法优劣,运用体验中彰显“身体尺”的好处。
参考文献:
傅建春.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