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量有限,阅历经验欠缺,知识能力弱等原因,因此我们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环保购物进课堂的综合实践学校活动教育。选择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消费观 良好习惯 学会维权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08-0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而目前青少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成为当前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消费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我们本着实践性、体验性、多元化等原则,以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途径为切入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懂消费、会消费,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消费者。
一、调查摸底确目标 健康消费进课堂
利用活动课开展消费问卷调查。从调查来看,我校学生的消费是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已慢慢走进了消费误区,具备了消费中反映出的典型问题。结合从家长、任课老师、少队辅导教师、社会上各方面反映出的典型个案来看,同学们在消费方面存在着许多隐性和显性的问题,迫切需要消费教育进入课堂。于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动同学们写“我消费 我健康”的建议书,向学校发呼吁书,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倡议书,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健康消费。班队课上教育学生不要从无照商贩处购买商品。我们在学会消费的同时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二、平时教育勤抓好 消费观念要正确
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进行渗透教育。低年级的孩子年幼无知,好奇心强促使互相攀比的心理。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但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美,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就想买,这是孩子中常常发生的购物情形。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在零花钱支配、服装、文具等方面。教师对这种学生(或现象),应该及早发现,抓住机会,与他谈心,适时引导。抵挡商品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讓他们懂得珍惜用钱买来的东西,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实践活动常重实 消费习惯要良好
良好的消费习惯,包括传授学生丰富的消费知识,培养良好的消费技能。适度的消费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可以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时要考虑需要的程度以及本身经济承受能力,还有商品的质量及维权途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体味父母挣钱的艰辛,而为了追求时尚讲穿、吃、玩,让自己的超限消费加重父母的负担。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消费要适合自己的正常需要,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学校家庭齐配合 消费教育全面化
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消费行为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家长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都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消费方面表现为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首先必须从家长做起,家长必须做好孩子正确消费的引路人。许多教育训练的内容必须在家庭里完成。因此,只有在家长的配合下才能进行消费教育,才能改变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和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消费。
五、德育工作摆首位 消费教育更重要
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学生整个心理品质和道德行为的组成部分,并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从不良的消费行为开始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过分追求吃穿、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会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一二年级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听老师、父母的话,讲卫生等要求,同时进行穿衣服、洗脸、刷牙等行为训练;到小学三四年级,要让学生懂得,人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学习用品等都是工人、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要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劳动习惯;到五六年级,就要使学生明白勤俭节约是家庭、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初步培养理财治家的意识。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具体感受到了消费教育的意义,使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养成了合理消费的观念。学会了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用消费维权保护了自己。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观 良好习惯 学会维权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08-0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而目前青少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成为当前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消费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我们本着实践性、体验性、多元化等原则,以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途径为切入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懂消费、会消费,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消费者。
一、调查摸底确目标 健康消费进课堂
利用活动课开展消费问卷调查。从调查来看,我校学生的消费是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已慢慢走进了消费误区,具备了消费中反映出的典型问题。结合从家长、任课老师、少队辅导教师、社会上各方面反映出的典型个案来看,同学们在消费方面存在着许多隐性和显性的问题,迫切需要消费教育进入课堂。于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动同学们写“我消费 我健康”的建议书,向学校发呼吁书,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倡议书,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健康消费。班队课上教育学生不要从无照商贩处购买商品。我们在学会消费的同时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二、平时教育勤抓好 消费观念要正确
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进行渗透教育。低年级的孩子年幼无知,好奇心强促使互相攀比的心理。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但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美,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就想买,这是孩子中常常发生的购物情形。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在零花钱支配、服装、文具等方面。教师对这种学生(或现象),应该及早发现,抓住机会,与他谈心,适时引导。抵挡商品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讓他们懂得珍惜用钱买来的东西,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实践活动常重实 消费习惯要良好
良好的消费习惯,包括传授学生丰富的消费知识,培养良好的消费技能。适度的消费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可以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时要考虑需要的程度以及本身经济承受能力,还有商品的质量及维权途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体味父母挣钱的艰辛,而为了追求时尚讲穿、吃、玩,让自己的超限消费加重父母的负担。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消费要适合自己的正常需要,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学校家庭齐配合 消费教育全面化
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消费行为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家长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都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消费方面表现为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首先必须从家长做起,家长必须做好孩子正确消费的引路人。许多教育训练的内容必须在家庭里完成。因此,只有在家长的配合下才能进行消费教育,才能改变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和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消费。
五、德育工作摆首位 消费教育更重要
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学生整个心理品质和道德行为的组成部分,并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从不良的消费行为开始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过分追求吃穿、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会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一二年级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听老师、父母的话,讲卫生等要求,同时进行穿衣服、洗脸、刷牙等行为训练;到小学三四年级,要让学生懂得,人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学习用品等都是工人、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要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劳动习惯;到五六年级,就要使学生明白勤俭节约是家庭、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初步培养理财治家的意识。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具体感受到了消费教育的意义,使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养成了合理消费的观念。学会了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用消费维权保护了自己。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