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主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改革大胆探索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 思品课堂 教学 构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自主学习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支配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空间,组织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当然,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
三、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结构
1.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为此,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教师的教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
(2)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自主并非自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切实而有效的引导。只是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对自主学习的启发、激励、组织和帮助上,具体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和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第二,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导入启动环节
该环节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和情趣引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读书——质疑——探索”活动,作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的阶段。这一环节一般需2-3分钟左右,具体任务:一是启动学生的思维,煽燃学生的情趣之火,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导明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的正确性,提高认知内化的健康度。
第二步:“三环节”
“读书——质疑——探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课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实现理性认识的阶段。该阶段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一般需要25分钟左右。具体任务是把书读通、读懂、读透,重建认知结构,增强认识能力,提高思维素质、思想觉悟。
(1)引导学生读书
“读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本课时所学习的课文。它是“三环节”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维层面。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指导其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好书。
(2)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提出疑问,既问自己,又问同学、老师。它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关键,既是对自读书的检验,又是自探索的基础。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使学习循序渐进。
“质疑”的基本要求是,要有针对性和逻辑性,要有广度和深度。前者要求“自质疑”必须用好教材内容,集中而明确,所有疑问必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纵向排列,或横向摆开。切忌泛泛而疑,杂乱无章。后者要求以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并且能把问题细分下去问到底。
(3)引导学生探索
“探索”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既解答自己所质疑的问题,也包括解答同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自己提出的而且与教师的导向相一致、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问题。“探索”是“三环节”的升华,学生在此过程上培养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的基本要求是,自己释疑,建立认知结构的初步轮廓;小组交流、评价,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全班讨论,促进认识的飞跃。
第三步:归纳整理环节
该环节既是教师对“三环节”活动中,学生还未涉及到的课文中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或难点问题作必要的提示指导、精讲解惑阶段,也是学生对自己处于活跃状态的心理环境和零散的学习笔记、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阶段。该阶段一般在10分钟左右,其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纠偏矫正,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教师的“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清、讲透,对学生在“三环节”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的讲解,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余地。
学生根據“三环节”阶段的学习以及教师分析、讲解、归纳对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第四步:联系应用环节
该环节是指导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中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阶段,也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具体的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它关系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明理、导行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阶段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一般在10分钟左右。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应用本课时所学的新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方法是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学生去解决新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做得怎样,今后怎样做,教师再作出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同时,采用半开放的形式,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和课后练习为对象进行课堂应用练习,另一方面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既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内容为对象,也可以自主选择课外进行社会调查,写作思想品德小论文或自我设计应用性题目,从而将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达到师生课堂有效自主学习:给孩子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给孩子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给孩子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总之,由强逼学生“要我学”转变到学生“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张胜.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中国外资, 2009(16):257.
[2]《蕉岭教育》,蕉岭县教育学会、教研室合编.
[3]山东省教学教研室编著.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蕉岭县镇平中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 思品课堂 教学 构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将发生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自主学习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支配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空间,组织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当然,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
三、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结构
1.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为此,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教师的教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
(2)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自主并非自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切实而有效的引导。只是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对自主学习的启发、激励、组织和帮助上,具体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和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第二,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导入启动环节
该环节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和情趣引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读书——质疑——探索”活动,作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的阶段。这一环节一般需2-3分钟左右,具体任务:一是启动学生的思维,煽燃学生的情趣之火,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导明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的正确性,提高认知内化的健康度。
第二步:“三环节”
“读书——质疑——探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课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实现理性认识的阶段。该阶段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一般需要25分钟左右。具体任务是把书读通、读懂、读透,重建认知结构,增强认识能力,提高思维素质、思想觉悟。
(1)引导学生读书
“读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本课时所学习的课文。它是“三环节”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明确学习的大方向;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掌握书本理论;读插图、引言,拓展思维层面。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指导其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好书。
(2)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即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问题提出疑问,既问自己,又问同学、老师。它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关键,既是对自读书的检验,又是自探索的基础。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使学习循序渐进。
“质疑”的基本要求是,要有针对性和逻辑性,要有广度和深度。前者要求“自质疑”必须用好教材内容,集中而明确,所有疑问必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纵向排列,或横向摆开。切忌泛泛而疑,杂乱无章。后者要求以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并且能把问题细分下去问到底。
(3)引导学生探索
“探索”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既解答自己所质疑的问题,也包括解答同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自己提出的而且与教师的导向相一致、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问题。“探索”是“三环节”的升华,学生在此过程上培养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的基本要求是,自己释疑,建立认知结构的初步轮廓;小组交流、评价,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全班讨论,促进认识的飞跃。
第三步:归纳整理环节
该环节既是教师对“三环节”活动中,学生还未涉及到的课文中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或难点问题作必要的提示指导、精讲解惑阶段,也是学生对自己处于活跃状态的心理环境和零散的学习笔记、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阶段。该阶段一般在10分钟左右,其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纠偏矫正,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教师的“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清、讲透,对学生在“三环节”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的讲解,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余地。
学生根據“三环节”阶段的学习以及教师分析、讲解、归纳对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第四步:联系应用环节
该环节是指导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中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阶段,也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具体的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它关系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明理、导行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阶段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一般在10分钟左右。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应用本课时所学的新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方法是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学生去解决新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做得怎样,今后怎样做,教师再作出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同时,采用半开放的形式,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和课后练习为对象进行课堂应用练习,另一方面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既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内容为对象,也可以自主选择课外进行社会调查,写作思想品德小论文或自我设计应用性题目,从而将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达到师生课堂有效自主学习:给孩子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给孩子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给孩子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总之,由强逼学生“要我学”转变到学生“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张胜.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中国外资, 2009(16):257.
[2]《蕉岭教育》,蕉岭县教育学会、教研室合编.
[3]山东省教学教研室编著.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蕉岭县镇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