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方法策略进行了简单探讨,以此提高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家园合作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启蒙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内,幼儿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感情、意愿和行为的统一性过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和学习的基础,行为能力是具体的实践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使习惯逐渐转化为行为意识,达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优点,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在开展《娃娃家》中,“妈妈”既要与“爸爸”“孩子”“客人”合作交往,又要与“商店”中的“服务员”“收款员”合作,缺少哪个角色都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对象、情景、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发展幼儿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每年有不少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时机,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護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五、结语
总之,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好孩子。对此,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教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从娃娃抓起,共创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孙国利.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J].职业,2015(8):122-122.
[2]郑红香.幼儿园道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13-13.
[3]黄燕.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家园合作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启蒙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内,幼儿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感情、意愿和行为的统一性过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和学习的基础,行为能力是具体的实践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使习惯逐渐转化为行为意识,达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优点,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在开展《娃娃家》中,“妈妈”既要与“爸爸”“孩子”“客人”合作交往,又要与“商店”中的“服务员”“收款员”合作,缺少哪个角色都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对象、情景、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发展幼儿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每年有不少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时机,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護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五、结语
总之,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好孩子。对此,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教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从娃娃抓起,共创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孙国利.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J].职业,2015(8):122-122.
[2]郑红香.幼儿园道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13-13.
[3]黄燕.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