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议论文,跟鲁迅先生学几招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认为“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鲁迅,因为鲁迅做文章,第一绝不会跑题,第二绝对别开生面。鲁迅的文章篇篇都是高分作文,不敢说满分,都是55分以上吧(以满分60分计算)。鲁迅是中国第一作文高手,这就是鲁迅文章本身的魅力”(见《鲁迅是语文的金钥匙》,《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如此盛赞,可见孔教授对先生的推崇之情。的确,先生的诸多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我们就以《拿来主义》为例,赏析一下先生高妙的论述技巧:
  一、条理清晰的论证结构
  作为一篇杂文,要想阐明一个观点并让读者读懂和信服,首先需要一个思路清晰的论证过程,体现在文本上就是要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论证结构。《拿来主义》一文以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为过渡段,前6段阐述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第8段至文末阐述了怎样实行拿来主义,而第7段则明确告诉读者文章的观点是要实行拿来主义。这样,作者围绕标题,清晰地回答了议论文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
  二、运用自如的论证方法
  要想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强劲的说服力,需要调动多种论证方法。在文中,作者非常自如地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比如:为了说明“送去主义”的表现愈演愈烈,作者列举了在学艺上先送古董,再送古画和新画,进而再送活人出去献艺等实例,说明所送之多,程度之深;在阐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的时候,作者在第8、9两段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逃避主义者,用“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比喻虚无主义者,用“欣欣然接受一切的废物”比喻全盘接受者,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在指出要“占有、挑选”的正确方法后,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精华与糟粕并存部分、旧形式、糟粕部分等,对它们分别采取“使用、存放、毁灭”等具体的处理方法,这两段分别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和正确做法,又构成了对比论证的关系;在阐述一味送出去的坏处时,作者拿自诩为太阳的尼采类比自认为丰富大度的中国,再用尼采的最终发了疯类比几百年后东西送光的中国沦为乞丐的下场,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以此说理,很有说服力。
  三、排除推理的逻辑思维
  在逻辑学中,有一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推理法,它的公式如下:
  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所以D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观点的方法就是用了这种推理方法。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我们实行的是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推理:实行闭关主义,备受欺凌,行不通;实行送去主义,必将沦为乞丐,行不通;听凭送来,大受祸害,行不通,所以只能自己来拿。这样缜密的推理,不仅很自然地否定“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等错误的态度和做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的政策错误,还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要实行拿来主义。这种先破后立的论述过程,极具针对性和思维的严密性,产生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四、前呼后应的扣题艺术
  一篇优秀的杂文不只是有严密清晰的论证结构,运用自如的论证方法,井然有序的内部逻辑,在外部的言语形式上也显示出其处处扣题的优点。文章的重心在于要实行“拿来主义”,其中“拿来”一词是关键词,这个词语在文中不同的具体语境中,在第2、5、6、8、9、10段反复出现,一词立骨,前呼后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缜密。另外,为了紧扣论点展开论述,作者在一些段落的开头用了“但”“当然”“所以”“总之”等标志性词语,勾连起整篇文章,显示出论证的层次性与条理性。
  五、词语调度的生动幽默
  陈丹青先生在《鲁迅的好看和好玩》一文中写道:“鲁迅懂得写作的愉悦,懂得词语调度的快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本文中鲁迅先生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漫画描摹”和“恰到好处的顺带一枪”等写法,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以理性分析为主,语言刻板严肃,很少出现感性描写的笔墨,而先生在杂文创作中往往运用漫画笔法描摹细节、表情、动作等,突出人物特征,利用形象引发读者思考,比如在文章开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这一句中的“几位”和“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少到了寒碜可怜的地步,一个“捧”字活画出“大师们”诚惶诚恐、恭恭敬敬的丑态和奴性十足的嘴脸,“一路”说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挂”字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壮举”。在集中论述一个问题时,鲁迅会偶尔横插一两句,不动声色地对其他人或事予以讽刺,这种顺带一枪的笔法在文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第8段中: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里顺带嘲讽了一下那些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这种讽刺是幽默的、温和的,又有让相关人等奈何不得的快感。无论是漫画描摹还是顺带一枪,都体现出先生对词语的调度自如,于文字游戏之中增强杂文的幽默感和讽刺性。
  总之,从《拿来主义》一文中我们可以约略窥见先生杂文的主要论述技巧,先生并不故作高深,他的写作方法也绝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认真揣摩领悟,及时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自会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其他文献
康拉德说得好:“一切艺术首先都是同感情打交道的。”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命题人抓到了要害。命题人要求回答“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要把握诗歌尾联的情感需要再读尾联词句。“堆案无余地”之间的
期刊
命题规律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每年都考,一般3-6分。  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表述。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交通路口,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排队的地方,抢着“加塞儿”的人;商场里,人潮涌动的抢购潮;公交车、地铁里的抢座位;还有抢票、抢名额、抢单、抢入职机遇、抢注商标、抢“沙发”……我们身边,有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争先恐后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
期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如其人,人亦如文,文质相当的彬彬气质总能给人以美感愉悦,相反,故作姿态,矫首弄姿总令人生厌。所以者何?失其真,无其韵。失其真,无其韵,便乏文质彬彬的气象。请看下面例文——  我每天放学,穿过一条巷子,巷子里的人们不曾为谁停留,日子匆匆而平安。  走到巷子口,是一家卖酸辣粉的店铺,老板娘是个壮硕的中年人,红扑扑的脸膛招呼客人,即使是
期刊
凭心而行,后果自负——人生在世,要追求和担当的不过是这样两句。人这辈子,只是一个炼心的过程罢了。  心可以很坚硬,似千年玄铁,沉黑酷寒;心可以很柔软,似丝滑锦帛,轻飘婉转;心可以很坚韧,似悬崖绿枝,百折不挠;心可以很脆弱,似薄壁玻璃,轻触即碎……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些坚硬的东西和一些柔软的东西,怎么调节它们,让心呈现出最让自己满意和幸福的状态,则是要经过自己长久探索和磨砺之后才能达到的——人们就像虔诚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
期刊
【作文题】(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力耕不止的精神。但也有人总感到不如意,想让“千里马”和“老黄牛”优势互补,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丰富的联想或获得了什么深刻的感悟?请你就一个侧面谈谈你的感受或经历。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文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能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里的两句话,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期刊
模拟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
期刊
比喻说理和对比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两种说理方式。  比喻说理,也叫喻证法,也就是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劝学》第1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