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PT课件现已广泛用于各种会议和教学活动中,随着PPT课件的广泛使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喊出了“糟糕的PPT”、 “别疲PPT害惨了”的呼声。本文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分析了当前PPT课件认知负荷超载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降低认知负荷的措施。
关键词:PPT课件 认知负荷 认知结构
PPT作为一种群体交流工具,能够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现已广泛用于各种会议和教学活动,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随着PPT的广泛使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喊出了“糟糕的PPT”、 “别疲PPT害惨了”的呼声。很多教师肆无忌惮地向PPT课件中堆砌各种信息,将幻灯片塞得满满的。有的教师将自己课堂的讲活也全部写进。这样PPT课件不但不能优化教学,反而增加了学习者负担。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在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PPT课件超认知负荷的常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几点降低认知负荷的措施。
一、人类的认知结构及认知负荷理论
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特勒在Miller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它是继建构主义后又一个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的心理学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由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三部分构成。感觉记忆用于感知进入认知系统的视觉的或者听觉的信息,信息在这里只停留几分之一秒,然后要么进入工作记忆,要么消失。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加工处理中心,对来自感觉记忆系统的信息进行选择、比较、分类、编码,暂时存储,然后进入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有如下特点:①工作记忆存储空间是为处理而提供临时存储空间,就象计算机的内存一样,是为中央处理器处理信息提供的工作空间,容量小,时间短,是暂时存储。②工作记忆有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视觉用于处理来自视觉系统的信息。语音通道用于处理来自听觉系统的信息。③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限,但处理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却是无限的。所以将新信息组织成与旧信息相同的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长时记忆是一种图式记忆,信息按一定的结构,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是一种大容量的、较为稳定的、较长时间的储存系统。
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的核心和瓶颈,加到工作记忆的信息过大,工作记忆来不及处理,就会导致记忆系统“死机”,这叫认知负荷过载。在教学PPT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类认知的这种特点,降低认知负荷,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PPT课件设计认知负荷超载的错误观念及原因分析
1.单张幻灯片内容太多,信息量太大
整个PPT课件中,单张幻灯片中内容太多,每张幻灯片都被文字、图片、图形等内容填得满满的,一张接一张,充斥着大量细节信息。他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大脑中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认知负荷超载是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2.幻灯片上文本内容和口述内容一致,把PPT当作提词工具
很多教师设计的幻灯片满屏文字,几乎没有图形、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他们把PPT当作提词工具,将自己要说的话都写在幻灯片上,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既要看屏幕,又要听教师讲解,并努力将教师讲的语音信息和屏幕信息同步,造成了学生的额外认知负担。研究表明,文本演示内容与口述内容完全一致时,不但不能起积极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文本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口述,学生通过工作记忆的语音通道处理信息,这时屏幕上又有相同的文字信息,学生不得不通过眼睛把屏幕内容送入工作记忆的视频通道进行处理。这样语音通道和视频通道同时工作,加重了认知负担,造成认知负荷超载。
3.幻灯片风格不统一,令人眼花缭乱
同一个PPT课件中的不同幻灯片选用不同风格的背景,同一级标题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幻灯片结构也随意变化。这种幻灯片每切换一次,学生都要重新定位幻灯片的内容和前面的逻辑层次关系,造成额外的认知负担。
三、降低PPT课件认知负荷,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1.演示知识框架和核心内容,摈弃一般内容
应该明确,幻灯片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幻灯片上最好只展示教学的框架、知识点、重难点、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尽量避免多余的细节。屏幕上的内容应该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更多的时间是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这样,学生工作记忆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才不会同时工作,从而降低认知负荷。
2.尽可能用图片、图形等可视化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减少文字内容
有人说:“文字是PPT的天敌”。文字本来就是事物抽象的描述,文字的描述要学生接收,学生还得在大腦再进行一次加工,还原为事物本来的面目,这又加重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还有人说:“一图胜千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幅好的图形图像,可以让人们轻松理解和记住其中蕴含的道理、逻辑和结论,也许三五年过后,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但是必须强调,一定要杜绝与所讲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的装饰性信息,它们只会加重认知负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没有帮助。
3.重视双通道原理,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混合视听模式比单一模式呈现信息,更有可能增加有效工作记忆。降低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当仅采用一种通道加工信息时,如果超载,可以让其它的通道也参加进来,共同分担。PPT中常采用文字和图片来呈现信息,由于二者都作用于视觉通道,同时呈现易导致视觉通道认知超载。此时,如果将文本转化为语音讲解,的听觉呈现,则可减轻视觉通道负担,使其在图片加工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4.统一幻灯片风格,逻辑结构一目了然
在同一个PPT课件中,尽量做到风格统一,比如标题幻灯片使用一种风格,内容幻灯片使用另一种风格。同一级标题采用相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同一种风格的幻灯片,结构较固定。这样幻灯片每切换一次,学生一眼就会看出前后幻灯片的逻辑关系,不会为重新定位前后幻灯片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耗费认知资源。
参考文献:
[1]【美】Cliff Atkinson 著,季伟译 PPT 演译-故事化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巧芬 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现代教育技术,2007,(9)
关键词:PPT课件 认知负荷 认知结构
PPT作为一种群体交流工具,能够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现已广泛用于各种会议和教学活动,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随着PPT的广泛使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喊出了“糟糕的PPT”、 “别疲PPT害惨了”的呼声。很多教师肆无忌惮地向PPT课件中堆砌各种信息,将幻灯片塞得满满的。有的教师将自己课堂的讲活也全部写进。这样PPT课件不但不能优化教学,反而增加了学习者负担。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在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PPT课件超认知负荷的常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几点降低认知负荷的措施。
一、人类的认知结构及认知负荷理论
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特勒在Miller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它是继建构主义后又一个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的心理学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由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三部分构成。感觉记忆用于感知进入认知系统的视觉的或者听觉的信息,信息在这里只停留几分之一秒,然后要么进入工作记忆,要么消失。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加工处理中心,对来自感觉记忆系统的信息进行选择、比较、分类、编码,暂时存储,然后进入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有如下特点:①工作记忆存储空间是为处理而提供临时存储空间,就象计算机的内存一样,是为中央处理器处理信息提供的工作空间,容量小,时间短,是暂时存储。②工作记忆有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视觉用于处理来自视觉系统的信息。语音通道用于处理来自听觉系统的信息。③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限,但处理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却是无限的。所以将新信息组织成与旧信息相同的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长时记忆是一种图式记忆,信息按一定的结构,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是一种大容量的、较为稳定的、较长时间的储存系统。
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的核心和瓶颈,加到工作记忆的信息过大,工作记忆来不及处理,就会导致记忆系统“死机”,这叫认知负荷过载。在教学PPT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类认知的这种特点,降低认知负荷,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PPT课件设计认知负荷超载的错误观念及原因分析
1.单张幻灯片内容太多,信息量太大
整个PPT课件中,单张幻灯片中内容太多,每张幻灯片都被文字、图片、图形等内容填得满满的,一张接一张,充斥着大量细节信息。他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大脑中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认知负荷超载是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2.幻灯片上文本内容和口述内容一致,把PPT当作提词工具
很多教师设计的幻灯片满屏文字,几乎没有图形、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他们把PPT当作提词工具,将自己要说的话都写在幻灯片上,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既要看屏幕,又要听教师讲解,并努力将教师讲的语音信息和屏幕信息同步,造成了学生的额外认知负担。研究表明,文本演示内容与口述内容完全一致时,不但不能起积极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文本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口述,学生通过工作记忆的语音通道处理信息,这时屏幕上又有相同的文字信息,学生不得不通过眼睛把屏幕内容送入工作记忆的视频通道进行处理。这样语音通道和视频通道同时工作,加重了认知负担,造成认知负荷超载。
3.幻灯片风格不统一,令人眼花缭乱
同一个PPT课件中的不同幻灯片选用不同风格的背景,同一级标题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幻灯片结构也随意变化。这种幻灯片每切换一次,学生都要重新定位幻灯片的内容和前面的逻辑层次关系,造成额外的认知负担。
三、降低PPT课件认知负荷,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1.演示知识框架和核心内容,摈弃一般内容
应该明确,幻灯片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幻灯片上最好只展示教学的框架、知识点、重难点、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尽量避免多余的细节。屏幕上的内容应该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更多的时间是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这样,学生工作记忆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才不会同时工作,从而降低认知负荷。
2.尽可能用图片、图形等可视化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减少文字内容
有人说:“文字是PPT的天敌”。文字本来就是事物抽象的描述,文字的描述要学生接收,学生还得在大腦再进行一次加工,还原为事物本来的面目,这又加重了学生的认知负担。还有人说:“一图胜千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幅好的图形图像,可以让人们轻松理解和记住其中蕴含的道理、逻辑和结论,也许三五年过后,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但是必须强调,一定要杜绝与所讲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的装饰性信息,它们只会加重认知负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没有帮助。
3.重视双通道原理,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混合视听模式比单一模式呈现信息,更有可能增加有效工作记忆。降低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当仅采用一种通道加工信息时,如果超载,可以让其它的通道也参加进来,共同分担。PPT中常采用文字和图片来呈现信息,由于二者都作用于视觉通道,同时呈现易导致视觉通道认知超载。此时,如果将文本转化为语音讲解,的听觉呈现,则可减轻视觉通道负担,使其在图片加工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4.统一幻灯片风格,逻辑结构一目了然
在同一个PPT课件中,尽量做到风格统一,比如标题幻灯片使用一种风格,内容幻灯片使用另一种风格。同一级标题采用相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同一种风格的幻灯片,结构较固定。这样幻灯片每切换一次,学生一眼就会看出前后幻灯片的逻辑关系,不会为重新定位前后幻灯片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耗费认知资源。
参考文献:
[1]【美】Cliff Atkinson 著,季伟译 PPT 演译-故事化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巧芬 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现代教育技术,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