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媲鲁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钧是三国时魏国人,我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擅长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他的好友、文学家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史学家裴松之说他“巧思绝世”。这是对马钧的恰当评价。《马钧传》的作者傅玄,是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他学问渊博,精通音乐,文采灿然。本文完全体现了傅玄的写作才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杰出的史料价值
  课文记叙了马钧改造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创造翻车、改造“水转百戏”、改进了连弩、发石车等兵器这些革新和发明。公元205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其统治的地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当时的科学技术也要适应生产的需要而有所发展。马钧的革新和发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例如在古代有无指南车的问题上,马钧认为与高堂隆、秦朗“虚争无益”,“不如试之易效也”,结果,指南车终于制成。
  本文不仅完全照着正史所有规范去叙述马钧,而且为下层人物立传,继承了司马迁优秀的历史观。
  本文非常注重情节和效果,表述带有主观色彩,颇有小说的意味。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总结性的评价用。本文的结尾处说:“用人不当其才,闻闲不试以事,良可恨也。”便表现了作者对马钧身怀绝技而不被世用的愤慨。
  二、珍贵的科技贡献
  《马钧传》所记,在中国科技史上是一篇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傅玄重视科技发明,珍惜手工艺人才,这在他生活及其以前的时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内容如此翔实、倾向如此鲜明的记载,后世也不多见。
  傅玄一反传统偏见,傅玄明确提出了“工以足其器”的观点,将手工业提高到与农业并列的地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提法。傅玄唯物主义的认识,不仅表现在“农工之业”并称的这一概念上,而且反映在他对待新技术、新制造的鲜明态度上。在中国科技史上,曹魏时期机械制造的新成就,有赖于傅玄所记《马钧传》这一珍贵文献。
  傅玄不仅仅热情洋溢地记叙了马钧其人一项项发明创造,而且更具体地反映出他本人为马钩鸣不平,为马钩的天才发明叫好力争的活动。傅玄与人争辩讨论,前后奔走游说,显示出既重视机械发明之巧,又惋惜马钧不被时人所识这样双重的思想倾向。应该说,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得的,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例子。通过机械发明发挥人力,这是对先秦墨子学说中重工艺思想的继承发扬,也是对两汉唯物主义思想的极大深化和提高。
  三、丰富的写作技巧
  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传记,作者非常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主要有:
  1、叙议结合。课文不但有传主在科学技术多方面革新和创造的记叙,而且有作者对传主不受重视,不为世用的叹惜。叙述与议论两者结合使用,使传主的形象具体感人。
  2、运用类比。为了向安乡侯推荐马钧,作者以孔子“七十贤人”中的颜渊、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各有所长,用来类比,借以说明不能“以言抑人异能”。
  3、侧面描写。本文概括了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如裴秀的“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如安乡候的“虚心接受意见”;如武安候的“不重视,也不去考验制作”;如傅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机会人才去实践展示”。从侧面说明了马钧的成就在当时社会是有着广泛争议的。
  四、深刻的历史教训
  《马钧传》有傅玄对裴秀说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矣。”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才能不同,各有所长短,不应以自己的长处去为难别人的短处,你应该记住,自己也必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
  封建社会里当权者常说空话,不重视科技实践。尤其是魏晋时代,改朝换代频繁,社会上清谈成风,崇尚“玄学”,当权者“不涉世务”,对科技事业很不重视,甚至将这些科技成就视为“奇技淫巧”加以压制。对科技的轻视导致科技的落后,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的。没想到,一百多年前西方学者李约瑟提出的著名难题——“李约瑟难题”,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由傅玄干净利落地回答了。
其他文献
班固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激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艺术形象璀璨夺目,跃然纸上。这篇传记,艺术方法有三:  第一,精于剪裁,善于布局。  作者始终围绕着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
所谓的"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课堂上,学生话不多,经常保持沉默;课后,只有个别胆大的学生愿跟老师沟通。因为在一些教师身上缺少教师应有的亲和力,怪不得学生都对这些教师敬而远之。  随着时代的步伐,面对个性十足的学生,教育教学更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只讲师道尊严的不妥之处,特别是在带了一届高中的艺术特长生班主任
一、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根据教师事先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授课者——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知识水平再高,知识结构再全,也难免有他不懂的地方,有他出错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和学生一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的。课堂中出现错误很正常,怎么把"错误"转为这节课的亮点,是我们所要思考
摘要:中国漆画家们在实践中促进了漆画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拓展,取得了各自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从中国历史漆艺可以看到,漆艺的表现形式诸多为装饰风格,而随着实践的日益神化,漆的潜能被画家们不断的开发利用,所以漆画既可以装饰又可以写实,二者的存在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关键词:形态与功能表现形式  漆艺屏风始于于汉代,艺主形式丰厚曼妙代代延续经久不衰。横春四邻,日本和韩国在漆艺上的表达与成熟,更为此注入了新的元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空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能营造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如果能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讲究一点“空白”的艺术,若与其他表现形式配合,将会使语文教学产生一种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一、语文教学空白艺术的作用及意义  (一)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会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我积极投入到这场新课改运动当中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历史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与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历史新课改的性质与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摘要: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有效学习和智力开发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等四个方面谈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健康的心理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和行为动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
近年来,高考对文体要求逐步方框,不再用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跟随一种文体,而是考生自选文体。但是,自选文体不意味着没有文体要求,而是要求考生在扫除了身体障碍之后,写出文体规范,表达得体的考场作文。在进入高二后,讲授《先秦诸子选读》时,讲授到《孟子》选读时,发现,孟子非常擅长写议论性文段,不仅可以把选文当成古文讲授,更可以把它当成不可多得的示范性文段来规范学生的议论文文段的写作,从而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事事好奇且富有幻想是学生的天性,犯错也就在所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呢?几乎在每节课上,我们老师都要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指出:"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那些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可见,经历过程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或者学生在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探索,它强
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强。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才能逐渐改变学习方式,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1.课程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想让学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