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自信,方便他们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启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优化教学形式,使孩子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节奏训练以生为本,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期待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有效运用,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训练;应用分析;研究
引言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推进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艺术观、发展观,再鼓励他们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目标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更好地掌握节奏、养成习惯后,可以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出色的表现自己,音乐教育特色尽显,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将会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对此,笔者特意总结了几点想法。
一、教师摒弃传统观念,组织学生节奏训练
传统形式的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教师总用强化训练法,利用学生爱模仿的特点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艺术潜能的挖掘来说非常不利,还容易导致学生们艺术表现过于僵化,音乐思维过于局限,极大地阻碍着他们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有鉴于此,新形势下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们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配合比较、分析、动手操作等,充分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心理,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比如,在《三条鱼》的节奏训练中,我放弃让学生机械性模仿,而是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节奏类型直接呈现到他们的面前。通过开展 “打一打”、“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不同乐器的特点,深刻地理解不同乐曲的性质。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同时配合提问教学法、材料投放法,增强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节奏训练不再单一,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二、律动结合节奏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律动”是行动的艺术,是让小学生身体随着旋律动起来后感受音乐的教学类型。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对于学生们音乐感知力的提高,节奏感的形成,主体优势的提升等统统有帮助,牢牢把握这个机会,促进小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也是音乐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2]。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方便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效实施。比如,课堂教学《西风的话》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行动。听着音乐做手势,具体的表现节奏,启发他们在趣味的课堂活动中不断深思,大胆创造,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非常有意义。
三、尝试利用各种乐器,增强学生训练信心
要用乐器展开节奏训练,使小学生认识乐器、了解乐器,发现了一般乐器的特点后,在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更好地突破自我。节奏训练的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乐器,鼓励学生做出选择。或者要求学生自带乐器,然后即兴演奏节拍。另外,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多种乐器一起演奏,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接下来,为了活跃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气氛,教师不妨结合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指导学生使用乐器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比赛谁模仿的最像,给予物质奖励,并且增强全体学生大胆模仿的自信心。节奏训练的效果越好,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力越强,音乐教育才有机会迎来绚丽、辉煌的明天。
四、感知节奏丰富想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可用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强化培养学生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3]。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将声音进行抽象的转化,以“圖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远比直接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音乐想象中节奏训练,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让他们懂得“音乐无所不在,节奏无处不有”的道理,加上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能够达到趣味化教学的效果。比如,率先强调“倾听”与“感知”,组织各种类型的听觉训练,帮助学生不断感受生活中的节奏感,如火车“轰隆隆”,钟表“滴答答”,青蛙“呱呱呱”等。然后说明“想象”和“理解”,多媒体播放更加鲜明的声音,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倾听后想象出美好的画面。节奏训练的过程充满乐趣,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
五、课内课外加强联系,多样化的节奏训练
课堂突出“多样化”的节奏训练,可以轻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后进行“经常化”的节奏训练,也能促进小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发展。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最好把教学的精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传授学生相关技巧,二是课后锻炼学生自我表现。比如,教学完《国歌》后,课堂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且对他们演唱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语言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演唱信心。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孩子们回家以后对“节奏”进行运用,在家长的面前演唱《国歌》,不断加深节奏感觉。节奏训练协调统一,音乐教学更具持续化的特点,持之以恒的练习促进小学生全面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其他类型的节奏训练计划,期待收获意外惊喜,顺势开启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以生为本,要求教师们努力地做到因材施教。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指导他们更好的学习节奏知识,不断提升节奏感,在律动练习等环节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训练,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刺激到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节奏训练效果更好,才能为音乐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8(10)44-45.
[2]蔡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大众教育,2018(24)99-100.
[3]邱美陵.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9(25)311-31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训练;应用分析;研究
引言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推进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艺术观、发展观,再鼓励他们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目标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更好地掌握节奏、养成习惯后,可以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出色的表现自己,音乐教育特色尽显,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将会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对此,笔者特意总结了几点想法。
一、教师摒弃传统观念,组织学生节奏训练
传统形式的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教师总用强化训练法,利用学生爱模仿的特点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艺术潜能的挖掘来说非常不利,还容易导致学生们艺术表现过于僵化,音乐思维过于局限,极大地阻碍着他们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有鉴于此,新形势下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们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配合比较、分析、动手操作等,充分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心理,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比如,在《三条鱼》的节奏训练中,我放弃让学生机械性模仿,而是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节奏类型直接呈现到他们的面前。通过开展 “打一打”、“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不同乐器的特点,深刻地理解不同乐曲的性质。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同时配合提问教学法、材料投放法,增强他们大胆想象的能力,节奏训练不再单一,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二、律动结合节奏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律动”是行动的艺术,是让小学生身体随着旋律动起来后感受音乐的教学类型。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对于学生们音乐感知力的提高,节奏感的形成,主体优势的提升等统统有帮助,牢牢把握这个机会,促进小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也是音乐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2]。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方便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效实施。比如,课堂教学《西风的话》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行动。听着音乐做手势,具体的表现节奏,启发他们在趣味的课堂活动中不断深思,大胆创造,结合律动的节奏训练非常有意义。
三、尝试利用各种乐器,增强学生训练信心
要用乐器展开节奏训练,使小学生认识乐器、了解乐器,发现了一般乐器的特点后,在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更好地突破自我。节奏训练的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乐器,鼓励学生做出选择。或者要求学生自带乐器,然后即兴演奏节拍。另外,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多种乐器一起演奏,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接下来,为了活跃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气氛,教师不妨结合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指导学生使用乐器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比赛谁模仿的最像,给予物质奖励,并且增强全体学生大胆模仿的自信心。节奏训练的效果越好,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力越强,音乐教育才有机会迎来绚丽、辉煌的明天。
四、感知节奏丰富想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可用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强化培养学生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3]。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将声音进行抽象的转化,以“圖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远比直接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音乐想象中节奏训练,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让他们懂得“音乐无所不在,节奏无处不有”的道理,加上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能够达到趣味化教学的效果。比如,率先强调“倾听”与“感知”,组织各种类型的听觉训练,帮助学生不断感受生活中的节奏感,如火车“轰隆隆”,钟表“滴答答”,青蛙“呱呱呱”等。然后说明“想象”和“理解”,多媒体播放更加鲜明的声音,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倾听后想象出美好的画面。节奏训练的过程充满乐趣,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
五、课内课外加强联系,多样化的节奏训练
课堂突出“多样化”的节奏训练,可以轻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后进行“经常化”的节奏训练,也能促进小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发展。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最好把教学的精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传授学生相关技巧,二是课后锻炼学生自我表现。比如,教学完《国歌》后,课堂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且对他们演唱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语言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演唱信心。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孩子们回家以后对“节奏”进行运用,在家长的面前演唱《国歌》,不断加深节奏感觉。节奏训练协调统一,音乐教学更具持续化的特点,持之以恒的练习促进小学生全面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其他类型的节奏训练计划,期待收获意外惊喜,顺势开启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以生为本,要求教师们努力地做到因材施教。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指导他们更好的学习节奏知识,不断提升节奏感,在律动练习等环节发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所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训练,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刺激到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节奏训练效果更好,才能为音乐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8(10)44-45.
[2]蔡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大众教育,2018(24)99-100.
[3]邱美陵.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9(25)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