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个性的发展逐渐得到小学教育者的重视。但是,一提到发展学生个性,不少教师都认为那主要是活动课或课外活动的事,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把个性混同于个性差异,把发展个性等同于发展特长。其实,构成个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性等因素。个性除了差异性,还有共同性、整体性等特性。为了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课堂交往是师生相处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也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建立、创造这种关系和氛围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诚地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学习的主人。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却十分困难。教师要诚心尊重每个学生,就应该平等地对待智商、成绩不等,性别、性格相异,家庭背景不同,与自己亲疏有别的所有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和贫困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视角;对那些缺点多、成绩差的学生,一倍的鼓励也许比成倍的指责更有效。不要光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暗点,还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要相信一无所长、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所有的孩子都无例外的是有天赋的、有才能的。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人才能一一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牢记。
二、重视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在独特的先天条件和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后天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对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意大利现代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差异很明显,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儿童,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差异教学原则。国外有实验研究表明,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 “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教学原则也因此得到重视,它的前提是务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明确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差异采取措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适宜的发展。在目前仍以班级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科教学如何照顾个别差异,在我国新时期教改实验中已经得到了不少新经验。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布置作业也应体现差异性,作业的题量和难度不应一刀切,比如在作文方面,学生因生活积累和个人偏好而有所差异,要鼓励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表达实感。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时下学生作文虚假编造、生硬拼凑、套搬抄袭等问题。
三、利用学科特点,发挥各自优势
不同学科自有不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教师应该明确和利用本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如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演绎推理能力大有好处。
四、展露教师个性,发挥身教作用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风直接影响学风,身教往往重于言教。教师对自己、对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教师的理想、信仰、世界观、创新意识,连其语言、板书、仪表、教态、才学、气质、兴趣、爱好、情绪、性格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赏乌申斯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的观点,他还强调: “教师个性的教育力量就在于和取决于他把教师和教育者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说学校用知识进行教育,那么知识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师的个性。”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加强自身个性修养,在个性完善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学科教学吸引学生的不单是学科的魅力,更有教师的魅力,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个性的完善。
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的新观念。教师应把教学对象当作富有个性的人,要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师生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一、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也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建立、创造这种关系和氛围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诚地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学习的主人。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却十分困难。教师要诚心尊重每个学生,就应该平等地对待智商、成绩不等,性别、性格相异,家庭背景不同,与自己亲疏有别的所有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和贫困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视角;对那些缺点多、成绩差的学生,一倍的鼓励也许比成倍的指责更有效。不要光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暗点,还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要相信一无所长、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所有的孩子都无例外的是有天赋的、有才能的。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人才能一一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牢记。
二、重视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在独特的先天条件和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后天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对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意大利现代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差异很明显,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儿童,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差异教学原则。国外有实验研究表明,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 “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教学原则也因此得到重视,它的前提是务必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明确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差异采取措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适宜的发展。在目前仍以班级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科教学如何照顾个别差异,在我国新时期教改实验中已经得到了不少新经验。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布置作业也应体现差异性,作业的题量和难度不应一刀切,比如在作文方面,学生因生活积累和个人偏好而有所差异,要鼓励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表达实感。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时下学生作文虚假编造、生硬拼凑、套搬抄袭等问题。
三、利用学科特点,发挥各自优势
不同学科自有不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教师应该明确和利用本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如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演绎推理能力大有好处。
四、展露教师个性,发挥身教作用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教风直接影响学风,身教往往重于言教。教师对自己、对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教师的理想、信仰、世界观、创新意识,连其语言、板书、仪表、教态、才学、气质、兴趣、爱好、情绪、性格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赏乌申斯基“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的观点,他还强调: “教师个性的教育力量就在于和取决于他把教师和教育者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说学校用知识进行教育,那么知识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师的个性。”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加强自身个性修养,在个性完善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学科教学吸引学生的不单是学科的魅力,更有教师的魅力,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个性的完善。
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的新观念。教师应把教学对象当作富有个性的人,要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学科教学中蕴含着师生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