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校本课程开发新思路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寻求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策略,基于学生学情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可形成高效课堂。作者简述了基于学情分析构建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活动具体策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学情分析;数学活动;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6-0073-02  【Abstract】In the tea
【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教学培养学科素养.问题始终伴随着数学教学,特别是概念教学,更应该注重与学生思维的连接.本文通过问题的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旨在促进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知识的掌握  问题是促使数学发展的源动力,数学上许多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原理都是为了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教育学者与一线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視。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在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多特点,
【摘 要】通过DIY操作,可以培养孩子学会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激活他们创造的灵感与感悟,培养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树立“我能行、我真棒”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操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主要就“DIY”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DIY”进行自主创新教育的具体路径及策略等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DIY;自主创新教育;路径;幼儿园活动  一、“DIY”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一)“DIY”的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章节复习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而高效的章节复习是提升学生对本章内容认识和看法的重要节点,它能够使知识更具体、更系统地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中。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讲课乏味枯燥,没有亮点,不能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学生也产生了畏难情绪,害怕学习,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方式吸引学
【摘 要】本文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诚实与信任》一课为例,解剖了如何按照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的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实现“真教语文,教真语文”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标要求;语文核心素养;真教语文;言语表达  我有幸学习了薛法根老师在苏州和上海执教的《诚实与信任》一课,收获良多,主要有以下四点感悟:课题解析有的放矢;生字词教学新颖生动;归纳文章有方法;表达训练真扎实,让学生在
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史实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总结历史发展线索,透过特定时空背景下历史发展的“线”,辐射、关联到多个时空的“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我在实践过程中,基于学术和时政热点,对照高考的要求,从关联中外、贯通古今的视角,创设思想发展与社会变革、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题。把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相关联,突出中西方对比,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进行多维度解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
【摘 要】“深度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理念与追求。“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关注对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整体理解。基于此,数学深度学习,要从理解起步,“深”在学习内容的内涵与本质,“深”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以学为中心,以深度探究、深度思考为特征;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高阶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理应在把握“深度学习”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努力探寻达成“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
【人物档案】  苏蕊,天津市优秀教师,就职于岳阳道小学,是和平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在其执教的过程中,既有欢声笑语,也有失落焦躁。但是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一名人民教师的本分,轻负高质的教学方法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先后获得和平区教师技能大赛第一名、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泼洒了大量的心血,而如今,桃李满园。  苏蕊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还是一名稚嫩的年轻人
【摘 要】从一道考题的两个面向谈考点创新与荒唐命题;从命题的基本原则分析谈超越常规与回归逻辑;从日常教学谈质疑意识的培养与考察。引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打破常规,培养良好的质疑意识,不是靠一道考试题的“突袭”便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渗透于教学、贯穿于日常的长期事业。对于教育当局、学校、教师和命题人,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不是调侃;创新,不是出格。作者斗胆以此为议题,供教育同行参考及研讨。