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且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因此,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
  一、加强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和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整合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标中明确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多元化。就是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学中情感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培养真正的人作为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编者、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共同对话的文本,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法,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立足课堂,把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并为之付诸实践。
  1、融进去,蹲下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要与学生一道寻找道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融进去,然后蹲下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确定参与的方向,激发强烈兴趣。形成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我越来越体会到导语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心理定势及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精彩巧妙的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如学习“矿质营养”前导问:“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其次是让学生课堂上敢说多说、敢问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
  2、拓展教材外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训练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大胆尝试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将“给出知识”转向“引向知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动起来,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以实践者的行动改革教学,才能在困惑中追求,在研究中豁然开朗,在实践中分享成功。多年来,我总是要求自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每节课上都有亮点,经常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切人的角度,如讲“无性生殖”时,我以绵羊“多利”人题;讲述遗传物质章节时,则从介绍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引入正题,使学生人课便有新鲜感。
  四、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生物学家艰辛的劳动和大胆的创造。他们给人类留下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财富,他们的科学理念、人格品德,同样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开掘、合理利用,将这些典型的科学史实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融合。让生物课堂演绎人文情怀。时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研究与探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强化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无论从内容的精练程度、插图的设计方式、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都十分重视和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即需要教师对教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模式进行变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方面明确指出,要引导孩子对写话产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孩子能从写话中体验到快乐的是少之又少,他们普遍对写话兴趣不浓,一听到写话就蹙紧了眉头,不知如何下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比较小,他们又不善于观察生活,平时积累的词汇量有限,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无生活积累,又无
期刊
摘要:要积累丰富的语汇量却不是容易的。这是因为成熟语文能力所需的语汇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且必须主要采用读写大量的言语作品这种分散学习的办法来掌握,而分散学习语词因重复率少容易遗忘。汉语的语素又具有强孤离性,更增加了大量积累词汇的难度。  关键词:语汇量、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人类在精神文化领域的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听说读写活动,但并非都是语文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而 不是思维的源泉。一个人
期刊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自身条件实施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与“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前预习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此,结合英语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一个铺垫,为教学互动、使用英语做的前提准备。  课前预习
期刊
生物学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启迪生物教师的教学智慧,能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生物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的探索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在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日趋多样,模式更加多元,教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把历史课上的更精彩,需要多角度地探讨。   一、发挥学科特征,渗透情感教
期刊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   一、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悟真性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情义并茂,一篇篇佳作,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其不仅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化认识活动、增强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唤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作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习作,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造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即积累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习作兴趣长久保持,是练就这两个基本功的保证,也是教师要花费心事、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生活积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